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山羊从生下来开始要打哪些疫苗,越详细越好,回答有用的一定采纳。
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 主要用于怀孕母羊,在怀孕母羊分娩前20~30天和10~20天时各注射1次,注射部位分别在两后腿内侧
皮下。疫苗用量分别为每只2毫升和3毫升。注射后10天产生免疫力。羔羊通过吃奶获得被动免疫,免疫期为5个月。
羊四联苗或羊五联苗 羊四联苗即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苗;羊五联苗即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
疫苗。于每年3月初和9月下旬分2次接种,不论羊大小,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
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山羊痘,每年3~4月接种,免疫期为1年。接种时不论羊大小,每只皮内注射疫苗0.5毫升。
羔羊大肠杆菌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羔羊大肠杆菌病。皮下注射,3月龄以下的羔羊每只 1毫升,3月龄以上的羔羊每只2毫升。注
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 主要用于预防羊口疮。一般在每年3月和9月各注射1次,不论羊大小,每只口腔黏膜内注射0.2毫升。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 皮下或肌肉注射,6月W>J Mc坟4(3嘋2羊每只3毫升,6月龄以上羊每只5毫升,免疫期为1年。
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 主要用于预防羊链球菌病。一般在每年的3月和9月各接种1次,免疫期为6个月,接种部位为背部皮下。
6月龄以下的羊接种量为每只3毫升,6月龄以上的羊每只5毫升。
病原炭疽杆菌(Bacillusauthracis)属于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需氧芽胞杆菌属(Aerobicspore-formingbacillus),是长而直的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长3~5m,宽1~1.5m,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本菌为需氧菌。适生长温度30~37℃,适pH为7.2~7.6。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中可生长。本菌为需氧菌。适生长温度30~37℃,适pH为7.2~7.6。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中可生长。炭疽杆菌的繁殖型菌体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在夏季未解剖的尸体中经24~96h死亡。在阳光照射下能生存6~15h,在干燥的血液里可生存1个月。加热70℃经10~15min,或煮沸可立即死亡。在低温-20~10℃生存3周,未剖开的尸体,炭疽杆菌在骨髓中可存活1周。一般的消毒药能在短时间内杀死本菌。但形成炭疽芽孢后则抵抗力特别强大,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30~50年或以上,在直射阳光下可生存lOOh。在炭疽污染的土壤、皮张、毛及炭疽尸体掩埋地中能存活数十年。如在粪堆中温度达到72~76℃时则可在4日内死亡。煮沸需15min以上,在121℃高压灭菌须10~15min才能杀死。消毒药为5%石炭酸经1~3天,3%~5%来苏儿经10~24h,4%碘酊经2h可杀死芽孢。畜舍、用具、粪便等现场消毒可用20%漂白粉,或3%~5%热氢氧化钠溶液、2%~4%甲醛、0.5%过氧乙酸、0.1%升汞液消毒。炭疽杆菌污染的皮张,浸于2%盐酸、10%的食盐中,在30℃下需48h,在18~22℃下需72h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流行特点各种家畜及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猪的易感性较低。病畜的排泄物及尸体污染的土壤中,长期存在着炭疽芽孢,当猪吃入含大量炭疽芽孢的食物(如被炭疽污染的骨粉等)或吃了感染炭疽的动物尸体时,即可感染发病。本病多发生于夏季,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各种家畜、野生动物都能感染本病。猪对炭疽有一定抵抗力,但猪感染炭疽可能成为某些地区的重要传染源。当病畜尸体处理不当,形成芽胞污染土壤、水源、牧地时,则可成为长久的疫源地。猪发生炭疽病通常是因为摄入含有大量炭疽杆菌或活芽胞的饮水、骨粉及其它动物产品配制的饲料。此外猪被带有炭疽杆菌的吸血昆虫叮咬可引起皮肤感染。炭疽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季,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江河泛滥时容易发生传播。以往多呈地方流行性,现多为散发。多在人、牛、羊等发生炭疽时引起其发病。
临床症状1、隐性型猪对炭疽的抵抗力较强,因此,猪发生炭疽大多数是慢性,无临诊症状,多在屠宰后肉品卫生检验时才被发现,这是猪炭疽常见的病型。
2、亚急性型(咽型)猪吃入炭疽杆菌或芽孢,侵入咽部及附近淋巴结以及相邻组织大量繁殖,引起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咽炎,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颈部、咽喉部明显肿胀,黏膜发绀,吞咽和呼吸困难,颈部活动不灵活。口、鼻黏膜呈蓝紫色,后窒息而死。也有的病例可治愈。
3、急性型(败血型)本型少见发生,变化,体温升高到41.5。C以上,精神沉郁,天死亡,或突然死亡。
在国内只少数几次报道,主要是急性败血陛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紫。
4、肠型此型不如咽型明显,发生肠炭疽时,主要表现消化功能紊乱,病猪发生便秘及腹泻,甚至粪中带血,重者可死亡,轻者可恢复健康.
