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羊肚菌一体化高产栽培方法

一、菌种选择

羊肚菌一体化高产栽培方法

目前被成功驯化的羊肚菌品种约有9个,在衢州地区种植前,要选择种源和种性明确,且经过2年以上生产试验,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如六妹羊肚菌等。

同时羊肚菌具有快速老化和退化特征,对于菌种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菌种应从具有相关资质的生产单位购买,且外观无杂菌污染,培养基不萎缩,无黄水,无异味;菌丝尖端白色,气生菌丝呈褐黄色,活力强。中后期栽培袋(瓶)上有褐黄色粒状或是块状菌核,菌龄在20天左右。

二、生产季节与时间

播种:当地最高温度降到20℃以下即可。衢州地区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种;

摆放外源营养袋:播种后7~20天,畦面形成菌霜(白色分生孢子)后摆放,放置2个月左右,出菇前20天即可撤去;

保温阶段:12月底以后,当温度低于0℃以下时,可添加大棚裙膜用以保温;

催菇阶段:次年开春约一月底到二月中旬,气温稳定在5℃时,畦面白色分生孢子逐渐退去,喷水催菇;

采收:2月中旬开始采收。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择地块高燥、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全,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的田地。清除秸秆等废弃物,亩撒施生石灰50kg。深耕田地,深度25cm~30cm。耙平做畦,畦宽0.8m~1m,畦间沟宽50cm,深20~30cm。

2、大棚搭建

衢州地区宜选择肩高2m以上钢架大棚,棚顶外覆遮阳网,内层覆膜。棚顶安装喷淋降温设施,棚内安装喷雾灌溉系统。

3、播种覆土

菌种预处理:用菌种耙将菌种挖出盛放于大小适宜的容器中,用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拌种并混匀,以容器内无积水为宜。工具和容器在使用前应消毒。

播种方法:宜选择在阴天或晴天早晚时播种。将混匀的菌种均匀撒播在畦面上,亩用种量600~800瓶(菌种瓶容量500ml)。播种后及时覆1~2cm厚的湿润细土。

4、发菌管理

水分管理:播种4天后,当菌丝穿过覆土层,畦面出现白色菌霜时喷一次透水。之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温湿度管理: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含水量在15%~25%。当温度低至0℃以下时,可添加裙膜用以保温。

5、外源营养袋放置

外源营养袋配方及规格:小麦80%,木屑18%、石灰1%、石膏1%。选用15cm×25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袋内装料湿重400g左右。

外源营养袋的摆放:营养袋灭菌冷却后,在营养袋较平整的一面等距离打4~6个孔径为0.5cm左右的小孔。将扎有小孔一面的营养袋紧贴在畦面上,沿畦面走向平行摆放两行,行间距50cm左右;袋的纵向间距40cm~50cm。每亩放置外源营养袋1600~2000袋。

四、出菇管理

1、催菇

营养刺激:出菇前20天撤去外源营养袋;

水分刺激:畦面白色分生孢子逐渐退去,喷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湿度刺激:空气湿度增大到85%~95%,土壤含水率增大到20%~30%;

光温刺激:昼夜温差10℃,散色光照射畦面。

2、育菇处理

当温度高于15℃时,撤掉裙膜和大棚墙头膜;通过棚内喷雾系统保持土壤湿润状态,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整个出菇阶段栽培场所的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当温度超过22℃时,不宜向菇体直接喷水,以防幼菇黄化死亡,应采取棚顶喷淋、通风等措施降温。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有充足的新鲜空气,以防高脚等畸形菇的产生。保持一定的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促进菇体健壮生长。

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全过程

五、采收

采收时期:当羊肚菌子实体的蜂窝状凹陷部分基本展开,菇柄呈白色即可采收;

采收方法:用小刀齐土面割下或将子实体基部一起拔出,切除菌柄有泥土部分;

采后处理:采收后的羊肚菌放入0℃~4℃冷库中冷却4h后,进行分级、包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6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