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筝种植技术及效益
春莴苣的栽培: ⑴播种期:长江流域莴笋露地越冬,以春莴笋为主,一般于第一年秋季9-10月播种,40-50天当苗具5-6片真叶定植,冬季可以安全越冬,次春返青后有充分时间生长叶丛,4-5月收获就能获得高产。 ⑵培育壮苗:莴笋都行育苗移植。苗床选择保肥保水力强,疏松肥沃的壤土,先施腐熟人粪尿翻地作基肥。每分苗地播种量100-150克,可栽二亩。播种后盖细土一层,再覆草片保湿,经7-8天露芽后,去除草片,追肥2-3次,每分地施粪水50-100公斤或尿素0.5-1公斤,子叶平展及1-2片真叶时各间苗一次,移植前一星期浇送嫁肥,每分地尿素0.5-1公斤,拔苗前一天淋水,避免拔苗伤根。大小苗分开定植,便于大田管理。 ⑶整地施肥,合理密植:莴笋需肥量大,要选择保肥力强疏松壤土,亩施厩肥或垃圾3000-4000公斤、人粪1500-2000公斤为基肥,翻地后作成1.6米(连沟)畦面。栽植密度依品种与季节而异。早熟种,行株距为18-23厘米见方,亩栽8500-12000株;晚熟种25-30厘米见方,亩栽7000-8000株。 ⑷田间管理:春莴笋以苗越冬,前期生长缓慢,需肥量少,栽后浇一次稀粪水,如实行间套作不能施基肥时,年内应增施1-2次为粪,亩施1000-1500公斤,结合中耕疏土,促使根系生长。冬前要控制肥水,避免徒长,增强耐寒力,安全过冬。 开春后,茎叶迅速生长,进入莲座期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温,结合追肥一次,亩施30%人粪尿1000公斤。植株封行后茎部肥大加速,需肥量多,重施2-3次追肥,合计人粪尿2000-3000公斤或尿素30-40公斤,保证茎部膨大。施肥不能过迟,以免造成茎部开裂。 ⑸适时采收、选株留种:莴笋肉质茎生长抽伸的同时,上闻形成花蕾,当茎顶端与最高叶片尖端相平时为采收适期,嫩茎已充分膨大品质最佳。 莴笋留种按不同类型和地区采用方法不同,莴笋以越冬的春莴笋留种。长江流域9月播种4月收获,可从田间选择具有本种特性,抽薹晚、节间密、叶片少而不分枝,笋粗而长不裂口,无病植株。选留的种株将下部的黄叶去除,拔除其他劣株,株行距保持33厘米见方,间拔后施一次抽薹肥,促使花茎伸长和分枝,插支柱防倒。莴苣花期很长,种株上不同部位的种子成熟期不一,成熟的种子很轻具有伞状冠毛,很易随风飞散,当叶部发黄,种子呈褐色或银灰色上生白色伞状冠毛时,及时采收,晒干贮藏。 莴苣为异花授粉植株,因此品种间留种时应保持2000米以上。以免杂交退化。 秋莴笋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秋莴笋应选择耐热性强晚熟不抽苔对高温长日照不敏感的品种.适宜早秋栽培的品种有成都杆二白皮万年椿二青皮等;适于秋季栽培的品种有南京紫皮香杭州圆叶长沙细尖叶锣锤贵阳罗汉莴笋上海大圆叶等. 二 浸种催芽莴笋属喜冷凉型蔬菜种子4℃开始发芽15℃发芽最快.当温度超过30℃时发芽速度减缓甚至受阻.这是因为莴笋种子为瘦果有坚厚的果皮和种皮种子在高温下萌芽呼吸作用旺盛进入胚的氧气不足抑制发芽.催芽时应先将种子浸泡12至24小时然后用湿沙纱布包好放入冰箱保持温度在 10℃至20℃.也可将种子吊挂在深井里离水面30至40厘米处.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洗种4至5天左右种子露芽可取出播种. 三适时播种早秋堵淡栽培的播期一般在6月至7月10月以后上市的可适当晚播.一般应根据当地情况将苗期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为25℃至26℃时为宜.长江流域一般8月底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收获. 四 培育壮苗秋莴笋出苗难播种时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苗床播种20至25克.苗床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壤土并施腐熟的猪鸡鸭粪为基肥精细整平土地.如气温较高播前应浇足水播后用齿耙浅耙畦面使种子和土混合并稍压紧最后盖遮阳网或稻草保湿.必要时每天喷水一次.出苗后揭除覆盖物.苗床可用竹帘或遮阳网覆盖亦可在棚架下育苗或与小白菜混播形成凉爽湿润的环境小气候.用竹帘遮阳网棚架遮阳的每天上午8点盖严下午5点揭开. 温度过高时可往竹帘或遮阳网上喷水降温.苗期要松土除草间苗1至2次. 五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苗龄25至30天4至5片真叶时定植.苗龄过长易造成未熟先抽苔.秋莴笋生长快生长期短可适当密植.一般株行距20至28厘米见方.定植后应勤浇水活棵后应立即施速效氮肥.接着少浇水浅中耕促进根系发展.团棵后进行第二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施当配钾肥.