病理变化咽型炭疽剖检可见咽喉和颈部皮下呈出血性胶样浸润,头颈部淋巴结,特别是颌下淋巴结急剧肿大,切面因充血、出血而呈樱桃红色,中央有稍凹陷的黑色坏死灶。镜检见淋巴组织呈严重的出血、肿胀、坏死,外围有广泛的水肿区。肠型炭疽主要发生于小肠,多以肿大、出血和坏死的淋巴小结为中心,形成局灶性的肠粘膜呈出血性胶样浸润。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有红色浆液,脾软而肿大。肝充血或水肿,间有出血性坏死灶。败血型炭疽少见。
诊断方法1实验室检查
先从耳尖采血涂片染色镜检。有必要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从尸体左侧后一条肋骨后缘,切开腹壁,采取小块脾脏涂片染色镜检,然后用浸透碘酊的棉花纱布把切口填满。对咽喉部肿胀的病例,可用煮沸消毒的注射器穿刺病变部,抽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采完病料后,用具应立即煮沸消毒。染色方法可用姬姆萨染色法或瑞氏染色法,也可用碱性美蓝染色液染色,镜检时应多看一些视野,若发现具有荚膜的,单个、成双或成短链的粗大杆菌,即可确诊。也可进行环状沉淀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
2类症鉴别
咽喉部肿胀的炭疽病例与急性猪肺疫相似,但急性猪肺疫有明显的急性肺水肿症状,口鼻流泡沫样分泌物,呼吸特别困难,从肿胀部抽取病料涂片,用碱性美蓝染色液染色镜检,可见到两端浓染的巴氏杆菌。
防治措施(1)炭疽的预防接种:
经常发生炭疽及受威胁地区的易感动物,每年均应作预防接种。接种前应作临诊检查,必要时要测体温。瘦弱、体温高、年龄不到1个月的幼畜,以及怀孕已到产前2月内的母畜不应注射疫苗。我国用于炭疽预防的菌苗有第Ⅱ号炭疽芽胞苗,各种家畜均皮下注射1毫升,两种芽胞均在注射后14日产生免疫力。
(2)发生炭疽时处理。
当病畜确诊为炭疽后,及时上报,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①病畜隔离治疗,假定健康畜群用抗炭疽血清作紧急预防接种。
②住过病畜的畜舍、畜栏、用具及地面应彻底消毒。病畜躺过的地面,应除去表土15-20厘米,取出的土应与20%漂白粉彻底消毒,并将污染的饲料、垫草、粪便烧掉。
③病畜尸体严禁剖解,应予以焚烧或深埋2米以下。尸体底部与表面应撒野上厚层漂白粉,尸体接触的车及用具用完后要消毒。
④禁止动物出入疫点及输出畜产品和饲料,禁止食用病畜乳、肉。在后1头病畜死亡后或痊愈后,再过15天,至疫苗接种反应结束时解除封锁,解除前再进行曲1次终末消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2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