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犁是什么
用于农田或旱地的耕作。2000多年以前西汉的农具图谱,便有木犁的记载。那时中国农民制造的木犁,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高水平。由一张犁铧,由犁尖、犁镜、犁床、犁托、犁柱等多部件组成,古时是人来拉,现在是用畜力(如牛等)牵引,木犁的下端有用来翻土的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称作犁铧。木犁后端竖起弯曲的木柄可以供人手扶,掌握方向。 木犁一般分成旱犁和水犁两种犁,旱犁的俗名为“箭犁”,粗大牢固,有一个形状为“箭”的构件,因此而得名;而水犁的构造简单、轻便,俗名叫“独犁”。 木犁: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用于农田或旱地的耕作。2000多年以前西汉的农具图谱,便有的犁的记载。那时中国农民制造的木犁,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高水平。一张犁铧,由犁尖、犁镜、犁床、犁托、犁柱等多部件组成,再配上一个横8形的犁辕,无论是入土角度,还是翻土曲线的牵引点的选择,完全符合力学原则。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了几百种机引犁,而它们的主要结构、基本设计,也跳不出西汉木犁的基本原理。木犁一般分旱犁和水犁两种,旱犁的俗名为“箭犁”,粗大牢固,有一个形状为“箭”的构件,因此而得名;水犁的构造简单、轻便,俗名叫“独犁”。 耙 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 1.用于表层土壤耕作的农具。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 15 厘米。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而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称作耙。元《王祯农书》记载有方耙、人字耙、耢(用柳条编织的无齿耙)和耖(水田用的耖田耙)。现在常用的耙主要有圆盘耙、钉齿耙和水田星形耙等。 ①圆盘耙。以成组的凹面圆盘为工作部件,耙片刃口平面同地面垂直并与机组前进方向有一可调节的偏角。作业时在拖拉机牵引力和土壤反作用力作用下耙片滚动前进,耙片刃口切入土中,切断草根和作物残茬,并使土垡沿耙片凹面上升一定高度后翻转下落。作业时能把地表的肥料、农药等同表层土壤混和,普遍用于作物收获后的浅耕灭茬、早春保墒和耕翻后的碎土等作业,也可用作飞机播种后的盖种作业。按耙组的配置形式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对置式和偏置式三种。 ②钉齿耙。以成组的钢制钉齿为工作部件。用于犁耕后平整地面,破碎地表的土块或板结层,以减少水分蒸发;也可用于覆盖撒播的种子和肥料,以及苗期除草、疏苗等。耙深5~6厘米。耙齿断面有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和刀形。刀形耙齿又称刀齿耙。方形、菱形和刀形耙齿有良好的松土、碎土能力。 ③往复驱动耙。由前后两根装上钉齿的横杆组成。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使两根横杆作相对往复运动 ,使钉齿在作业时起振动碎土作用。 ④立式转齿耙。由若干个横向排列的、带有两个直钉齿的“门”形转子组成 。相邻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钉齿相互错开90°。耙深可达25厘米,适用于块根作物,耗能较大。 ⑤弹齿耙。耙齿是由弹簧钢片制成的弓形齿,作业时有弹性。适用于草原和牧场更新,可将杂草根系刨出地表。 ⑥网状耙。耙齿由弹簧钢丝弯制而成。前后左右耙齿之间用活动铰链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挠性组,作业时如网铺地,对地面适应性较好,适用于犁耕后碎土,也适用于玉米、甜菜等作物的疏苗。 ⑦滚笼耙。工作部件是一个横置卧式圆笼,在土壤反力作用下滚动前进,压碎土块,用于砂壤土的耕后碎土作业。也用于水田整地。 ⑧星轮耙。工作部件是由许多星轮排列而成耙组。作业时各星轮在土壤反力作用下旋转碎土,兼有镇压作用。 ⑨ 水田星形耙。工作部件是由许多星形盘组成的耙组,耙组在土壤反力作用下作整体转动,用于水田整地。有碎土、翻盖绿肥和起浆等作用。 ⑩轧辊。是中国南方水稻地区使用的表土耕作机具。有实心轧辊、空心轧辊和百叶轧辊等类型。平整性能较好,适用于一般土壤。作业时起碎土、灭茬、起浆、平整土地等作用。 ?水田驱动耙。工作部件由齿板式耙滚和耥板组成。耙滚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旋转,有良好的碎土、平地、起浆和覆盖绿肥的作用。耙深10~12厘米,作业性能好。 2.古代长兵器。原为农具,后演变成兵器。一般以铁为柄,长九尺,无鐏。柄端横一长方形铁板,长一尺八,厚四寸,周四寸。上有七寸长锐齿七至十一个。耙重而沉,其用法有擂击、撞击、筑击,反击、格、架、挑、拨、挡、划等。武术单练套路的有荷叶耙,九齿钉耙等,对练的有耙对刀牌、耙进枪等。 六齿耙 耙头长二尺二寸,因有六个锋利的铁齿,故名。用法与钯同。 