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种植方法有哪些
1、香蕉可用播种法进行种植,种植前先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这样能促使更快发芽。通常种子要浸泡24-48个小时,等种子吸足水分,外皮软化后再从水中取出,晾干水分。播种最好用沙土,备好之后将香蕉种子直接均匀的撒播在土壤表面,然后覆盖薄土,适当喷洒水分保湿,并控温在15℃左右,这样大概一个半月种子就可长出新芽。
2、块茎种植也是香蕉常用的种植方法。先将香蕉的块茎切成小块,保证每个块茎上面都带有小芽。然后在伤口处涂抹草木灰,避免伤口腐烂。处理好之后将块茎种植入土,芽点部分朝上。种下后很好的控温保湿,环境适宜块茎上的小芽很快就会长成小苗。
3、先在香蕉母株上分割出来带有新芽的小株,必须将受损的根部切除掉,伤口处也要用草木灰杀菌消毒。处理好之后种植在土壤中,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这样很快就会生根成活
4、种植香蕉的时候还可用组织培养种植。先在香蕉上剪取一块组织,放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培养,这样还可再生出完整的植株,生长稳定后再进行移植养护就行。
5、香蕉栽植时间与气温关系很大,以14—15℃最适宜,通常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最适宜的栽植期,具体时间根据种苗来源而定。秋植宜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冬季气温低,且常有干旱,不宜栽植。
6、宜采用多选蕉留芽或单株留双芽的形式来增加收获株数。通常亩栽110—130株,株行距3米×18米×27米×18米。土质稍瘦的蕉园,宜采用单株密植或丛株的形式增加株数提高产量。单株密植每亩栽150—170株,株行距23米×18米×22米×17米。丛株种植方式可减轻霜冻和风害,一般行距3米,丛距25米,丛内株距05米,每亩90丛,每丛2—3株,每亩种植180—260株。
7、田间管理是香蕉高产的一个关键步骤。在香蕉幼苗开始长出新的叶面的时候,证明香蕉已经生根了,此时要做好除草工作。幼苗期要做好检查工作,发现干枯的、腐烂的蕉叶要及时清理出田园,避免感染其他蕉叶。香蕉对于水分的需求不大,但是在*壤湿度不够的时候,要及时浇水。雨水充沛的季节里面要做好香蕉排水工作。
香蕉数的种植?
香蕉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香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
香蕉植株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以氮、磷、钾、钙为最多,其中以钾的含量为最高。不论是在植株或果实中,氮、磷、钾含量的比例都接近4:1:14。根据计算,如果亩产2000公斤果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23.9公斤氮,6.9公斤磷,87公斤钾。此外,在香蕉各器官中还有镁、钠、硫、氮、硅等其他元素。
对氮的需要:氮对香蕉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影响最大。缺少氮时,叶片淡绿,叶面积缩小,叶薄,新叶生长缓慢,假茎密实细小,分蘖减少,结果梳数少,单果数量少而且细短,产量低。但氮量过多,又会使叶变得过于浓绿柔嫩,容易倒伏。叶面积指数过大,在密植的情况下透光度差,致使无效分蘖多,抗病抗虫能力差,容易得叶斑病。氮量过多,还会降低果实的质量,味淡无香,容易受到机械伤和感染炭疽病。
对磷的需要:磷对香蕉根系和地上部的发育很重要。植株缺磷,则老叶很快变成黄绿色,叶尖枯黄,新叶短而窄,根系发育受抑制,根细长,叶和根的重量大减。适时施磷,可促使果实提早成熟,糖分提高,并促进植株对氮的吸收。
对钾的需要:香蕉缺钾时,植株生势减退,叶绿素减少,早期易发生黄叶病,根较细长,支根少,根毛少,植株器官柔软,容易倒伏,导致病虫为害。缺钾还会使呼吸作用增大,光合作用减弱,而且减少干物质的积累,降低果实质量。施足钾肥,能加强组织坚韧性,提高植株抗风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增施钾肥对叶的生长,每穗果的重量,每株的梳数,每梳的重量均有良好的效果。
其他元素虽然需要量不多,但也是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例如,缺硫会引起缺绿和不能合成蛋白质,从而引起氨基酸的过多累积;缺铁则是引起缺乏叶绿素的常见原因之一。在香蕉的栽培上,微量元素的施用已日益引起重视。
2、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香蕉整个生育过程都要求有较高的温度,不能有霜冻。其生产发育最低温度为10oC,最适温度是30oC左右,凡是最低的月平均温度不低于15oC,最高温度不超过35oC,全年大部分时间的平均温度接近24oC的地方,都适合种香蕉,而且容易获得高产。如果低温时间太长,香蕉生长期就延长。气温10oC时,植株停止生长。温度降到5oC时,叶片就会出现冻害现象,降到2.5oC时,叶片严重受害。在0oC时,不仅叶片冻死,假茎也冻坏,而且可能把心叶及生长点冻死。香蕉受害的程度与地理环境和品种的耐寒性有关。向西北方向的蕉园受冻害较严重,但受霜害较轻。地势较低或背风的地方,受冻害较轻,但爱霜害较严重。地势开阔通风的地方,蕉园受霜的程度比蕉园中心或不近河道的蕉园较轻,从品种来说,大蕉的耐寒性比其他品种强,粉蕉次之,香蕉较差。同一品种内,不同生育阶段的植株和不同的器官,其耐寒性也有差别,未开大叶的吸芽最耐寒,已抽花蕾的植株易受冻。各器官中,以根系和球茎(地下茎)较耐寒,果实比叶易受霜害,心叶在低温冷雨时易受冻害。在同样低温条件下,长势好的植株受害比长势差的轻。生长于保水力良好且肥力高的土壤的香蕉受害程度比长在瘦瘠的土壤的轻。
