农药残留的来源有哪些?如何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
1.为什么会产生农药残留?
原因:
新鲜的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颇受消费者亲睐,但好东西不仅人类喜欢,也受动物爱戴,为消灭昆虫对果蔬的侵害,使卖相美观,需要喷洒一定量的农药。
2.农药残留的来源:
(1)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2)缺乏正确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绝大多数农户仅用农药进行防治,原因很简单: 杀虫效果好,见效快。还有部分农户不讲究用药技术(如白粉病打叶的正面,霜霉病?打叶的背面,不能在晴天正午打药),一旦认为防治效果不佳,就加大用药量,结果 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当有了抗药性的病虫害又在危害田间的蔬菜时,就施用更大的药量来防治。如此恶性循环,蔬菜的农药残留就会大大增加。更严重的是有的农户还违章在蔬菜上使用禁、限农药,用药后,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还未到就忙于上市,这样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就更大了。
3.如何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
方法:
(1)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选用抗病虫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播种前于炎夏或隆冬深翻耕地,可杀死部分病菌、虫卵,配合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播种后加强田间管理,创造适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可有效地减轻虫害的发生。
(2)规定农药的使用范围。
根据农药的化学性质、毒性,在一些农作物上禁止使用剧毒、高毒、蓄积性大、残效期长的农药品种。其中涕灭威、甲拌磷和克百威等只能用于棉籽、麦种、玉米种、甜菜种等作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其他作物应严禁喷雾施用。用于防治果树害虫的辛硫磷,必须在果实收获前30天使用。
(3)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浓度、施用量、剂型、次数和施药方法。
?农药剂型中以乳油残留量较大,乳粉和可湿性粉剂次之,水剂较低。施药方法中,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树干包扎法比喷雾、喷粉残留较高。特别注意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的施药,一定要选择毒性小、分解快的药剂品种,严格控制用药量,施用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等。
(4)严格遵守收获前的最后一次施药时间。
根据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并按早治的原则,提前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和害虫幼龄期与病菌初浸染时用药,可大大减少农药残留。
(5)食用时注意食用方法。
a.先洗后泡。果蔬要先冲洗,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
b.去皮食用。
c.其他方法清洗果蔬。
常见效果比较好用淘米水清洗,淘米水呈弱碱性,对部分农药残留可以起到分解作用。还可以用淡盐水、果蔬清洗剂等方法。
d.可以通过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4.易农药残留超标的果蔬:
(1).叶菜类农药残留的可能性较高,如卷心菜、白菜等;油菜受污染可能性最大,因为菜青虫抗药性很强,菜农易选高毒农药。菜花、草莓等表面凹凸不平的果蔬农残相对最多。
(2).根茎类土豆、洋葱、萝卜、红薯、花生等果蔬,因为是埋在土里的,农药残留量相对较小。但并非绝对没有农药残留。
(3).有特殊气味的果蔬农残最少。像茴香、香菜、辣椒、芥蓝等,病虫害少,农药用的也较少。但由于韭菜的虫害韭蛆长在菜体内,菜农易用高毒杀虫剂灌根,很容易超标。
选购水果、蔬菜类最好先闻一下是否有农药气味,若有,肯定是刚喷过农药不久就上市的,不宜购买,同时购买途径一定要正规,商超大型农贸市场更有保障。
一、扩大生产规模,集约化管理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的控制程序,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管理顺序,种植业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变异经常发生,实际成本计算滞后。实行集约化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1、组建一批专业的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种粮大户,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集中传播。2、针对目前我国农村都是38,99,61部队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状,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方便购置一些大型农机设备,购置农业生产设备,可以有效地节约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3、集约化管理不但能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抵御风险,对应急和不可抗因素造成的损失可以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整,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合理运用农业科学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
农业生产是一项弱势产业,气候,病虫危害,土地环境,人为等因素都可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合理地利用农业科学技术,不但可以减轻生产负担,而且能事半功倍地完成增产增效的目标。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嫁接技术,就解决了半个中国人口吃饭的问题。
(一)通过测土配方等措施,合理施肥。2008年,四川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首次提出了“区域化肥负荷”,“化肥施用相对生产力”,“化肥相对适宜度”等概念。我国虽然只有世界上9%的耕地,却使用了世界上35%的肥胖,肥料的过量使用,不但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农产品质量,而且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地的再利用率。科技部门的测土配方施肥,能帮助农户有针对性的施肥。“用什么肥料”,“每种肥料用多少”?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能减少生产资料的投入,而且也能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二)加强统防统治,有效的控制病虫害。
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但是农药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农药的使用不当,不但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还会对作物和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科技部门及时准确的病虫测报,有助于农户合理的施药,对于“什么时候用药”,“用什么药”,做到及时准确。
三、扩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中粮油进口的日本大米99元一公斤的,我国的大米只卖2元一斤,相差四十多倍,日本的苹果一个卖80块,我们的苹果质量也不错,80块能买一麻袋,许多农产品基于气候或地理环境的因素,本身的品质就非常突出,如新疆吐鲁番的葡萄,东北的盘锦大米、云南的文山的三七等,但是以这样的品质进入高端市场还是远远不够的,须从育种改良、种植工艺、加工标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79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