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有哪些特点
古典园林根据花木的种类、姿态、色香等不同特点,在配置方面有不同的形式。
孤植:指园林中常用的一株树种植或者两株树对植。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因此常作为庭院景物的主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丛植:指园林中3~9株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花木多种植在不等边角上。如网师园的看松读书轩前由罗汉松、白皮松、黑松和牡丹组成的多树种树丛;拙政园的远香堂前由广玉兰、柏、枫杨组成的多树种树丛等。
群植:指园林中9株以上的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同一树种的丛植,容易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同时使园景产生变化如拙政园的枇杷园遍植的枇杷林、远香堂前的广玉兰、怡园的梅林等,或以观赏取胜,或以芳香见长,或因色、香、姿三者俱全而形成园中引人入胜的景色。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
园林植物的形态千姿百态,叶子的形态、色彩变化多样,花、果实美丽芬芳,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有其观赏的特性。
(一)园林树木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不同树种树形各异,树木千姿百态的树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因素之一。根据美化配置的需要,通常可将园林树木的树形分为下述各类型:
圆柱形(杜松、塔柏、钻天杨等)、密球形(万峰桧)、尖塔形(雪松、窄冠侧柏)、倒卵形(千头柏、刺槐)、圆锥形(圆柏、银杏幼树)、偃卧形(鹿角桧)、盘伞形(老龄油松)、匍匐形(铺地柏、铺地蜈蚣)、卵圆形(球柏、加杨)、丛生形(翠柏、玫瑰)、斜平顶形(合欢)、伞形(龙爪槐)、曲枝形(龙爪柳、龙桑)、馒头形(馒头柳)、棕榈形(棕榈)、圆球形(黄刺梅)、扁球形(板栗)、拱枝形(连翘、迎春)、球形(五角枫)、攀援形(紫藤、葡萄、地锦、常春藤、猕猴桃、凌霄等)。
各种树形的美化效果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生长、配植的方式及周围景物的影响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总的说来,在乔木方面,凡是具有尖塔状及圆锥状树形者,多有严肃端庄的效果;具有竖直狭窄树冠者,多有高耸静谧的效果;具有圆钝、钟形树冠者,多有雄伟深厚的效果;而一些垂枝类型者,常形成优雅平和的气氛。
在灌木方面,其团簇丛生者,因有朴实之感,最宜用于树木群丛之外缘,或装点草坪、路缘及屋基。其具拱形及悬垂状者多有潇洒的姿态,宜供景点用,或在自然山石旁适当配植。一些匍匐而生者,常形成平面或坡面,多数种类均宜供作岩石园配植用。
(二)园林树木的叶及其观赏特性
园林树木的叶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形貌。无论是叶的大小、结构,还是叶的形状、颜色,都是千变万化,难以言状。但归纳言之,可简述以下两方面。
1.叶的形状叶的形状包括针形(油松、雪松)、条形(冷杉)、披针形(柳、杉、夹竹桃)、椭圆形(胡颓子)、卵形(女贞、桑)、倒卵形(玉兰)、圆形(猕猴桃、河北杨)、心形(紫荆)、掌状(元宝枫、梧桐)、匙形(槲树)、马褂形(马褂木)、扇形(银杏)。
2.叶的颜色
叶的颜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虽同为绿叶,但有嫩绿、浅绿、鲜绿、浓绿、黄绿、赤绿、褐绿、蓝绿、墨绿等差别。叶色呈深绿色者,例如,油松、圆柏、雪松、云杉、青杄、女贞、槐树、毛白杨、构树等;叶色呈浅绿色者,例如,水杉、落叶松、七叶树、马褂木、玉兰等。将不同绿色的树木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丽的色彩感。例如,在暗绿色针叶树丛之前,配植黄绿色树冠,会形成满树黄花的效果。
(1)春色叶树:在早春叶色有显著变化的树种。例如,臭椿之春叶呈红色,黄连木呈紫红,如将其植于浅灰色的建筑物或浓绿色树丛之前,能产生较好的观赏效果。
