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山江湖工程的基本经验

山江湖工程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地说,就是把山江湖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大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开放促开发,治山、治江、治湖、治穷有机结合,辩证施治。其基本经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值得认真总结。大致有5个方面。

山江湖工程的基本经验

1、 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山江湖工程的目标

宋健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贵在科学实践》中提到:始于80年代初期的江西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是出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燕尾服的一次主要实践,是一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艰巨浩繁的距世纪工程。上面介绍的9种开发治理模式均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鲜明特点:

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应持续能满足现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

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达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是治山、治水与治穷的统一性,即通过治山治水,改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脱贫致富。

先后培育了赣南亚热带水果、九江特种水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扶持项目年新增产值4.5亿多元,利税1.1亿元,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六万多人,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引进了国际上成功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简称GB模式)在星子县开展了小额信贷扶贫试验。小额贷款累计还款率达97%以上,人均年增收约1000元。

此外,山江湖工程结合省情,于1996年在赣南山区开展了中德合作赣南山区可持续发”项目的信用社村实施委员会小额贷款模式(简称RCC+VI模式),与赣州市信用合作联社合作,利用信用社现有的运行体系和项目所建立起的县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县项目办)和村实施委员会,开展小额信贷扶贫贷款180万元,到期应收贷款150万元,实际回收贷款125万元,累计还款率85%以上。赣南受益人口2800多人。调查显示,参与贷款活动的95%的农户增收500-4000元(平均增收约1000元),开始摆脱贫困,部分走上致富的道路。

实践证明:小额信贷不但很好地解决了扶贫资金到户的难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运用参与式农村发展途径和培植家民自助组织,再加上对贫困家户进行相应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生产经营理念的培育,使贫困者的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基综合能力得到涵养。山江湖工程试验探索的两种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在昆明召开“小额信贷面临的挑战研讨会上得到高度评价和好评。中德合作项目是在立足当地部分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创造的参与形式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了一条在小流域和社区层次上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成为小流域层次上实施山江湖工程的创新。这一治山治穷的项目受到农民欢迎。

2、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山江湖工程成功的关键。

山江湖工程的构想充分体现了系统工程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结合。在项目区内,工程开始前,就组织省内餐专家进行广泛的区域科学考察、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的编制,用科学理论指导工程全程。的项目。随着工程的步步推进,基本形成一个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联合协作攻关的科技网络。山江湖工程先后利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欧盟援助项目建立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一体化技术,进行洪水预测、监测和灾后评估工作,近几年来又将它进一步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提高了山江湖工程的整体科技水平。

山江湖工程立足于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技术,大胆创新。从1991年开始就着手建立覆盖全区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全省的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全省的经济建设和减灾防灾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信息技术在1998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省搞洪斗争最紧要的关头,山江湖办公室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和帮助下,应用我中863高科技项目成果产品L波段高分别率机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飞机获取了高质量的鄱阳还有 洪涝灾区雷达影像数据,利用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及时分析出了受灾情况。而且也为防洪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洪灾之后的恢复生产和移民建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上旬,朱总理再次视察我省灾区,省政府利用雷达遥感监测数据向朱总理的详细汇报了我省的受灾情况及灾后重建工作的部署,高科技为抗洪救为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得到了朱总理的肯定,也为我省的灾后重建工作争取到了较多的国家资金支持。

9月19日省政府召开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会议,沿湖受灾各县的县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小政府要求我办在会上现声展示雷达遥感监测结果及受灾区有关的背景数据(包括资源卫星图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配合做好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计划工作。省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如防汛办、民政厅、建设厅、测绘局、土地局、气象局等)也纷纷索取有关资料为本部门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参考。省主要领导每次视察灾区都忘不了要带上当地的遥感图件。住处技术服务于山江湖工程是全过程的,通过及时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工程实施的成果和影响,为评价开发治理对增强流域可持续的能力提供信息支持,进而完善开发和管理的规划和措施。

山江湖工程提出治愚,旨在开发人力资源,通过试验、示范工作,培训和组建了一支科技人员与农民相结合的技术服务队伍。为提高试验基地与推广点农民的科技素质,工程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培训中心,先后为项目区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次。

3、 治理水土流失是治山治水工程的重点

产生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是山上植被的破坏;但从深层次考察,水土流失却是极其复杂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人的行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山江湖工程正是抓信了治理水土流失这一根本,实行标本兼治。针对自然因素,采取山顶种树、种草及水利工程措施;针对经济因素,通过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针对人的行为因素,则通过教育、培训措施,以提高人口的素质,改变传统落后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方式,引导人们的行为进一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江西赣南地区自90年代以来,从当地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工程-猪沼果工程。到1998年底,已建成沼气池33.42万个,发展果园218万亩,年生猪出栏400万头,并开展了1053个沼气生态村和107个沼气生态乡(镇)的建设。 猪沼果工程的具体内容是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两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当地称之为121工程。这一工程后来被广泛地运用到其它种养业领域,形成了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工程。猪沼果工程的核心是每户建一口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下池产的沼气做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液、沼渣养鱼、喂猪、种菜、种果,从而多层次地利用和开发了农村的经济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 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赣南地区广大家民的实践来看,实行猪沼果这一沼气生态农业工程,好处确实很多,赣南的干部群众把它概括为有六大好处;