当茎部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氮钾肥并用.在收获前15天左右停施追肥.在笋茎膨大期可喷洒500ppm至800ppm的青鲜素或350ppm的矮壮素能防止窜笋抽苔提高莴笋的产量和质量. 大棚春提早莴苣种植技术 大棚春提早莴苣9月下旬开始播种,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上市供应,既能缓解春淡,又能提高菜农收入。高效田产值可达6000至8000元,但栽培不当,效益则很低。现将种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良种选抗病、耐寒性强的莴苣品种,如“二青皮”、“三青皮”等。 2、适时育苗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育苗。因莴苣种子极细小,苗床地一定要精耕细作,播种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以利于出苗及苗后生长。亩用种50克左右,播后撤一层薄薄的营养土或用扫帚轻扫畦面,将绝大部分种子盖没即可。然后在畦面覆盖遮阳网,以保湿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遮阳网,并在畦面上撤些营养土,避免幼苗根系过多外露。育苗期间注意抗旱排涝。 3、适时定植种植前大棚顶部覆盖塑料薄膜。莴苣需肥量较大,种植前20天亩施腐熟有机肥3500公斤作基肥。由于莴苣根系较弱,种植地应精耕细作,使肥、泥分布均匀。苗龄30至35天,秧苗有5至6片叶片时为定植适期。起苗时秧苗应多带泥土,少伤根系。种植行株距为30×25厘米,每亩密度6000至7000株。种植后浇足水,促进缓苗。 4、大棚管理①肥水管理。种植缓苗后追施1次薄肥水,每亩施尿素5公斤,并结合进行浇水,以利根系和叶片生长。植株封行前追施第2次肥料,亩施尿素15公斤加钙镁磷肥15公斤,促进肉用茎的膨大。②温湿度控制。11月上旬在大棚四周及时装上裙边膜,白天揭膜通风,控制棚温在25℃左右,夜间棚温保持在15℃左右,既要保证莴苣健壮生长,又要适当降低棚内温湿度,控制病害发生。在寒冬来临前,要适当降低棚温,锻炼植株,并做好防冻保暖工作,以利安全越冬。 5、注重防病大棚春提早莴苣在种植期间,主要应注意防治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软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并在发病初期,交替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菌核净、速克灵等农药。 6、适时采收当莴苣植株生长至心叶与外叶齐平时为最佳采收期,即可采收上市
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技术
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技术
冬季生产反季节蔬菜技术
冬季生产,是保证蔬菜周年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是指春夏蔬菜秋延后及春季提前生产,种植时必须采取防寒措施,达到提早上市目的。
一、保温棚
二、自然光线或灯光
三、反季节蔬菜品种的选择
四、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地点选择: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地区,要求选择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处于平原区域低海拔或丘陵的地方,水源方便,土壤条件适宜,并尽可能有挡风屏障(如北面高山屏障或其它建筑物),避免冷风直接袭击。
(二)品种选择: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要选择耐寒、抗病性强、早熟的品种,秋延后品种还要求苗期耐热。如辣椒有更新4号、更新5号、湘研9号辣椒、湘研10号辣椒、湘研11号辣椒、广椒2号、辣优4号,茄子有丰茄1号、丰茄2号,黄瓜有津杂三号黄瓜、津杂4号黄瓜、津春4号黄瓜,早青一代西葫芦等都是良好的保护地栽培品种。(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冬季大棚蔬菜保温防寒
营养钵育苗:黑色塑料营养钵具有白天吸热、夜晚保温护根的作用,在阳畦内摆上塑料营养钵育苗,外界气温在-10℃左右时,畦内温度在6~7℃,营养钵内温度在10℃左右,幼苗能缓慢生长,不受冻害。?
配制热性营养土:鸡粪是热性粪肥,牛粪是黏液丰富的透气性粪肥,二者腐熟后各取20%,拌细土60%。这样的营养土吸热生热性能好,秧苗生态环境佳,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植株耐冻健壮。?
