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污染有哪些?
动物性食品可能遭受到的污染有哪些
一、生物性污染控制
1.防止内源性污染.主要作法是:1)科学管理,提高动物抗病能力;2)保护环境,建立无病害畜禽群体;3)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工作;4)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可追溯管理;5)做好动物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诊治工作;6)对动物尸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2.防止外源性污染.主要是:1)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加工、包装、贮藏、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防止二次污染;2)在动物屠宰、奶制品加工实行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3)生产用水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4)加工场地、设备、运输器材、包装材料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要求;5)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对患传染病的人员坚决清除;6)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动物产品的检验和加工过程的监督.
二、化学性污染控制
1.农残控制.主要是:1)合理使用农药;2)使用国家规定标准的动物体表杀虫剂;3)动物饲料农残要符合卫生标准的规定;4)加强农药监督管理;5)建立健全农药残留 *** 标准;6)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检测.
2.兽药残留的控制.1)加强兽药监督管理;2)规范使用兽药;3)合理使用饲料药用添加剂;4)严格遵守休药期;5)禁止使用违禁药物;6)开展兽药残留监控.
三、畜禽标识和可追溯体系建设
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是以新型的动物标识为载体,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通过标识编码、标识佩戴、身份识别、信息录入与传输、数据分析和查询,实现动物及其产品从田园到餐桌的安全监管(既HACCP控制系统),为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一)动物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的建立.该系统关系著(HACCP)控制系统的成败,应由国家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根据省级机构上包的信息统一进行编码、并制定生产厂家下达生产命令进行生产,同时全程监控具体情况,各级各有关单位应按发放、接收和回收程序进行痕迹管理.
(二)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控系统该系统是(HACCP)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动物的饲养信息、防疫档案、检疫证明和监督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库,运用这一信息和动物的唯一编码,可实现快速、准确地追溯到原产地及同群畜,从而达到控制动物性食品污染的目的
举例说明被有害金属污染的动物性食品会对机体产生哪些危害
食品受到重金属污染主要危害:
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的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
如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因为烧碱制造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在经生物作用变成有机汞后造成的;又如痛痛病,是由炼锌工业和镉电镀工业所排放的镉所致。汽车尾气排放的铅经大气扩散等过程进入环境中,造成目前地表铅的浓度已有显著提高,致使近代人体内铅的吸收量比原始人增加了约100倍,损害了人体健康。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极大。
常见的有:
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天然水每升水中含0.01毫克,就会导致人中毒。
镉: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破坏骨骼和肝肾,并引起肾衰竭。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能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
钴:能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钒:伤人的心、肺,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
锑:与砷能使银手饰变成砖红色,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铊:会使人多发性神经炎。
锰:超量时会使人甲状腺机能亢进。也能伤害重要器官。
砷:是砒霜的组分之一,有剧毒,会致人迅速死亡。长期接触少量,会导致慢性中毒。另外还有致癌性。
这些重金属中任何一种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精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
食品污染的食品污染
食品中混进了对人体健康有害或有毒的物质,这种现象称为食品污染。污染食品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物。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肉、鱼、蛋和奶等动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导致食用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致病菌主要来自病人、带菌者和病畜、病禽等。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空气、土壤、水、食具、患者的手或排泄物污染食品。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如食用前未经必要的加热处理,会引起沙门氏菌或金**葡萄球菌毒素等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还可引起炭疽、结核和布氏杆菌病(波状热)等传染病。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受霉菌污染的农作物、空气、土壤和容器等都可使食品受到污染。部分霉菌菌株在适宜条件下,能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即霉菌毒素(见霉菌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如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菌毒素,对人畜都有很强的毒性。一次大量摄入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会造成食物中毒;长期摄入小量受污染食品也会引起慢性病或癌症。有些霉菌毒素还能从动物或人体转入乳汁中,损害饮奶者的健康。微生物含有可分解各种有机物的酶类。这些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使食品感官性状恶化,营养价值降低,甚至腐败变质。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绦虫、旋毛虫、中华枝睾吸虫和蛔虫等。污染源主要是病人、病畜和水生物。污染物一般是通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或土壤,然后再使家畜、鱼类和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粮食和各种食品的贮存条件不良,容易孳生各种仓储害虫。例如粮食中的甲虫类、蛾类和螨类;鱼、肉、酱或咸菜中的蝇蛆以及咸鱼中的干酷蝇幼虫等。枣、栗、饼干、点心等含糖较多的食品特别容易受到侵害。昆虫污染可使大量食品遭到破坏,但尚未发现受昆虫污染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显著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有来自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称为天然本底;也有来自核武器试验或和平利用放射能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即人为的放射性污染(见放射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某些鱼类能富集金属同位素,如137铯和90锶等。后者半衰期较长,多富集于骨组织中,而且不易排出,对机体的造血器官有一定的影响。某些海产动物,如软体动物能富集90锶,牡蛎能富集大量65锌,某些鱼类能富集55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有多方面的表现。一次大量摄入受污染的食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即食物中毒,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农药食物中毒和霉菌毒素中毒等。长期(一般指半年到一年以上)少量摄入含污染物的食品,可引起慢性中毒。造成慢性中毒的原因较难追查,而影响又更广泛,所以应格外重视。例如,摄入残留有机汞农药的粮食数月后,会出现周身乏力、尿汞含量增高等症状;长期摄入微量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能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脂肪浸润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慢性中毒还可表现为生长迟缓、不孕、流产、死胎等生育功能障碍,有的还可通过母体使胎儿发生畸形。已知与食品有关的致畸物质有醋酸苯汞、甲基汞、2,4-滴、2,4,5-涕中的杂质四氯二苯二恶英、狄氏剂、艾氏剂、DDT、氯丹、七氯和敌枯双等。某些食品污染物还具有致突变作用。突变如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使正常妊娠发生障碍,甚至不能受孕,胎儿畸形或早死。突变如发生在体细胞,可使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增殖的细胞发生不正常增殖而构成癌变的基础。与食品有关的致突变物有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DDT、狄氏剂和烷基汞化合物等。有些食品污染物可诱发癌肿。......