(2)秋色叶树:在秋季叶色有显著变化的树种。例如,秋叶呈红色或紫红色的,有黄栌、元宝枫、鸡爪械、地锦、五叶地锦、小檗、樱花、漆树、火炬树、野漆、黄连木、柿、卫矛、山楂、花椒、盐肤木等;秋叶呈黄或黄褐色的,有银杏、白蜡、马褂木、加杨、柳、梧桐、白桦、槐、榆、紫荆、栾树、悬铃木、水杉、栓皮栎等。
某些树种,其叶背色与叶表色显著不同,在微风中就形成特殊的闪烁变化,这类树特称为“双色叶树”。例如,银白杨、桂香柳、胡颓子、栓皮栎等均属此类。
此外,有些树种的变种、变型或品种,其叶常年均为异色,例如,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矮樱、金叶女贞等。还有些树种绿色叶片上具有其他颜色的斑点或花纹亦可观赏,例如,金心黄杨、银边黄杨、变叶木等。
(三)园林树木的花及其观赏特性
园林树木的花朵不仅在形状上千变万化,而且在颜色上色彩缤纷。单朵的花又常排聚成式样各异的花序。由此在开花季节形成了丰富的观赏效果。例如,艳红的石榴花开放时如火如荼,会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紫色的丁香盛开时似乎赋有悠闲淡雅的气氛;繁密雪白的绣线菊、三桠绣球,则形成了一幅恬静自然的图画。
1.花色
园林树木除观赏花形、花序外,主要的观赏要素是色彩。下面列举一些基本花色的园林树木:
(1)红色花系:花的颜色以红色为基调的花,包括红色、深红色、紫红色、粉红色、橘红色等颜色的花。例如,海棠花、大山樱、月季、合欢、玫瑰、石榴、杜鹃、榆叶梅、紫薇、凌霄、夹竹桃等。
(2)**花系:花的颜色以**为基调的花,包括**、浅**、金**、橙**、深**等颜色的花。例如,迎春、连翘、金钟花、黄刺玫、棣棠、栾树、蜡梅、小檗等、茶藨子。
(3)蓝色花系:花的颜色以蓝色为基调的花。包括蓝色、蓝紫色、紫堇色等颜色的花。例如,紫藤、紫丁香、毛泡桐、荆条、紫珠、枸杞、醉鱼草、紫穗槐等。
(4)白色花系:花的颜色以白色为基调的花,包括白色、乳白色等颜色的花。例如,白丁香、溲疏、太平花、玉兰、珍珠梅、梨、白鹃梅、茉莉、荚蒾等。
(5)双色花系:花的颜色有两种颜色或有两种颜色变化的花。例如,金银木、金银花、八仙花等。
另外,许多园林树木的花除观色以外,还具有观形的特点,可谓形色具备,例如,菊花桃、凌霄、紫藤等。
2.花的芳香
园林树木除观赏花形、花色以外,花香也是园林树木的一个重要欣赏要素。人们徜徉于花香四溢的园林之中,常常能使人心旷神怡,神情倍感舒畅。以花的芳香而论可分为:
(
1)清香型:例如,太平花、金银花、月季、茉莉。
(2)甜香型:例如,刺槐、桂花、含笑。
(3)浓香型:例如,白兰花、丁香。
(4)淡香型:例如,玉兰、木香、樱花。
(四)园林树木的果实及其观赏特性
许多园林树木的果实既有很高经济价值,又有极佳的观赏性。以观赏为目的,选择观果树种时,一般多着眼于以下两方面。
1.果实的形状
一般果实的形状以奇、巨、丰为准。所谓“奇”,乃指形状奇异有趣为主,例如,元宝枫的果实似元宝,紫珠的果实苑若许多晶莹的紫色珍珠;所谓“巨”,是指单体之果形较大,例如,柚果虽小而果色鲜艳,果穗较大,以及接骨木,均可收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所谓“丰”,是指全树果实丰盛而夺目,例如,秋后冬初,金灿灿的柿子挂满枝头;树叶落了,红果累累的平枝栒子,平卧岩壁,经冬至春,极为夺目美观,展示丰硕果实的观赏效果。
有些园林树木的果实,不仅美丽可赏,而且富于诗意,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在诗中描绘红豆树等。
2.果实的颜色
果实的颜色有着更大的观赏价值。现将各种果色的树木分列于下:
(1)呈红色果实者:例如,小檗类、铺地蜈蚣、水栒子、山楂、樱桃、金银木、石榴、毛樱桃等。
(2)呈**果实者:例如,银杏、梅、梨、木瓜、贴梗海棠等。
(3)呈蓝色果实者:例如,紫珠、蛇葡萄、葡葡、李、海州常山等。
(4)呈黑色果实者:例如,小叶女贞、地锦、君迁子、金银花、鼠李等。
(5)呈白色果实者:例如,红瑞木。
(五)园林树木的枝、干、树皮及其观赏特性
树木的枝条,除因其生长习性而直接影响树形外,它的枝干颜色亦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我们将对于枝干具有美丽色彩和特殊观赏形态的园林树木,称之为观枝干树木。
1.园林树木的干、枝条颜色
观枝、干树木最佳的观赏期在秋冬至初春。当深秋叶落后,金色的阳光无论洒落在白桦林、金枝国槐枝头,还是褐色樱花枝干上都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冬季皑皑白雪素裹在艳红的红瑞木丛枝上,色彩鲜明的对比使红色枝条更是夺目。以树皮、枝条有显著颜色的树种而言,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呈红色者:例如,红瑞木、山杏、大山樱等。