分苗时用生根素灌根:生根素是用钙、磷、锌等与长根有关的几种营养元素合理配制而成的。钙决定根系的粗度,磷决定根系数目,锌决定根系的生长速度和长度。使用生根素后,根系可增加70%左右,深根增加25%。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不会因缺水缺素造成抗寒性差而冻伤秧蔓了。?
足水保温防冻害:水分比空气的比热高,散热慢。冬季室内土壤含水量适中,耕作层孔隙裂缝细密,根系不悬空,土壤保温,根系不受冻害。所以秧苗冻害多系缺水所致,因此,冬前浇足水或选好天气(20℃以上可浇水)灌足水可防冻害。?
中耕保温防寒:地面板结,白天热气进入耕作层受到限制,土壤贮存热能少,加之板结土壤裂缝大而深,团粒结构差,前半夜易失热,后半夜室温低,易造成冻害。进行浅中耕可破地面、合裂缝,既可控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能,又可保墒、保温、防寒、保苗。?
叶面喷营养素抗寒:冬季气温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弱,叶面上喷光合微肥,可补充根系因吸收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缺素症。叶面喷米醋可抑菌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可增加叶肉含糖度及硬度,提高抗寒性。冻害后叶面呈碱性萎缩,喷醋可缓解危害程度。宜用100~300倍液,少用或不用生长类激素,以防降低抗寒性。
晴天反复放风炼苗:冬季晴天上午棚内最高温度可达32℃以上,这时应该反复放风,使室内外温差缩小,使植株缓慢适应环境,健壮生长。谨防一日猛长,十日受寒,造成闪苗和冻害。?
补充二氧化碳:碳、氮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比为1:1,作物对碳、氮比的需要量为30:1,目前广大农民都认识了氮的增产作用,却忽视了碳的增产效果。冬季棚室蔬菜易徒长黄化,太阳出来后1小时可将晚上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12时左右便处于碳饥饿状态,气温高时可将棚膜开开合合,放进外界二氧化碳,提高抗性和产量。气温低时闭棚,人为地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作物抗寒力,大幅度提高产量。?
及时盖苫保温:一般棚室,白天吸热贮温,晚上释放能量占室内总量50%~60%;土壤吸热放热量占20%~30%;空间存热占20%~30%。根据当天气温,盖苫后1小时室温就可能保持到18℃左右。若高于18℃可迟些盖苫,若低于18℃则要早些盖苫。
选用稻草苫:稻草苫导热率比蒲草苫的导热率低,护围防寒性能好,加之稻草苫质地软密,可减少传导失热,室内夜间最低温度可提高2~3℃。
盖多层膜保温:大棚内育苗,苗床上覆盖薄膜,再于1米高处支撑一小拱棚,晚上在小拱棚外或距大棚内20厘米处,再覆盖一层薄膜。这样不加温也可育成各类秧苗。
塑料大棚蔬菜栽培由于建造成本低,结构简单、移动方便,越来越被广大菜农所青睐,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技术,一起来看看。
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技术
定植技术
定植前要尽早深翻土地,任其暴晒和冰冻,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消灭部分病菌及害虫。结合耕翻土地施入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5000千克,大量施有机肥一方面作为肥料供蔬菜利用,另一方面经微生物分解,施放大量二氧化碳,提高大棚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为防止徒长,预防发病,要注重增施磷钾肥,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磷肥4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定植前7天~10天扣上棚膜,垄宽80厘米、沟宽40厘米、垄高20厘米,垄面盖地膜,提高棚温和地温。一般单株定植为好,定植密度原则上都不可过密。每667平方米种茄子1500株~2500株;辣椒双株2500株~3000株,单株3500株;番茄2800株;黄瓜3600株~4000株;葫芦1700株~2000株为宜。
温度管理
定植后4天~5天内一般密闭大棚,以提高温湿度加速缓苗。秧苗成活后至座果之前,白天棚温上升至28摄氏度以上时要通风,下午降至28摄氏度时则闭棚;结果期以32摄氏度作为通风及闭棚的临界温度;夜间最低温在16摄氏度以上,昼夜通风。早春常出现低温危害及冻害,怎样防止呢?一是加盖地膜,可显著提高地温,降低棚内湿度,对提高棚温也有较好效果;二是大棚内套盖小棚,可提高温度2摄氏度~3摄氏度。夜间再在小棚上加盖草帘,保温效果更好。
水分管理
