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榛子种植方法

 榛子外壳坚硬,果仁肥白而圆,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因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坚果类食品之一,那榛子如何种植?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榛子种植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榛子种植方法

榛子种植方法

 榛子的种植条件

 1、温度:不同种类的榛子树,对温度要求不一。欧榛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平均气温13~15℃,绝对最低-10℃,极端高温38℃地区。平欧杂交种较欧榛抗寒,适宜年均气温7.5~13℃,最低气温可达-30℃地区栽培。

 2、光照:榛子树为喜光植物,一般要求年日照时数在2100小时以上,否则花芽形成少,产量低。

 3、土壤:榛子树喜在肥沃,通气性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尤其平欧杂交种对土壤要求高,干燥的砂土,粘重土,沼泽地,盐渍地和低洼地均不宜建立榛园。平欧杂交种要求土壤pH值6.5~7.5,欧榛为5.5~7。

 榛子的繁殖技术

 1、播种繁殖:在野生榛林中,选择丰产、果大、无病虫害的株丛做采种母树,从中挑选粒大、种仁饱满、无病虫害的榛子备播种用。榛树种子发芽力保持1年。播种时间以春季为宜,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垅作的行距60厘米,株距6~8厘米,床作的行距20厘米,株距5~6厘米。播种时,先在已压平的垅面上开沟,沟深5~6厘米。然后将湿沙筛出的纯种子按上述株行距撒入沟底,覆土3~5厘米,稍压即可。

 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母株全部挖起,分成若干小丛或单株,每一单株均有根系和1~2个枝条。二是在母株丛周围挖取根蘖,分出若干植株,母株仍保留。分株苗应保留根段20厘米,并有一定数量须根。分株苗离开母体后,应剪短枝条,留15~20厘米长即可,并立即假植,保持湿润,防止失水。

 3、根蘖繁殖:根蘖繁殖有两种方法,一是挖掘现有株丛周围根蘖,取得苗木。二是在专门的母本园进行繁殖。预备繁殖的母株应在春季平茬,以促进株丛发生根蘖。生长期内保证充足肥、水供应,并适当疏剪,使根蘖不要过密,既保证根蘖发育生长良好,又便于秋季挖苗。

 4、压条繁殖

 ①水平压条:在秋季或春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季进行最为适宜。把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水平拉开,铺在地面上,固定住,不压土。细致的保护叶芽,使之萌发。这样,在水平面上几乎所有的芽都能长成新稍。当新稍长至10~15厘米时,在一年生枝上的每一节(即每个新稍的基部)上用软铁丝横缠2~3圈,促进新根形成。然后把新稍用土培上高度的三分之二,以后根据新稍生长高度再培土1~2次。秋季落叶后,把每一节切割开,即形成一个有垂直新稍、基部有根系的苗木。

 ②弓形压条:弓形压条分为硬枝压条和嫩枝压条。硬枝压条在早春进行,沿株丛周围挖15~20厘米深的沟,把拌好土的腐熟农家肥撒入沟内,保持沟深10~15厘米。沟与株丛基部的距离,以枝条弯下时其中下部能碰到沟底为宜。选择发育良好的一年生枝,弯向沟底。固定住,再用土压住并把沟填平、培实。这样,露在地面上的枝芽萌发生长,压在土中部分生根。为促使枝条发根良好,也可把压在沟底的枝条部分环剥,宽度1~2毫米,去掉韧皮,或横向刻伤几刀也可。嫩枝压条6月上、中旬,当年生基生枝长到60~80厘米时便可进行,方法同硬枝压条。

 榛子的种植管理

 1、种植密度:要想使榛子树实现丰产的愿望,那么榛子树所具有的栽植密度应该有一个合理性。合理选择榛子树的栽植密度紧密联系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种类、品种、砧木、栽培的技术、采用的树形、地势、土壤、气候条件等。因此在选择榛子树栽植密度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使榛子树健壮生长。

 2、种植密度:在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方、榛子树栽植距离应大些,坡度较大,土壤瘠薄的山地榛园,栽植行距可小些。长势旺盛、树冠开张的品种,栽植株行距应大些,长势弱、树冠直立紧凑的品种,榛子树栽植株行距可小些。根据栽培目的的不同,栽培密度也应有差异。有的为了早期丰产,可以采用计划性密植,早期密植,以后园地郁闭时可以间伐。

 3、栽培深度:栽植深度根系不能埋土过深或过浅,要求栽植后根颈与地面子或略低于地面5厘米。以根系以上埋土深度6~10厘米为宜。如果穴内土壤疏松,为防止栽后浇水土壤下沉过多而造成难于掌握栽植深度,应在栽前适当浇水。或用脚稍稍踏实穴内土壤。

