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漂白粉的理化性质与作用如何?其用法与用量怎样?使用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理化性质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有氯臭,含有效氯25%~32%,能溶于水,溶液浑浊,有大量沉渣。稳定性较差,遇日光、热、潮湿等分解加快。作用与用途漂白粉是目前水产养殖使用较为广泛的消毒剂和水质改良剂,在水产养殖中主要用于清塘、水体消毒、鱼体消毒和工具的消毒等。漂白粉溶于水后产生次氯酸和次氯酸根,次氯酸又可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从而对细菌、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此外,因漂白粉中含有大约15%的氢氧化钙,可适当调节池水的pH,同时氢氧化钙在水中形成絮状沉淀,可以吸附部分有机物和胶质,使池水得到改良。用法与用量(1)清塘消毒:带水清塘,用20克/米3全池泼洒。可杀灭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同时也可消除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清塘后4~5天药性消失,即可注入新水,放养水产动物。

漂白粉的理化性质与作用如何?其用法与用量怎样?使用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2)养殖水体消毒:在疾病流行季节(4~10月),有计划地针对不同养殖对象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一般分为全池泼洒法和挂袋法。对于鲤科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用量为水体药物浓度1~2克/米3全池泼洒;在食场周围通常采用挂袋方法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挂袋的多少视池塘大小和养殖数量而定。通常在食场周围挂袋3~6只,每只袋内装漂白粉100~150 克。

(3)机体消毒:鱼种、蟹种使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10~20克/米3药浴10~30 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对于中华鳖体表消毒,可使用漂白粉10克/米3水体药浴1~5小时。

(4)养殖场所和工具消毒:木制或塑料工具可用5%漂白粉水溶液浸洗消毒,然后清水洗净后再使用;养殖场所的过道、饮料加工车间也可用5%漂白粉水流喷洒消毒。注意事项(1)市售漂白粉含有效氯一般25%~32%,若含量低于15%则不能使用。

(2)正确计算用药量,现用现配,它对物品有漂白和腐蚀作用,避免使用金属器皿。

(3)应密闭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日光、热和潮湿环境。

(4)忌与酸、铵盐、硫磺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配伍。

一、发病盲目用药:养殖户不能够坚持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没有根据天气、鱼的生长状况和鱼病流行规律及时用药,有的长期不预防,有的则无目的地简单泼洒些杀虫、消毒药物。一旦鱼生病,特别是鱼死亡或吃食减弱时总想一下子解决问题,于是盲目用药,具体表现为用过一种药后只要一两天内没有明显效果,就立即换另一种药。频繁换药的结果是耽误病情,甚至使鱼发生药物中毒,加重病情,即便是最后鱼病得到了控制,也不知道是哪种药在起作用。

二、盲目加大药量:鱼发病后不少养殖户盲目加大药量,认为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殊不知,这样做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也留下了较大的隐患,如造成慢性药物蓄积中毒,损坏肝肾功能,引起鱼自身解毒功能下降;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破坏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代谢紊乱;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给鱼病治疗带来隐患;加大用药成本,人为造成用药成本增加。另外,有些药品的安全范围很窄,在使用过程中用量过大极易导致鱼类中毒。据笔者所知,近年因过量使用漂白粉、硫酸铜等使鱼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药物配伍不当:合理的药物配伍能提高药效,但如盲目配伍,轻则造成用药效果减弱或无效,重则造成鱼中毒死亡。养殖户要了解药物的配伍常识,不可胡乱搭配。

四、违禁违规用药:少数养殖户缺乏健康养殖理念,出于投机取巧心理违规使用药物,主要表现为不按休药期规定使用人用药、农药和非水产专用兽药违禁违规使用药物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相当一部分药物对鱼本身也有毒副作用反过来会降低产品竞争力,得不偿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2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