大棚蔬菜水分管理的原则是,前期要控制浇水,避免棚内低温高湿;结果期要充分供水,浇足定植水,少浇促秧水,多浇催果水。在浇好底水的基础上,定植时一定要浇足定植水,定植缓苗后一般不浇水,干旱时只浇少水,浇水早了会造成作物徒长,影响结果,严重时甚至座不住果,而造成大量?化瓜化果?。只有到70%~80%的作物上座果后,才能开始浇水。如果浇迟了影响果实生长,从而影响产量。在正常生长季节应均匀浇水,使土壤有一个干干湿湿的过程,既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又保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状态,直观指标是在不盖地的地方,地皮?发白?再浇水。
施肥管理
蔬菜在座果之前,只能酌情轻施一次提苗肥。开始采果后,在垄上穴施复合肥,毎667平方米施15千克~20千克,以后每隔10天~15天追一次肥,复合肥和尿素交替使用,每次毎667平方米施10千克左右,决不可用碳氨作追肥,以免氨气中毒。同时可结合喷农药,喷施叶面肥,促进果实膨大。
病虫防治
大棚早期的主要病害是灰霉病和煤烟病。生育中防治措施是:进行种子及苗床土壤消毒,连做大棚定植前也要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20克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干细土1千克拌匀撒于大棚畦面,也可以用0.5千克硫酸铜兑水100千克~150千克浇灌土壤。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注意大棚通风排湿,加盖地膜,盖地膜能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
其它管理。
生长前期要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生长旺盛的侧枝;中后期摘除植株内侧过密的细弱枝。前期常因夜温过低及植株徒长等原因引起落花,用防落素喷花,有保花保果作用。但防落素不能喷在叶片上,尤其不能喷植株顶部幼嫩生长点,以免药害。
越夏管理
进入6月后,为防止高温危害,应及时拆去裙膜,仅保留顶膜,大棚四周日夜大通风。保留顶棚膜可防雨,降低温度,大大减轻发病。炎夏时节,在顶棚膜上加盖遮阳网,能遮阳、降温,最高气温可降低4摄氏度~6摄氏度。
塑料大棚蔬菜种植技巧一、运用高温闷棚,清除大棚蔬菜病染源。
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大棚内的各种病菌、细菌,特别是根结线虫都比较多,年复一年,病虫害越来越重,收入逐年下降,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许多菜农茫然不知所措,一味采取农药防治,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而且生产出的蔬菜为有毒蔬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为你出一妙招?高温闷棚,建议广大菜农一试。
高温闷棚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7月20日?8月10日期间,此段时间气温最高,效果最佳,也处于换季阶段。具体做法分为三步,一是检查大棚薄膜破损情况,若有破损,须将破损封好。二是借助农药杀菌,须二人同时操作,一人将每亩500克敌敌畏均匀撒泼到大棚内的土壤表层,另一人同时在大棚内点燃3?4小堆撒有硫磺粉的草堆。三是密闭大棚,让棚内温度达到70度以上,土壤温度达到60度以上,密闭时间为半天。通过高温闷棚,可彻底消灭大棚内的各种病菌、细菌和根结线虫,例如大棚内的根结线虫只要温度升到55?58度,8分钟就可以杀死,为第二年种植蔬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运用地热线营养钵育苗,确保冬季育苗获得成功。
早春栽培大棚蔬菜须冬季育苗。我县冬季是最冷季节,阳光照射不充分,且棚内温度难以提升,地温低下无法满足菜苗根系生长,甚至于根系腐烂,育苗特别困难。很多菜农皆因育苗不成功而错失蔬菜高价格上市,经济效益低下,对大棚种植蔬菜失去信心。?育苗成功,收入到手?,成为大棚蔬菜种植户的共同感受。我镇能够冬季育苗成功者寥寥无几,曲指可数,大部分菜农都难以成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为你出一妙招?地热线、营养钵育苗,保你育苗成功。
早春栽培大棚蔬菜的实践证明,最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品种仅有两类,即:蕃茄和黄瓜。蕃茄的育苗时间为头年10月底至冬月初,须在苗床上的生长期为50天以上。黄瓜的育苗时间为头年冬月底至腊月初,须在苗床上的生长期为40天左右。地热线、营养钵育苗的具体做法分为六步,一是选种烫种。很多病菌通过种子带菌,是植物病害的初侵染源,如黄瓜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等都是通过种子带菌作为初浸染源进行传播的。菜农须选用好的种子进行烫种,消灭病菌。具体操作方法为:将选好的种子放入55度的热水中浸烫15分钟,然后捞起凉干播种。二是配制好营养土。最好的营养土配比为:一份鸡粪三份腐烂锯末六份细土,不用化肥,各种蔬菜苗期消耗的肥料量非常少,有点肥就够用了。三是营养土消毒。将配制好的营养土用2%阿维菌素15毫升+96%恶霉灵5克+30斤水喷洒营养土。四是装钵播种。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内至8?9份,然后播种种子,种子上覆盖1厘米营养土。五是整理苗床,铺设地热线,摆放营养钵。六是苗期管理。当温度过低,开通地热线,提高地温,促进苗期生长。当菜苗生长到2?3片真叶后,用30斤水+96%恶霉灵5克+天达2116壮苗灵25克+20毫升助壮素进行叶面喷洒。按照此种方法进行育苗,不仅苗长得好而壮,而且不得僵苗或死苗,为早春栽培打下坚实基础。