第一,有利于封山育林,减少水土流失。一个6立方米沼气池的正常产气量用作燃料,一年可节约柴草2.5吨位,相当于0.35公顷林木一年的167.1万亩。

第二,有利于土壤的改良。据测定,水稻田连续施用三年沼肥后,其土壤微生物十分活跃,少化肥的使用。

第三,有利于增加农作物和果树的抗旱、抗冻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沼液不仅可以浸种、浇菜、喷果,还可喂猪养鱼。如脐橙被喷沼液后糖分更高,口感更好:猪吃了沼液的饲料后,长膘快,出栏早,毛色光亮,很有卖相。

第四,有利于农户节省开支,增加收入。一户农户建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常年存栏4 头猪,一年下来,通过节能可减少开支600元左右。通过施用沼液、沼肥,每亩农作物可减少化肥、农药投入200来元。沼液、沼肥的综合利用还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产品产量,如水稻利用沼液浸种育身后,单产可提高7.5%至15.4%,使农民增加收入。

第五,有利五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兴建沼气池,促进了家村的改水、改厕工作,减少了疾病传染,改善了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第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

此外,猪-沼-果技术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1) 率先建立了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

(2) 建立了一条新的农业产业链,找到了猪-沼-果模式系统同物质利用与能量转换关系;

(3) 对沼气池型结构的创新;

(4) 开发了GF(微生物菌群)沼气发酵促进剂;

(5) 研究出了沼肥对农业增产增质及增强抗逆性的部分;

(6) 编制了猪-沼-果模式体系及技术标准,首次实现生态农业技术标准化、规范化运作。

1999年7月须赣 南开的现场会上,此模式被农业部定为南方模式、猪沼果工程在20个省(市)推广81万户。其中赣南推广45.69万户,生态农业示范村1053个、示范107、生态庄园998个。

赣南地区推行的猪沼果工程尽管在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发展还不平衡、后续服务跟不上等,但总的来说,猪沼果工程已经取得成功,确实为南方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要善于把治穷与治山治水紧密结合起来。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是互为因果的。不顾条件的砍柴、割草当能源,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实施猪沼果工程,可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帮助家民脱贫致富,使农村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高度统一的良性发展路子,实现治山治水和治贫的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在顺利实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浪费乃至环境的恶化。

三是要善于抓紧关键环节,攻克工程中的技术难点,使农民易学易懂,便于操作,乐于接受和使用。

4、 系统性和综合性是山江湖工程的特色

所谓系统性,就是在宏观层次上把江西赣南山区、赣江流域和鄱阳湖区,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省域生态经济系统;在微观层次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小流域作为治理单元,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其优点是在同一流域内,只要抓住流域源头的治理,便容易调控全流域的水土资源,治理成本比跨流域治理要低得多。所谓综合性,就是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山江湖工程的试验样板和治理典型,便是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多学科成果的结晶,凝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5、 建立高效、开放的管理体系是山江湖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山江湖工程艰巨浩繁,如何高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组成浩浩荡荡的开发大军,至关重要。为此,工程十分重视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构。省政府四届领导一把手都亲自参与和指导,强“要举全省之力,抓好山江湖工程。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是决策机构,发挥强有力的决策、统筹、协调功能;有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是决策咨询机构;由精干班子组成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是办事机构。这一管理体制,上面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有地(市)、县建立相应的机构,形成多层次的管理网络,实施有效的管理。山江湖工程重视软件管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切身利益入手,不断增虽群众自治、自觉、自富的能力,用政策调动和保护广大群众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小流域开发治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招标方式,分片承包给农户等形式,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投入机制方面,贯彻自力更生,多方联合,国家支持,共谋振兴的方针,内聚外引,广辟引智、引技、引资渠道,充分利用开放机会争取到1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多咱形式的资助和支持。

近20年来,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粮农、开发计划署、欧盟等国际组织和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官员、学者,慕山江湖工程之名前来交流合作:江西山江湖工程技术人员也应邀多次出国考察、交流和进修。1990年6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设立《中国江西山江湖开发》无偿援助项目;1992年6月,江西山江湖工程作为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型选送巴西世界环发大会,引起各国代表关注;1993年5月,德国政府决定长期援助山江湖工程,随后就在技术、资金上有计划地帮助江西进行大范围山区综合开发;1994年4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驻地代表团贺尔康专程赴赣考察,落实了2400万美元贷款 这样广泛的合作和援助,必将加速未来生态经济区的对外开放,拓展其融资渠道。去年入选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中国6个项目之一。

山江湖工程的实践证明,开放是实施高效管理的关键。江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自身比较封闭,财政投入也很有限,只有开放,才能跳出江西看江西,以世界的眼光看江西,从而学习许多国家经验,争取到多方面支持。一句话,没有开放,就没有山江湖的高效管理和成功实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