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水利枢纽对宁夏平原的意义
青铜峡水利枢纽不仅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下黄河富宁夏,九渠魁首青铜峡。
作为“塞上江南发源地”,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七星渠等引黄古渠系由青铜峡而发,密织如网,贯穿了宁夏平原,滋润着沿岸的广阔大地。
1958年,黄河流域第二座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开工建设。1960年,建设者们在青铜峡黄河上修筑了一座高42.7米、长697米的拦河大坝,并同时建成了装机30.5万千瓦的中国第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形成了一座容量为600万立方米、回水5公里的峡谷型水库,形成了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早在民国时期,水利前辈李仪祉提出“青铜峡宜造跨河铁桥……桥孔之间设活动堰以蓄高河水。”
工程技术如草土围堰、混凝土塞处理大断层、化学灌浆治理大坝裂缝等,尤其是草土围堰采用麦草和土为材料,不仅比土石围堰节省费用,而且筑堰时间缩短一半,防渗效果更好,成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一大特点。
青铜峡水电站完成设计装机总容量27.2万千瓦,从而使宁夏有了第一座水利发电站,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和水利资源。
结束宁夏无坝引水历史
青铜峡,是宁夏引黄古灌区渠系最发达的地区。
自秦汉起,先民就在青铜峡谷凿渠引水。宁夏引黄古灌区历史超过100年的14条古渠中,青铜峡分布了12条。其中,秦渠、汉渠、唐徕渠等10条古渠皆发端于此,青铜峡由此被称为“九渠之首”。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坐落在秦渠、汉渠、唐徕渠三大引黄灌溉古渠口上,年年都要确保银川平原灌溉,
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后,把该段的黄河水位抬高了18米,原来在峡口引水的河东和河西各大干渠,一下子由无坝引水变成了有坝引水。原来由黄河直接引水的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秦渠、汉渠等改由电站的尾水供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