 4、合理浇水:榛子树的周围筑起灌水树盘,其直径达1m,便于灌水和蓄水。定植后要立即灌水,并要求灌足灌透。水渗下后进行封土保墒,并用地膜覆盖树盘,以保湿增温,促进榛子树根系活动,提高成活率。

 5、适时修剪:留一个主干,以后依据自身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整形修剪,形成合理的骨架。一般采用的树形有3种,少干丛状形,单干形,多干丛状形。少干丛状形,留3-4个基生枝做主枝并斜生伸向不同方向。榛子树主枝上着生侧枝,侧枝上着生营养枝和结果母枝。整体形成仍然开心树形,单干形,此种树形要保留一个主干,在主干上选留3-4个分布均匀的主枝,主枝上选留侧枝,侧枝上着生副枝和结果母枝,形成矮主干。

 6、合理施肥:在五月初施腐熟农家肥,七月中追复合肥。栽植第2年,可在榛子树冠外周围投影外追肥,不要追太深。

 7、栽后定干:榛子树栽后定干,分单干形和丛状形。土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宜作单干树形,定干高度60~70厘米,反之宜作丛状树形,定干高度30~40厘米。当年定植的幼苗,要加强水肥管理,使其生长发育健壮,萌发一定数量枝条,木质化程度良好,防止榛子树徒长。秋季落叶后,进行培土防寒,培土高达植株的1/2即可。翌春撤去防寒土,一般第2年起就不用培土防寒。

榛子种植采收技巧

 榛树建园

 榛子的花为雌雄同株异花,即单性花,先花后叶。雄花为柔荑花序,着生于新稍中上部的叶腋间,雌花为头状花序,着生于一年生枝的中上部或短枝丛枝顶部,借风媒传粉。因此,榛树建园应有花期相同或相似的品种作授粉树配置,一般同一园以3个品种为宜,比例可5~6∶1。

 温度

 不同种类的榛,对温度要求不一。欧榛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平均气温13~15℃,绝对最低-10℃,极端高温38℃地区。平欧杂交种较欧榛抗寒,适宜年均气温7.5~13℃,最低气温可达-30℃地区栽培。

 光照

 榛子为喜光植物,一般要求年日照时数在2100小时以上,否则花芽形成少,产量低。

 土壤

 榛树喜在肥沃,通气性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尤其平欧杂交种对土壤要求高,干燥的砂土,粘重土,沼泽地,盐渍地和低洼地均不宜建立榛园。平欧杂交种要求土壤pH值6.5~7.5,欧榛为5.5~7。

 培育

 榛子的枝条易生根,不定芽易萌发根蘖。因此,通常用压条或嫁接繁殖培育苗木。早春压条用一年生的健壮萌发枝,6月压条用当年生的嫩枝作材料。嫁接育苗,多用平榛实生苗作砧木。

榛子为桦木科榛属植物,是坚果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木本油料树种。榛子原产于我国,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和利用,其果实集营养、保健、药用为一体,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经济价值高。同时,榛树又是优良的生态树种。发展榛树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1 山西省榛子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生产现状

 山西省关于榛子资源的调查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基本查清了全省榛子资源的分布与结构。山西省榛子资源主要有平榛(C.heterogphlla Fisch)和毛榛(C.mand-shurica Maxim),在大部山区均有分布。平榛为落叶小乔木,株高可达7m,占野生榛总量的95%以上,利用价值最高,果实味香,果个小(1g/果),丰产。毛榛为落叶灌木,可高达5m,果个稍大(2g/果),但果壳厚,出仁率低。平榛和毛榛在全省至今仍无人工栽培园,均为野生状态,在分布较多的地区,人们只是零星采集野榛进行出售。

 

 1.2 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野榛呈自然生产状态据近年调查,目前山西各地采收的榛果都为野榛,而且各地的野榛均以自然生产为主,当地群众从未进行过人工管理,均是索取采集;同时不注意保护管理,当地群众随意砍伐榛林以作它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野榛品质得不到改良,野生资源面积逐渐减少,产量更得不到提高,造成了宝贵的野生榛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毁坏。

 1.2.2 未进行品种化栽培 目前,我国辽宁、黑龙江等省,榛业的发展已呈现栽培优质、早产、丰产、大果(每果2~4 g)的榛子优良品种及规模栽种、科学管理的态势;而我省只有个别地方少量引种试栽,尚无品种栽培、规模发展、科学管理、批量生产。

 1.2.3 对发展榛业认识不足果农对榛业的发展普遍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还不知道有榛子树,对其用途和经济效益缺乏了解,至于产后销售、加工等综合运用都是空白,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省榛业的发展。

