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东村属于哪里
桥东村委会
桥东村委会位于南渡江东岸,与海口市琼山区隔江相望,邻近有南渡江大桥、海瑞大桥、琼州大桥从琼山大道直通海口,交通十分方便。
辖区有1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农户657户,总人口2993人,耕地面积仅有690亩。党支部有党员74名,其中男党员62名,女党员12名,高中文化程度29名,初中文化程度31名,文盲14名,流动党员9名。村两委会成员7名,其中女干部1名,高中文化程度5名,初中文化程度2名,流动党员10名。
桥东村委会现有养殖专业户52户,鱼塘190亩,百头以上养猪场5个,拥有125多人的建筑队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现拥有大货车、工程车、出租车、农用车538部交通工具。另外,配合江东新市区在辖区里引进益尔制药厂、赛立克制药厂、椰神食品厂、泉涌冷冻厂等企业,解决中青年就业186人,牵动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利用空闲土地270亩与新市区搞联营固定回报,每年向农民回报64万元,2005年人均收3740元,2006年人均收入3841元,2007年人均收入为3910元,2008年人均收入为3959元,2009年人均收入为4709元,2010年人均收入为4789元。
桥东村委会几年来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实事好事,先后筹资260万元为群众解决饮水难、行路难问题。实现饮用深井自来卫生水537户,改水改厕达到95%,农电改造全面完成,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全村85%农户已住上平顶套间楼房,2006年全村已有4个自然村实现硬板化道路,有一村初步形成市级生态文明村,三个文明生态村正在创建中和完善中。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家有电视,户户通电话,教育卫生事业不断进步,适龄儿童上学率达100%。农民参合率达100%,村中计划生育工作已走上正轨,做到计划生育层层有人抓,天天有人管,显现出计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村党支部下设党小组10个,全村71名党员带头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群众法制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安稳定,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被海南省评为“五好”村支部、镇综合工作一等奖;2000年至2002年被评为琼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支部;2003年被美兰区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镇综合工作一等奖;2006年被美兰评为村级“两委”班子好单位和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
桥东村附近有敦笃亭、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美兰国际机场、海口钟楼、海南省图书馆等旅游景点,有海南碳烤生蚝、美兰三角宁地瓜、荔枝花蜂蜜、椰子食品、海胆等特产。
你的问题太过于区域化了,肯定难以找到对口的论文,我给你写材料参考一下吧
本报讯 记者何伟报道:海南省海口市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行“沼气发电、集中供气、绿色农业、治理污染、综合利用”模式,在资源有效利用,建设生态型、设施型、环保型农业循环经济方面走出了新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海口市已建成户用型沼气池6599个,大中型、联户型沼气池41个,推广“猪—沼—作物”生态农业基地2万亩,户用沼气年均节支达1200元,沼气循环经济已成为带动海口市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火车头”。
近些年,海口畜牧业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年出栏0.5万头以上的大中型猪场26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13个。市委、市政府把沼气建设与解决畜牧业粪尿治污和农民生活用能、发展无公害农业和循环农业结合起来,拓宽利用领域,拉长功能链条。
他们首先进行工程示范。示范点建设做到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推广“猪—沼—作物”能源生态农业模式、能源生态沼气工程和能源环境沼气工程,提高沼气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沼气综合效益。市里引导各区农村和有关养殖企业完成一大批“联户集中建池统一供气工程”、“规模化猪场能源生态(环境)沼气工程”,并抓好技术培训,提高沼气建设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农村沼气建设顺利实施和提升沼气建设质量。他们还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农村开展沼气安全管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咨询,共办班17期,培训沼气用户4000多人次,编印《沼气用户手册》、《沼气安全使用挂图》等技术书籍和各种资料3万多份。
与此同时,海口市采取政府扶持和企业、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法,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共筹集沼气建设资金5006万元。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和组织参观等活动,提高干部群众对沼气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农民建设沼气的积极性,全市建池农民共自筹沼气建设资金876多万元,镇村投入资金120多万元;二是以自筹资金为主,国家扶持为辅,调动养殖场等相关企业加大投入的积极性,仅罗牛山股份公司就投入540万元,建起5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三是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市财政安排资金2577万元,各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109万元,从而确保了全市农村沼气建设计划顺利完成。
去年8月,琼山区红旗镇本立村建成全省第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总面积0.38万平方米,带动农民年饲养生猪5000多头,投资18.5万元,配套建成总容积360立方米的中型沼气池3个、总容积200立方米的蓄液池2个,铺设管道统一供气,使全村101户受益,沼气入户率达100%。
该村又筹资2万多元,购置2辆沼液运输车,统一为农户运送沼液到田头,浇灌香蕉、荔枝等农作物,增产效果明显。目前,海口市已有4个水果生产基地采用这种模式兴建中型沼气池。
琼山区红旗镇龙生果园荔枝基地面积200多亩,建起一个存栏量达800多头的养猪场。2004年3月,园主周蓬松投资3.8万元兴建一个容积100立方米的沼气池,实行管道集中供气,供应给猪场职工及周边村庄农户,并建起一个200立方米的蓄液池,将沼液输入蓄液池,再从蓄液池拉塑料管导入荔枝园,综合利用沼液,发展无公害荔枝种植,效益显著。该基地全部施用沼液、沼渣后,每年增收节支达10万元以上。
罗牛山公司在所属各大型集约化猪场累计投资980万元,兴建5个池容达59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集中供气农户达460户。其中6万头仔猪场和机械化猪场联合兴建的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已于去年9月联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56万千瓦时、年发电收入可达15万多元。
去年,海口市还分别扶持琼山区红旗中学和龙塘镇新民小学兴建容积为50立方米、100立方米的中型沼气试点示范工程,受益教职工和学生达200多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