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药已被多地禁用,却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看看你家还有吗?
前不久,国家药监局发公告称将全面禁止酚酞片和酚酞含片生产,理由是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经上市销售的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将被召回销毁。
一时间,酚酞片和酚酞含片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少使用过或正在使用酚酞片和酚酞含片的人都很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现问题。很多人摸不着头脑:毕竟也是用了很久的老药,突然被告知其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这算怎么回事儿?
经常便秘的人应该对酚酞片再熟悉不过了,酚酞片又称果导片,主要作用于结肠,是一种刺激性泻药,主要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和顽固性便秘。
酚酞片进入人体后,会被小肠液分解,形成可溶性钠盐,从而增加肠胃蠕动,产生缓泻作用,最终促进排便。由于酚酞片价格便宜,而且见效快,前几年曾风靡大街小巷。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甚至在减肥药中添加酚酞片,销售给需要减肥的人群。
酚酞片虽然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但由于是临床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酚酞片有严格的适应症,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1954年,一名两岁半的女童由于食用过多含有酚酞的巧克力泻药,出现了轻度腹泻,并伴随右脸和右臂抽搐。紧急送往医院治疗之后,女童依然出现了持续性肌阵挛性癫痫,有时还出现全身性癫痫。最终,女童丧失了意识,在昏迷中死去。医生推测, 女童的死亡可能与酚酞诱导的超敏反应导致脑炎有关。
随着酚酞使用频率的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报道也越来越多。
临床研究显示,酚酞含有刺激性成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 胃肠黏膜炎症 ,如皮炎、肠炎等,甚至造成 人体电解质代谢紊乱,诱发心率失常 ,威胁生命安全。
这些都还不算是最致命的,让酚酞彻底被否定的是,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使用酚酞泻药350次以上的人群,发生肠癌的风险是不使用者的3.9倍。这意味着, 酚酞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使用酚酞确实会增加致癌风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脂饮食、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备受便秘困扰。为了缓解便秘的痛苦,一些人开始使用泻药,并且尝到了甜头,逐渐产生了依赖性,造成了“没有泻药的帮助,根本拉不出来”的局面。然而,便秘滥用泻药,危害极大。
一方面,一些含有强泻剂成分的泻药,基本都含有蒽醌类成分。蒽醌类成分会 使结肠黏膜发生色素沉着性病变 ,导致结肠黑变病,增加结肠癌风险。
另一方面,滥用泻药还会 损害肠动力, 使肠道对泻药产生依赖性,不仅不利于改善便秘,反而会使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最终导致不用泻药就无法自行排便秘,造成恶性循环。
泻药不能滥用,也不能乱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通便药物包括 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散、蓖麻油、开塞露 等。一般情况下,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来说,应优先通过 调整饮食习惯、改变排便习惯 等方式来缓解便秘。在基础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再酌情考虑使用药物治疗,而不建议一便秘就使用泻药。
除了酚酞,以下三种药物也已经被多地禁用。我们在用药前,应多留个心眼。
1. 安乃近
安乃近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属于解热镇痛药。由于安乃近副作用较强,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已经淘汰了安乃近,去年3月,国家药监局也发布公告, 停止安乃近注射液、安乃近氯丙嗪注射液、小儿安乃近灌肠液等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注销药品注册证书。
安乃近的副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二是引起荨麻疹、渗出性红斑等皮肤过敏反应;三是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2. 匹多莫德制剂
匹多莫德制剂曾被称为“儿科神药”,适用于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辅助治疗。不过,由于匹多莫德制剂可能会出现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等副作用,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在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中增加了“3岁以下儿童禁用”的禁忌。
3. 柴胡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具有清热解表的功效,适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疾病引起的发热。目前,由于柴胡注射液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皮炎、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更改说明书,须列出“儿童禁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便宜又好用的药非常多,但我们一定要记住“合理用药”才能发挥药物最大的功能。药不能乱吃,更不能乱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威胁生命 健康 和安全。
#39 健康 超能团#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退烧神药安乃近要尽量避免使用。
最近,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的“退烧神药”——“安乃近”,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据介绍,这种药被30多个国家拉进黑名单,原因是该药副作用发生概率高,二则副作用反应大,严重的可休克、致死。
消息一出,引起众多网友的恐慌。那么,这种药到底还能不能用?事实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安乃近是一种什么药?
安乃近是1920年由德国HoechstAG公司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属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作用。1922年上市后,在世界各国作为非处方“退烧神药”风靡一时,广泛使用了半个世纪。
安乃近被应用在哪些方面?
1922年至1934年,“安乃近的前身”——氨基比林,作为一种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流行于欧洲、美国,被人们用于退热、止痛。但是人们陆续发现服用此药的病人会产生多种副作用,如导致末梢血中白细胞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引发感染。
1934年,仅美国就有1981人死于本病,欧洲死亡200余人。氨基比林作为单方制剂已在1982年被中国卫生部门宣布淘汰。目前,在欧美市场主要为兽用。
安乃近现在的使用现状?
美国禁用40年,30多个国家列入黑名单:1974年瑞典撤销了安乃近的上市许可。1977年,美国正式禁用安乃近,并将该药品从美国市场上撤出,多种剂型的临床应用被叫停。随后,澳大利亚、日本、伊朗等先后已有30多个国家明令禁用或限用安乃近。
对于“安乃近”巨大的副作用案例,我国于1982年发布了《关于公布淘汰127种药品的通知》淘汰了“复方安乃近片剂”。《中国循证儿科》学术期刊2008年的指南,明确指出“安乃近可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儿童不推荐应用”。
安乃近有哪些副作用 ??
1.对血液系统影响:较长时间使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约1.1%,急性起病,重者有致命危险,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者可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2.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可有红肿、疼痛,数天后才消退;有的患者呈毒血症症状,皮下出血点,或有紫黑色脓液,常需数月后痊愈。
3.对肝肾功能影响:可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有的可能出现急性肝肾衰竭,危及生命。
4.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或药热、荨麻疹、严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导致死亡。个别病例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儿童应如何科学退烧?
1、高热易引起小儿惊厥,当家长发现孩子发热时应予以重视,体温持续不退应积极就诊,一般在超过38.5℃的体温才开始用药。
2、1、0-3岁以内的婴幼儿体温超过38.5℃,3岁以上的儿童体温超过38℃,可同时采用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疗法。
3、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球儿童推荐、副作用小的退烧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2~3个月以上的宝宝,布洛芬可用于 6 个月以上的宝宝。
4、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物同时服用,否则会降低疗效。忌长期服用退烧药,一般疗程不超过一周。不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5、在发热期间出汗增多,机体水分消耗增加,家长应给孩子多喝开水,有利于药物吸收和排泄。
6、饮食的选择可遵循由稀到干和清淡的原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