香蕉需要水分较多,而平根系分布浅,不耐旱,土壤中经常有水分供应,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理想的年雨量是1800-2500毫米,而且分布要均匀,最好每月有150-200毫米。生长初期遇旱,会使营养器官发育不良,生长速度显著下降。生长后期遇旱,特别是在花序分化并前遇旱,会使营养器官过早衰退,果实的梳数和单果数都减少,明显地影响产量。但在雨量集中的季节,容易使土壤养分流失,使香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同时因水分过多,使蕉根因缺乏氧气而发育不良,甚至发生根腐。
3、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香蕉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格,不论平原及山地,各种类型的土壤都能生长。但不同的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差异。大蕉、粉蕉、牛蕉等根群粗壮,适应性比较强,香蕉的根群较细嫩,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在含粘土、板结、不透气和缺乏养料,种后植株生长缓慢,细弱,结果期迟,产量低而不稳定,或者两年仅收获一次。咸田、反酸田、积水田、冷水田均不适宜种植香蕉。 各地的经验说明,香蕉应具备如下土壤条件:
(1)物理性状良好。物理性状良好的土壤,孔隙较多,利于空气和水分渗透。否认是冲积壤土、粘壤土、砂壤土或粉砂壤土,也不论是平原地带或是山坡地带,都适宜种植香蕉。物理性状不良的土壤,由于缺乏团粒结构,往往雨后严重积水,旱时板结如石,对香蕉浅生性肉质根群的生长极为不利。这种土壤,香蕉即使能生长,产量也不高。
(2)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位是平原蕉园增产的重要条件。地下水位太高,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的通透性以及土壤的保肥能力,因而就直接影响根群的发育。一般在水网地区的蕉园,地下水位应低于45厘
蕉园经翻犁风化后,按株行距开定植穴。山地蕉园的定植穴适当加深加大,宽、深各约1米,施足腐熟基肥,与表土充分混合。平地蕉园也要开好定植穴,宽、深各约0.5米。水位较高的平地蕉园,可整成略高出地表的蕉畦或小土墩,然后开穴定植。
种植的深度,以比吸芽种苗原来的深度稍深1~2厘米为宜。种植过深对生长有抑制作用。山地比平地稍深些,秋植比春植略深些。定植过浅,易露球茎,不利于蕉株的生长。定植后覆盖细土,用脚踩压实,然后浇足定根水。秋植或旱季种植,宜在蕉头附近盖草,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香蕉试管苗的定植(营养杯苗),开坑(植穴)要与施入基肥同时进行,植穴宽60厘米×长60厘米×深40厘米,基肥以腐熟土杂肥为主,每株约20~25千克,每亩加入过磷酸钾50千克,硫酸钾25~30千克,要与土杂肥拌匀堆沤半个月,以上才能使用,香蕉试管苗定植宜在晴天,由于苗很幼嫩,最好先在施足基肥的穴中中盖一层薄瘦土,因为试管苗初期不能承受过重肥量。然后把苗放入穴中,小心用刀割破营养杯塑料袋(应尽量避免伤根),用碎土填平后稍压实,埋土不宜这深,约8~10厘米左右,在假茎的基部与长根之间,以不露宜,最后淋足定根水,以后应定期浇水或叶面喷水,保持土壤湿润,直到长出两片新叶。浇水是重要一关,应在保持土壤湿润的同时,以勿过量为好,否则易烂根死苗。如天气干旱,太阳强烈,最好用树叶等物遮阴,或用稻草覆盖坑面。
此外,蕉苗按种苗大小分级种植,丛植的每丛须先大小较一致的种苗,以防定植树后长得参差不齐,强苗抑制弱苗。吸芽苗种植时种苗的伤口,蕉鼻要同一方向,方便管理。
不用人工肥料和化学药物的栽培方法叫做香蕉的有机栽培法。其目的是生产"有机食品"(我国称为"绿色食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健康和安全的需要,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趋势。从生产者的角度看,有机栽培法比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栽培法困难得多,对生产者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高得多。首先是生产者的观念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对生产出来的香蕉果品不只是考虑可接受的最低产量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品质指标尤其是农药和化学物品的残留。其次,要达到最低产量要求,生产者必须对香蕉的生长发育特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天然肥料和天然农药资源有较深刻的了解,懂得在香蕉最需宴的时间加以应用。第三,生产者还必须具有在不用人工药物的栽培技术下可能给产量带来的风险意识。一般的蕉农生怕管理失误造成损失,往往是过量地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我国许多香蕉产区为了增大蕉果,提高产量,普遍应用的蕉果"膨大剂",看来在国际香蕉市场上也是不能被接受的。香蕉的有机栽培不但包括采前管理,还意味着采后处理中也要减少或不使用任何的防腐剂。
