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赤眼鱼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赤眼鱼养殖技术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2亩~5亩左右为宜,水深1.2米~2.0米。池水要求“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左右。

二、池塘消毒进水

池塘应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干池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化浆100公斤~150公斤消毒,消毒10天~15天后每亩可施放经发酵腐熟的粪肥200公斤~300公斤打基肥,然后用60目筛绢过滤进水。

三、鱼种放养

选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鱼种放入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主养成鱼的池塘,一般每亩放养冬片鱼800尾~1200尾,混养塘每亩的放100尾~200尾。

四、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主养池塘,采用全价配合颗料饲料为好,赤眼鳟的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大致30%左右,还可捞取细绿藻及柔嫩、新鲜、适口的水草、黑麦草、蔬菜叶等作为辅助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8%。一般上、下午各投一次。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的投饲原则,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6月~7月及9月~10月摄食较旺盛,盛夏稍缓。

2.水质调控。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晚上视天气情况适时开增氧机,以防鱼类浮头。pH值保持在7~8.5之间。在养殖中、后期(特别在高温季节),要及时更换新水,使池塘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控制在25厘米~40厘米。10天~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15公斤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呈微碱性,以利鱼类的生长和鱼病的防治。有条件的养户可根据池塘水质、水温等情况,每隔12天~15天左右施用EM液、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

3.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清除渔池周围的垃圾,食台(场)上的残饵,水面上的漂浮物等,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1.每月泼洒一次氯敌杀菌宁进行水体杀菌消毒。

2.20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10千克。

3.高温季节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

4.对鱼病做到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整个养殖期间仅在6月中旬7号池发现一次锚头蚤寄生性病害,立即使用阿维杀特杀虫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很好。 5号池鱼、虾总产量1703.6千克,亩均425.9千克。其中赤眼鳟亩均302.7千克,平均尾重416克;花、白鲢亩均103千克,平均尾重710克;青虾20.2千克。

7号池鱼、虾总产量2874.9千克,亩平均410.7千克。其中赤眼鳟291.5千克,平均尾重385克:花、白鲢102.2千克,平均尾重730克;青虾17千克。 1.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为主,配以浮萍和套养青虾提供天然动植物饵料的组合形式,有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降低了饲料系数。

2.适当降低单产水平,配以滤食性鱼类、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和以加注新水为主的水质调控技术,体现了生态养殖的综合效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