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刚:打造云南省高品质美丽公路
10月12日,省人民政府召开“2+1”高速公路绿化美化工作第3次推进会。期间,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显刚一行先后到集团公司管养的昆楚高速恐龙山服务区、恐龙谷立交区,现场调研查看绿化美化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美丽公路建设总体部署和设计方案,集团公司主要承担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2条高速公路产权内景观提升改造任务,涉及路线全长1076公里。自开工建设以来,集团公司坚持高标准、高品质,不断提升“美丽”内涵,优化工程建设,着力实施补绿增绿多彩化、服务区提升多元化(1+1+X)、高速公路建设智慧化、景观养护可持续化“四化”工程,在两条美丽公路沿线打造了约40个景观色彩强烈,层次丰富,有视觉冲击效果的绿化景观;广泛推广“读书铺模式”,启动两条美丽公路沿线的服务区改造提升工作;将喷灌、滴灌等智能灌溉系统引入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充分考虑后期养护,确保绿化美化工程建得成、留得住、养得好。
截至目前,已栽植乔木43.31万棵、完成94.3%,栽植灌木22.87万棵、在完成设计工作量的基础上又优化增加了56.8%,栽植花草79.99万平方米、完成43.8%,栽植攀缘植物77.05万棵、在完成设计工作量的基础上又优化增加了25.2%。
王显刚对集团公司开展的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高速公路绿化美化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表示,交投集团把“美丽公路”作为重要工作、亮点工作、难点工作持续用力抓,在后期维护上还引入了滴灌、喷灌系统,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交流和借鉴。
王显刚要求,集团公司要持续抓好下一阶段美丽公路的建设,把美丽公路建成生态文明排头兵标志性工程、最美丽省份标志性工程;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分管责任和具体的工作责任,确保按期完成各阶段目标任务;要坚持工程建设、激励和督导指导机制,确保建设目标和效果;要确保苗木栽种品质、加强后期管护,做到绿化和美化交相辉映,打造高品质“美丽公路”。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文亮、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邱江、省林草局局长任治忠、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永忠、副总经理杨品忠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
智能温室通过什么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环境控制精准化
防风设施、防雹设施。
1、防风设施如风网、风挡墙等,用于减轻强风对农作物的破坏,保护农作物生长。
2、防雹设施如雹网、雹弹等,用于减轻冰雹对农作物的打击,防止冰雹对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智能温室主要通过以下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环境控制精准化:
1、传感器和监测系统:智能温室中会安装多个传感器,例如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来监测温室内环境的变化。这些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上传给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环境控制。
2、自动通风系统:智能温室中会设置自动通风系统,可以根据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调节通风口的大小和数量,从而保证温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
3、恒温恒湿系统:智能温室中还会设置恒温恒湿系统,通过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加湿或除湿设备等来维持温度和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4、光照控制系统:智能温室中有光照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从而为不同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5、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温室中的灌溉系统是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来控制的,可以在需要时自动进行灌溉和施肥。
6、统一控制平台:智能温室中的自动控制系统一般都是基于云端的统一控制平台实现的。该平台可以实现对多个智能温室的控制和监测,实现集中管理和远程遥控。同时,还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温室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智能温室采用其他一些技术和方法来实现环境控制精准化
1、精准施肥技术:通过使用智能控制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作物提供最合适的营养素和肥料,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监测和预测系统:通过布置多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对温室内外环境的各种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调整环境参数,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度。
3、生长调控系统:通过控制CO2和光照等因素,可以调控温室内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优化的精准调控。
4、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安装多种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温室内作物的生长状态,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病虫害预警和监测。
5、智能摄像监控系统:通过网络摄像头进行图像和视频监控,可以对温室内的作物和环境进行细致的观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