 

 2 山西省发展榛业的前景

 

 2.1 用途广泛

 榛仁用途广泛,是具有营养、保健、药用等功效的高档干果,鲜食加工均可。榛果营养丰富,据分析,榛仁含脂肪59.1%~69.8%、蛋白质14.1%~18.0%、碳水化合物6.5%~9.3%,水分含量仅为4.1%~5.8%,且含有多种维生素(Vc、VE、VB)以及Ca、P、K、Fe等矿物质元素,风味浓香,成为广大消费者特别喜爱的干果食品。榛仁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可加工成多种多样的糖果、巧克力、糕点、冰激凌等。还可制成榛子粉、榛子米、榛子乳、榛子酱等,这些都是高级营养品,特别适宜儿童、年老体弱及病后恢复的人群享用,是健康益寿佳品。榛仁可以榨油,榛油色清黄、味香,含不饱和脂肪酸。榛子脂肪中含5%的亚油酸,能稀释胆固醇,并可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榛仁可入药,据《开宝本草》记载:“榛仁性味甘、平、无毒,有调中、开胃、明目之功用。”

 

 2.2 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榛果进入家庭餐桌已成为普遍时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国内需榛子总量至少1万t(吨)。我国目前榛果产量小,仅辽宁、黑龙江等省有一定量规模栽培,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近10多年来,内地与香港年进口量达近2000t(吨),且为上升趋势。国内市场价格每1kg高达40~60元,仍是购销两旺,供不应求。国外市场对榛子的需求量也很大,如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进口量很大。世界主要出口国为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也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可见,发展榛业市场前景广阔。

 

 2.3 经济效益显著

 榛树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栽培条件下,一般3年生树即可开始挂果;7~9年生树单株产量可达1~2kg,667m2(亩)产达80~140kg,收益为3200~5600元。10~20年生盛果期树667 mz(亩)产可达140~220kg,收益为5600~8800元。若进一步实施科学管理,产量会更高,效益会更为显著。

 

 2.4 生态效益良好

 榛树水平根极为发达,对保护水土具有较好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是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发展榛树产业,可获得经济及生态效益双丰收。

 

 3 山西省榛业发展的优势

 

 3.1 气候条件适宜

 榛子适宜生长的生态范围较广,在北纬42°~32°、年平均温度7℃~15℃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可以抗-35℃低温。我省各地气候均在上述范围内。

 

 3.2 土壤资源充足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380万hm2的荒山荒坡和大面积的低产田有待开发,这为山西发展榛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壤资源。

 

 3.3 野生资源丰富

 在山西七大山脉均有着大量的野榛分布,一方面要做好现有资源的保护,杜绝乱砍滥伐,实施较好的管理,使其产量及品质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要对现有野生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嫁接优良大果榛子,科学栽培管理,可实现优良大果榛子的快速发展。

 

 3.4 政策倾向机遇

 现阶段发展榛业正逢国家及山西省宏观政策的良好导向机遇:一是当前国家重视绿色生态的发展;二是国内外重视土地的保护利用;三是国内外油料紧俏,我国近年来要年进口3000万t(吨)的大豆以满足国内的市场供应,而榛子也为油料树种;四是山西农业正处产业结构的调整期。这为榛子在山西广大山区丘陵规模化、产业化大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栽种榛子树种既可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生产大量的榛果油料资源,减少大豆的耕种面积,缓减粮食耕地紧张的现状,逐渐减少进口量,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为地方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获取一举多得的良好成效。

 

 3.5 栽培技术保障

 目前世界大果榛子即榛子的栽培品种,包括平欧杂交榛子和欧洲榛,均具丰产、大果(2~4g)等优良性状。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于1980~1985年用我国原产平榛与引入的欧洲榛进行种间远缘杂交,于1999年育成系列优良品种和杂交品系,它集中了欧榛与平榛的优良性状,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发展。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科技人员于2003年从辽宁经济林研究所陆续引入平欧榛系列品种20余个,经栽植驯化和栽培管理,优选出适于当地推广发展的3个优良平欧大果榛子品种,并总结出了较为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这将为山西榛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 发展建议

 

 山西野榛资源丰富,发展榛子地域生态优越,为尽快扭转全省榛子生产的落后局面,填补市场的急需,应加快山西省榛业的科学发展,形成具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同时还应加强榛子的综合开发利用,山西榛果的产量较少,在深加工方面仍为空白,为推动全省榛子的集约化生产,要强化深化加工方面的综合开发利用,着力筹建兴办有规模、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产品,逐渐发展为良性效益链,为山西省广大丘陵山区农民拓宽增效致富的产业,也为振兴山西经济做出积极贡献。立足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争创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