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那个县花生米种植最多
河北邯郸大名县、磁县种植花生最多。
邯郸,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西依太行山脉,东连华北平原,北连邢台、南毗安阳,素称河北省的南大门,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都,魏县为魏都; 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5]汉末曹魏在临漳建都, 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北京大名府成为北宋北京;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
优质花生产地
河北省大名县。
中国花生之乡介绍:
该县花生面积、总产在全省均居第一,单产高出全国水平45.7公斤。2002年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花生之乡”。2000年以来,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48万亩以上,2004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48万亩,总产12.5万吨。花生加工初具规模,相继开发出油脂、休闲食品、饮料三大系列十余个花色品种,比那特、名龙、名威等食品公司和南李庄花生筛选厂、康宏花生制品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年产值3000多万元。拥有南李庄、张集、金滩镇三大花生市场,年交易量25万吨,交易额10.6亿元,利税2500万元。其中南李庄花生市场年交易量20万吨,交易额8.5亿元,利润1820万元,税金180万元,交易量占三大花生市场交易总量的80%,交易范围遍及晋、冀、鲁、豫及湖北、湖南、安微、江苏等省,已成为长江以北地区较大的花生集散地。
莒南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据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已发现旧石器遗址8处,新石器遗址24处,商周以来的文化遗址50处。自汉代起这里就不断发生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赤眉军、红袄军、红巾军、捻军、幅军都曾活动在莒南一带。莒南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莒南有“山东小延安”之称,刘少奇、罗荣桓、陈毅、谷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1945年8月,中国***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我县大店镇成立,山东省第一个青年团支部也在这里创建。新中国成立后,莒南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整山治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等典型经验,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特别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几十年来一直激励着全县人民奋发图强,拼搏进取。
莒南县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有金、银、铁、铜、重晶石、氟石、明矾石、石墨、紫砂岩、白云石、花岗石、石英石等30多种,且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其中重晶石、氟石储量为山东省之冠,石墨为省内稀有,优质紫砂岩储量1亿多立方米,花岗石储量10亿多立方米,且品种多、质量好,深受国内外用户青睐。莒南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现已建立起花生、黄烟、桑蚕、柳条、蔬菜、苹果、板栗、茶叶、生猪、牛羊兔等十大特色产业,其中花生单产、总产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兴办了300多家农字号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油料、果品、肉类生产百强县,花生生产出口基地县和全省苹果、桑蚕、茶叶生产重点县,是中国“花生之乡”、“板栗之乡”、“茶叶之乡”和“石雕艺术之乡”。
1、花生的产地主要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非洲、尼日利亚、美国、阿根廷。花生适宜生长在土质疏松、透气、排水性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期需要勤浇水,保持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每天提供充足的光照,促使植株充分进行光和作用即可。定期施薄肥,保持土壤中有充足的养分即可。
2、花生对于地质土壤的相求相对较高,在花生种植的而选择上,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地,花生对于地质土壤的相求相对较高,在花生种植的而选择上,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地,忌重茬。
3、第一年种过花生的土壤不适合连续栽种花生,选择花生种植土壤最好选择连续几年都没有种过花生的地质。除此之外,土壤有机质大于1.0%,土壤的pH值要在6.5~7.5之间。花生的种植还对空气质量状况有一定的要求,要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只有同时满足这些地质条件,才有可能种出高产花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4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