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菜农,请问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农业防控。抗病品种选育是防控病毒病的根本措施,可因地制宜选育。控制氮肥用量,保持田地湿润,多次施肥浇水,适时通风。经田间温湿度调节和施用肥叶功能肥后,植株生长健康,抗病性明显提高。
二、清除毒源。育苗前将枯枝枯叶去掉,移栽时将病苗踢出,除草,秋季深翻土壤。
三、种子消毒。播种前用清水浸种三四个小时后,播种前用清水冲洗是培育无病无虫苗木的关键。病毒病对番茄植株危害越早,发病率越高,防治应从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努力减少或避免病害的发生。
四、栽培和防病措施。一是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带芽种植,不老化;二是适时早植,促进壮苗早发;三是耕除杂草,适时培土,促根、晚枝、早收。
五、轮作留茬。净化土地。种植地轮作两年以上,减少和避免番茄病毒病从土壤和残留物传播,减少番茄病毒病的发生。
六、化学防治。番茄病毒病在苗期喷施两次芝阳灵或A600病毒可有效防治。沃叶叶面肥也可在开花后每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洒2-3次,为受害植株补充营养,使其迅速恢复正常生长。
七、抗病品种的选育。针对我国当地社会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选育抗病品种,研究播种前种子消毒技术。
八、增强植物抗逆性。喷施甲壳素、油菜素内酯等调节剂可增强植物抗逆性,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蕨叶病毒应缺铁缺锌。
扩展资料
番茄病毒病常见的症状:
1.镶嵌类型:叶子微微皱了,斑驳的绿色和**。
2.蕨叶形:整株叶片从上到下各不影响相同,上部呈线状,中下部微卷,花冠膨大。略显矮化。
3.组合成的斑叶:叶片和茎卷须有棕色斑块,病毒不渗透到内部,而只渗透到表皮。
4.叶形:整株植物簇和萎缩,叶卷曲,叶失真个体,畸形,静脉之间变黄。
以上就是番茄病毒病防治的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答:科学使用农药是提高农药防治病虫效果的关键。农药品种很多,剂型、功能、用途不同,有的农药只具备一种功能,如杀虫剂,只能用来防治虫害而不能防治病害。近年来为方便使用和提高防治效果,复配农药品种增多,如有机磷与菊酯类农药复配,扩大了杀虫范围,提高了防治效果,延迟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只有了解农药的性能、特点,才能做到农药使用正确、适时、适量。
为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除了保护天敌,实行生物防治病虫外,必要时采取农药防治病虫仍是目前生产无公害果品可行的应急措施。因此,根据农药的特性和病虫为害特点选择相应的药剂非常重要。如防治红蜘蛛、绿盲蝽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就必须选用有内吸和触杀作用的药剂才能奏效,用有胃毒作用的农药效果不好。相反,防治桃小食心虫、棉铃虫、刺蛾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就要选用有胃毒作用的药剂来除治。再如,有的农药只杀成虫、若虫,不杀卵,因此,当某种害虫成虫和卵同时存在时,就要选择既杀成虫又杀卵的药剂,才能收到良好防治效果。再如有的农药对温度敏感,如双甲脒防治红蜘蛛,在20℃以上效果好,但超过32℃易产生药害,使用双甲脒时应避免早春使用,夏天使用时应在傍晚时喷药。
适时用药是提高防治病虫害的关键:如防治病害要在病菌侵染期用药,后期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喷药保持其防治效果,如发现症状再防治,只能控制不蔓延,已丧失根治的用药期。如防治棉铃虫,抓其幼虫1~2龄用药效果最好,到5龄再防治不仅增加用药量,提高了防治成本,加重了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了防治难度。此外,还要根据药性决定施药时间。如采用灭幼脲3号防治1~2龄棉铃虫,因其药效慢,必须提前3~4天使用。适时用药还含有选择喷药时间的问题,如防治绿肓椿象,最好在傍晚喷药,因为绿盲蝽喜欢傍晚、夜间活动,白天在黑暗处藏匿,傍晚喷药可直接喷到害虫身上,再是夜间蒸发量少,药液保湿时间长,害虫出来活动,粘上药液即可死亡,从而提高了防治效果。
交替使用农药:延缓病虫耐药力的产生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的重要原则。如已禁用的一六〇五防治红蜘蛛,在20世纪60年代用2000倍防治效果很好,到80年代用800倍防治基本无效,多菌灵也不如刚开始使用时的效果好,其原因是多年连续使用造成害虫、病原菌耐药性提高的结果。为减少病虫耐药性的产生,每种农药不能连续使用,要与其他类型农药交替使用,同类型的农药交替使用无效。如多菌灵不能与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因二者属于同类型药物,与波尔多液、代森锰锌交替使用,可以减少其耐药性的产生。
正确地混合使用农药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又一技术: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使用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成本,治虫、防病效果不减。杀成虫效果好与杀卵效果好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起到药效互补的作用。如红蜘蛛发生期一般是成螨、若螨、卵同时存在,单用阿维菌素防治就不如和四螨嗪一起混用的效果好,因为阿维菌素防治成螨和若螨效果好,但不杀卵;而四螨嗪杀卵和若螨的效果好,二者混用药效互补,提高了防治效果。
目前,农药大部分是触杀和有渗透作用,内吸农药较少,只有将农药喷到病斑或虫体上防治效果才好,因此要了解病虫为害部位,如防治山楂红蜘蛛,该虫主要是为害叶背面,因此喷药重点是叶背面。再如防治会飞的害虫,采用挤压式喷药,对一株树要从树冠的最上面依次向下喷药直至地面,连树下的作物一起周密喷洒;对一片果园最好从园边缘同时向园内喷,防止害虫的逃逸,保证防治效果。目前生产上也存在用药的误区,有的农民朋友认为农药混合得越多越好,将5~6种农药混在一起使用,既增加了用药成本,效果又不好。如把辛硫磷与马拉硫磷一起混用其意义不大,因为同属有机磷农药且作用相同,如马拉硫磷与乙酰甲胺磷混用,虽然同是有机磷农药,但一个是胃毒型,一个是内吸型,二者混用能起到药效叠加的作用,扩大了防治范围。还有的果农认为,用药浓度越浓疗效越高,其实不然,农药浓度高引起人、畜中毒,造成植物药害事例屡见不鲜。在该种农药的要求浓度范围内,只要喷药适时均匀周到,完全能达到防治要求。过高的浓度只能加快病虫耐药性的产生和农药更替速度,增加了病虫防治难度。总之,人们在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地使用农药,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既要控制病虫为害,又不给环境和果品造成污染,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红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2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