(一)香蕉有机栽培中树体管理的原则
首先是最大限度地促进蕉株的早生长和快生长,形成最大量的叶片和叶面积;合成最多的光合产物,并且保证光合产物最大量地分配到蕉果形成中去;其次是促进最大量地形成蕉果。这两点在香蕉栽培中完全是和谐统一的。
(二)有机栽培中的天然管理方法与风险
假如树体管理是以经济和食物供应来评估的,那么,保证蕉果年度间的稳定高产和优质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就因为担忧达不到这个目标,蕉农才普遍而大量地使用人工杀虫剂和化学肥料,甚至宁愿多付出一些代价,才感到心安理得。
采用天然方法进行香蕉生产的蕉农可能具有不同的生产目标,其重点更多地放在不含化学残留及与自然栽培相关联的品质指标上。甚至于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接受较低和较不稳定的产量以达到此目标。因此他们要冒一定的金融风险。实行有机栽培的蕉农采用风险管理方法是有益的。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要冒什么样的风险。必须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质量和什么样的产量才是可以接受的。根据你的财政目标、你面临的市场和你希望采取的栽培技术的不同,上述指标可能是变动的。总的来说,实行自然或有机栽培的蕉农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大自然能够提供多少就接受多少;二是把目标设定在其技能限定的范围内。后者面临的挑战就大得多;他们比那些依靠人工杀虫剂和化学肥料的蕉农更需要掌握栽培管理技能。
(三)香蕉有机栽培的主要措施
1.选择最适宜的生态地理区和小气候环境温度、降水的平均值、极端值和年内分布及湿度、风力等都影响到香蕉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发生的强度。这就是说,所有香蕉品种都应该在最适合的气候区进行商品性栽培。山地条件还应选择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把香蕉种植在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无疑会大大降低有机栽培的风险。
2.注意适宜的土壤类型、前造作物及周围植物类型即土壤的化学构成和物理性状,尤其是土壤的元素含量与缺素状况(最好是高钾土壤)及土壤的排水能力,它们极大地影响到香蕉的长势和生长周期,而香蕉的产量与植株大小直接相关;生长速度快慢则影响到一定时间内蕉果的生产量。肥沃、含有机质丰富的粘壤土,土壤肥力基础好、保水保肥力强,不需要频繁地施肥。规划中的蕉园周围如有较多的前科植物可大大增加香蕉感染花叶心腐病的机率。前作为水田作物或甘蔗,将大大减少发生线虫病的机会。这些都涉及到香蕉栽培中药物的使用频率及管理的成本核算。
3.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如金手指蕉,抗叶斑病、巴拿马病和环沟线虫病等三种主要病害,如果再提高抗象鼻虫和抗束顶病的能力,通过利用清洁的繁殖材料、注意蕉园卫生、轮作等措施,完全有可能做到减少品种本身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
4.实行轮作,减少病虫基数如广东省中山市部分围田区采用香蕉与甘蔗轮作的方法,每栽种2~3造香蕉,改种一造甘蔗,有助于克服土传巴拿马病和枯萎病的影响。在旱地,香蕉与甘蔗轮作还可减少根结线虫病的为害程度。
5.施用含氯、钾丰富的天然有机肥如畜禽粪肥,种植绿肥作物有机肥能缓慢释放营养元素提供给香蕉植株吸收和利用,并改善土壤中营养的有效性,这正好可以满足香蕉持续生长的需要和克服热带亚热带气候下化肥大量淋失及污染地表水的矛盾。有机肥还能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减少蕉株对灌溉的需要。有机质能改善土壤通气性,刺激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控制土壤线虫。有试验表明,砂质土施用有机质肥可大大地减少线虫密度。
6.少用农药或应用天然植物性农药,保护蕉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如澳大利亚正在试验用油菜属植物作绿肥及作为天然的杀线虫剂,经深翻埋土后,防治香蕉根线虫病。我国用作农药的天然植物种类更多,值得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7.采后处理过程中,减少或不用杀菌剂这首先在于采前高水平的管理、生产出不带菌的优质蕉果。其次,绝大部分香蕉是用于鲜食的水果,在市场上周年可以售卖和购买,一般不用保藏很长时间。因此有可能减少或不用杀菌剂,以保证消费者食用健康的蕉果食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