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

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病虫害可以使用农业防治的方法,种植作物时轮作,提前对土壤消毒杀菌,使用腐熟有机肥,栽培时科学管理。也可以使用物理防治,

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

比如日光暴晒、黑光灯诱杀、建造障壁、高压等。还可以使用生物防治,主要有捕食性生物、寄生性生物、病原微生物。或可以使用化学防治,选择农药来喷雾或浇灌,效果较好。

一、农业防治

病虫害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的方法,种植作物时进行轮作,提前对土壤消毒杀菌,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肥提高植物的抗病抗虫性。栽培时进行科学管理,选择适合的栽种方法,这样能促进植物健壮生长,减少染上病虫害的可能性。

二、物理防治

1、日光暴晒:日光比较的强,能有很强的杀菌效果,也能去除病虫害,所以通过日光暴晒,可以起到防治作用。

2、黑光灯诱杀: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可以释放出人看不见的紫外线,能够杀死农业害虫。

3、其他措施:也可以使用建造障壁、高压的方法来进行物理防治。

三、生物防治

植物的病虫害也能生物防治,主要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有三类,其一是捕食性生物,比如草蛉、瓢虫、步行虫等,其二是寄生性生物,比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其三是病原微生物,比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四、化学防治

可以选择农药来喷雾或浇灌,可选择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等,具体根据情况选择。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其中农药残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例如2013年的海南“毒豇豆”风波、2015年山东毒西瓜事件等等。如何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如何能减少农药的使用?目前有何新技术、新方法?6月14日下午,蝌蚪君采访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的张帆研究员。

张帆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一下她研究的天敌昆虫领域的背景。在我国,由于植食性害虫(注:植食性害虫是以植物活体为食的昆虫,约占昆虫总类的40%~50%。根据它们的口器和消化道在构造和功能上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完整植物器官或组织为食,第二类是吸食植物汁液为食。)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巨大,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年,用于害虫防治的花费也近75亿美元/年。而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方法是以化学防治为主,即使用杀虫剂来杀灭害虫,这也是大量使用农药的一个原因。但因此带来的副作用很多,如害虫会产生抗药性致使农药的用量越来越大;误杀有益昆虫,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人畜中毒;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等等。

有没有更安全的方式可以代替农药的使用呢?

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如何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呢?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研发高效快速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标准等等方法。但是,最根本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但同时要保证农产品不会因为害虫的侵害而减少产量,那么以虫治虫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

张帆研究员介绍了他们正在研究的现代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就是保护利用天敌昆虫来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开展多元生态调控的体系。通俗来讲,就是以虫治虫,靠培养有益昆虫来对抗有害昆虫,达到一个和谐的生态平衡,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呢?

古今中外,有一些成功的生物防治的实践经验,说明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记载,“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大意是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

188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从澳大利亚引入澳洲瓢虫成功防治了柑橘上的吹绵蚧,它曾一度挽救加州的柑橘业,从那时起,瓢虫成为害虫防治的“英雄”,开启了现代生物防治的先河。

澳洲瓢虫

吹绵蚧

我国的一些天敌昆虫人工饲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利用粉螨繁殖钝绥螨。最为成功的生物防治案例要属赤眼蜂的应用,近十年以来,累计释放面积达20亿亩次,累计释放赤眼蜂30多万亿头。

赤眼蜂

张帆研究员说:“在天敌昆虫资源保护利用方面,使用较广泛的是伴存植物系统,可以增殖和储蓄天敌,便于天敌的主动转移控害和回收利用。我国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已经报道的天敌昆虫有370多种,而其高效组合利用是需要研究开发的重点技术。”

伴存植物系统

瓢虫幼虫(人工饲养)

北京农林科学院天敌昆虫实验室一览

张帆研究员介绍说:“在北京平谷的诺亚有机农场,已经开始推广应用设施蔬菜害虫天敌保护利用技术了。” 

诺亚有机农场

用以虫治虫的方式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过量的问题,所以要充分利用天敌昆虫资源,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实现和谐的生态环境。

(1)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香蕉病虫害,宜使用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虫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矿物源杀虫杀菌剂以及低毒、低残留农药。

(2)不使用未经许可生产的农药及禁用农药。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和许可的农药;不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或具有“三致”的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3)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农药使用准则。参照GB4285、GB/T8321中有关的农药使用准则和规定,严格掌握施用剂量、每季使用次数、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对标准中未规定的农药,应严格按照该农药说明书中的规定进行使用。不得随意加大剂量和浓度。对限制使用的中等毒性农药,应针对不同病虫害防治对象,使用其浓度允许范围中的下限。

(4)注意交替使用农药。在香蕉生产中,提倡将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以防止病原体和害虫产生抗药性。

(5)不断提高施药技术。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不同农药的持效期,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最佳防治时期和高效施药技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了解农药毒性,使用选择性农药,减少对人、畜、天敌的毒害,以及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6)严格掌握用药安全间隔期。对限制使用的农药,其最后一次用药至香蕉采收的间隔期,应在其有效期后的10天以上;允许使用的农药,其最后一次用药至采收的间隔期,应在20天以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3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