(2)呈暗紫色者:例如,紫竹等。
(3)呈红褐色者:例如,山桃、樱花等。
(4)呈**者:例如,金枝槐、金丝垂柳、黄瑞木等。
(5)呈绿色者:例如,梧桐、棣棠、迎春、枸橘、早园竹等。
(6)呈现斑驳色彩者:例如,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木瓜、白皮松等。
(7)呈白或灰白色者:例如,白桦、胡桃、毛白杨、朴树、悬铃木等。
2.园林树木干、枝的形态
园林树木的干、枝在形态上有很多奇特的形状,例如,曲枝形(龙爪柳)、下垂形(龙爪槐)、对生形(山茱萸)等。有的枝条或树干上着生枝刺(皂荚)、皮刺(月季)、托叶刺(小檗)、木栓翅(卫矛)、裸露根部(松)、板根(池杉)、气生根(榕树)等变态的植物器官。它们都具有独特的观赏性,例如,老龄刺槐苍劲的枝条形态和纵深树皮,就是国画家在山水画中体现古朴、苍劲的蓝本素材。气生根形成的密生如林,绵延如索的景色,更为壮观,给人以浮想联翩的空间。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观者稍一变换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于是, 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景虽小而天地自宽, 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 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 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如两者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 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 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难以广拓园地, 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这是受景观的支配, 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 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环境形成安乐、舒适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观配置的“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是把配置的意图落实到园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图种植在园中适宜地点, 经养护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 贵精不在多。音乐重旋律, 书画重笔意, 花木重姿态重视花木的姿态, 是中华民族在花木审美上的一大特色。线条的艺术是中华民族诸艺术之源: 树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线条, 或柔和或幼拙, 从动的线条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文绘画的含蓄之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轩名, 实是对园景的写实。轩南远山近水, 轩亭、曲桥, 树坛中园柏、罗汉松姿如画,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图画, 今树龄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气势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树、古树, 以其高大的躯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园林的天际深浅莫测, 小空间使乎也是无止境似的, 狮子林的古银杏、留园中银杏、樟等大树, 都起着丰富园中山林空间功能, 加强了立体效果, 这可以说是树姿的景观功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3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