七星耙 由耙头、耙柄两部分组成,耙头以铁或钢制。有三叉,中叉长一尺有余,两侧叉长约5寸,叉间距约二寸四,耙柄硬木直,因中叉上有七个圆星线,故名。 排耙木 属少林门的古重兵器。此兵器曾为突厥人史大奈所用,流传至今,流传至今。排耙木由耙头、木柄、尾椎组成。长约五尺四寸,耙头呈"丁"字形,六根耙尖似木梳竖立。基本技法有刺、撩、拍、拦、扫、刨、绞、抡、钩等;基本步型有弓、虚、歇、仆、独立、跪步等。 大 耙 南方拳派称为叉(即三股叉)。 镰刀 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镰刀:是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右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一般用来收割稻谷,在江南的一些农村现在还有广泛的使用. 50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用工具。 锄头 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锄头。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 同本义 [hoe]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杜甫《兵车行》 耧 也叫耧犁。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其农作工具为现在播种机的前身。 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以二脚、三脚较为普遍。王祯《农书· 耒耜门》记载,两脚耧的具体结构为:“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垄,横桄四匝,中置耧斗
225犁能耕多深
甘蔗的种植管理方法:
种植:
1、整地:
整地是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从而使根系更好地发挥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同时, 整地还可减少蔗田的病、虫和杂草。
深耕是增产的基础。甘蔗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 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
深耕是一个总的原则和要求。具体深耕程度必须因地制宜,视原耕作层的深浅,土壤性状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
深耕不宜破坏原来土壤层次, 并应结合增施肥料为宜。
早耕能使土壤风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及时翻耕。早耕对于稻后种蔗的田块更为重要。
2、开植蔗沟:
开植蔗沟使甘蔗种到一定的深度,便于施肥管理。
常规蔗沟:
蔗沟的宽窄、深浅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要平。
抗旱高产蔗沟:
环山沿等高线开沟,深沟板土镇压,沟深40厘米,沟底宽25厘米,沟心距100厘米,用下沟的沟底潮土覆盖上沟的种苗。覆土6.6厘米,压实。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保证全苗是获得高产的条件之一。但是往往由于种苗的选择或处理不当, 下种期不适,下种技术粗放,气候失调或病虫危害等等原因都会造成缺苗。所以, 必须做好查苗补苗工作。补苗时期:在萌芽基本结束,蔗苗长出3-5片真叶时, 发现缺株断行达50厘米以上的就要及时补苗。
补苗用种苗来源:
①用假植苗来补, 即在蔗沟两端或田边按下种量的5%多播一些蔗种,以备补苗之用。
②用预育苗来补;
③移密补稀;
④挖不留宿根的蔗蔸来补。补苗技术:挖苗带土,剪去半截叶片,浇足定根水。
2、间苗定苗
目的:拔除过多分蘖,减少养分消耗,使蔗株分布合理,生长健壮。
除蘖原则:可归纳为“五去五留”,即: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去迟留早,去病留健,去浅留深。在操作上需要“稳”、“狠”相结合。“稳”就是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留有余地。即根据甘蔗生长状况和水肥管理水平,确定每亩有效茎数。在这个基础上多留10-15%的苗, 同时大体上计算出每1米行长应留的苗数。狠”就是在确定了应留的苗数后,应坚决间掉多余的分蘖, 以免白白消耗养分,影响生长。
间苗时间:一般在分蘖末期到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进行。
3、中耕、除草和培土。
25-30公分。
新款225型液压翻转犁配套30-50马力拖拉机带的2铧犁,耕深25-30公分。
虽然旋耕机也可以进行深耕,但是很多从事旋地的车主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长时间采取表层旋地作业就很容易引起土地耕层变浅,长此以往就容易引发表层土壤恶化板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