三、运用浅翻种植,减少大棚内水肥流失。
早春栽培大棚蔬菜,土壤温度比空气温度低8度左右。由于地温低,作物不往下扎根。许多菜农往往深翻细作是不可取的,深翻造成水肥大量浪费。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浅翻20公分深,有利保肥保水和根系生长。
四、合理科学施肥,确保蔬菜健康成长。
长期使用的大棚,土壤不缺氮、磷、钾肥,缺的是有机质。大量施用有机肥,通过有机肥发酵可以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供作物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可以降低成本,高产稳产。同时,施用底肥不能过量,容易造成烧苗现象。使用化肥过多,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盐碱化或酸化。正确地使用量为:1亩地底肥鸡粪3方,牛、马粪5?8方就够植物生长到结果期。在施用底肥时,也可以适当施用生物菌剂肥料,生物菌剂肥料可以固氮、解磷、解钾,有利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再利用。当植物生长到结果期时,早施的有机肥已分解得差不多了,此时棚内缺乏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需追施有机肥,可用1:1的沼液作为追施,也可用1:2的沼液进行叶面追施。追施选择的时间为晴天清晨,追施时须打开风口,释放走氨气。每隔半月追施一次。
五、搞好病虫管理,确保蔬菜稳产稳收。
菜农在大棚蔬菜种植中,最担心的是病虫管理。目前,所有菜农在病虫管理上都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忽视清除病源。病株不清,病叶、病果到处乱丢,导致病菌扩散。二是不注意调整大棚温湿度,只注重农药万能。三是不对症下药,打药不合理,未防住病害,却导致药害。植物发病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病源。二是植物长势差。三是环境条件适宜病虫生长。最适宜植物发病的温度为15?25度。因此,菜农在大棚蔬菜病虫管理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清除病源,将病株、病叶、病果挖坑填埋。二是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能力,多施磷钾肥,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改善环境条件,调整好大棚温度和湿度。以黄瓜为例,黄瓜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菌核病、灰霉病、疫病等都可通过调控温度和湿度进行防病。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浇水,放风排湿,避免大棚内长时间出现高温高湿条件,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对黄瓜霜霉病可选择晴天中午将大棚闷棚,大棚内黄瓜生长点上的温度上升到45度,持续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在黄瓜生育期反复进行几次可起到较好效果。如果大棚蔬菜已经得病,须采取化学防治,应注意八个方面:一是科学选药,对症下药,合理搭配,选高效、低毒、安全、无污染的农药。二是交替用药,以免植物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三是切勿重复用药,以免产生药害。四是灭虫时选用生物农药或激素农药。五是为提高配药和喷药质量,可在非碱性农药中加天达2116或天达有机硅,提高药效。六是喷药要及时、适时,真正做到防重于治。七是消灭病虫要彻底,可进行高温闷棚。八是严禁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
六、采取高温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机率。
目前,菜农在大棚温度管理上都存在误区,实行低温管理,每当天晴,棚内温度比大气温度略高,立即敞篷降温,害怕植物受损。其实不然,高温管理比低温管理要好,大田就是例子,每到七、八月份,大田生产上经常存在35?37度高温,植物照样长势很好。实行高温管理病害少,长势壮,产量高,效益好,特别是解决了蔬菜病害问题。当棚内温度超过30度,植物病害少,超过32度,植物基本不发病。业州镇早春栽培大棚蔬菜所种的两个主要品种蕃茄和黄瓜,蕃茄可以将大棚温度稳到30?32度,不能超过34度,黄瓜可以稳到33?34度,不能超过35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