动物性食品中的天然毒素有哪些?
1、河豚毒素,不只是河豚才有,蟹、鞘、蝾螈等许多生物都有。
2、章鱼毒素与石房蛤毒素,作用与河豚毒素相似。
3、动物性食品因被污染,还可能有重金属、霉菌毒素、细菌毒素等。
4、蛇毒,虫毒等多为蛋白质,对高温和蛋白酶敏感,但仍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动物性食品的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及其制品极大地丰富餐桌的同时,也不同程度遭受一些动物性食品中化学药物残留超标带来的危害。 特别应该警惕的是:在当前畜牧业生产中,为防病治病而普遍使用甚至长期给动物使用抗病毒类化学药物,很有可能会出现像滥用抗生素一样出现的恶果,造成某些病毒的耐药、变异、毒力增强等严重问题,从而使病毒病更加难治,甚至产生新的病毒病,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些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保护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一项艰钜而紧迫的任务。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通告了多个批次的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其中包括微生物污染、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等问题。而这些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很多都是大家日常接触的一些零食,包含不同品牌的蜜饯、海苔、土蜂蜜、蓝莓、乌梅等。
有关部门公告的这些食品你吃过吗?它们具体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风险?对于我们的身体可能造成哪些危害?日常挑选零食有哪些诀窍?
第一类:微生物污染
通告显示,在某网购平台销售的山东某公司生产的山药玉米糊,霉菌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甘肃某有限公司生产的奶油杏肉(蜜饯),其中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等。
食品原料、加工过程等众多环节其实都存在被有害细菌和细菌毒素、真菌和真菌毒素污染的风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如果霉菌超标以及菌落总数不符合规定,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让食品的食用价值打折扣”,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比如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这类消化道急性中毒症状。”
第二类:兽药残留超标
通告显示,在某网购平台销售的江苏省扬州某公司生产的土蜂蜜,其中呋喃西林代谢物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根据《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的规定,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朱毅告诉记者,蜂蜜中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可能是蜂农在养殖中违规使用导致的。
“食用有抗生素残留的食品,敏感人群可能产生过敏反应,严重的除患有皮疹之外,甚至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休克。”朱毅表示,“对于一般人群来说,长期接触或食用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会让超标物在体内不断蓄积,影响神经系统或内脏功能。”
第三类: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
通告显示,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某加工厂生产的杏脯,其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某厂家生产的仁面,其中山梨酸及其钾盐(山梨酸钾)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如果过量食用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山梨酸及其钾盐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品防腐剂,但如果超标可能对肝脏、肾脏、骨骼生长造成危害。朱毅表示,虽然不必“谈添色变”,但生产厂家一定要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
“添加剂如果添加不合理,确实有健康风险,比如一些人工甜味剂或人工合成色素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会和肉鱼食品中的胺类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亚硝胺,需要警惕。”朱毅介绍。
小知识:如何正确挑选零食?
专家表示,零食的安全是底线,营养是要求。在符合安全标准规定的前提下,不是每一款零食都适合“天天吃”。朱毅介绍,挑选零食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孕妇等特殊群体,可以根据零食配料表中的糖、盐以及脂肪的含量,把零食分为“天天吃”“适当吃”和“偶尔吃”这三类。
“低盐、低糖、低脂的未加工坚果和没有加糖的乳制品是可以经常食用的。”朱毅表示,“有一定量的脂肪、盐、糖的食物,比如加工过的坚果、焗过的巴旦木、肉干、果干等就不要多吃了。那些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包括甜饮料、蜜饯、膨化食品及油炸食品,偶尔解馋就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3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