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杨柳雪镇圣泰农场树莓采摘节6月29日开启

就在这个周末,山东滨州著名的树莓种植地,那里种植着近两百亩的树莓。在树莓成熟的日子里,当地还策划了树莓采摘节。今年已经是第二届树莓采摘节啦,这个采摘节将会持续一个月的样子,更多信息,一起来看看。

杨柳雪镇圣泰农场树莓采摘节6月29日开启

杨柳雪镇圣泰农场树莓采摘

时间:年6月29日

地点:杨柳雪镇圣泰农场

6月29日,盛夏的杨柳雪镇圣泰农场200亩树莓熟透了!为了便于市民前来采摘游玩,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特策划举办了杨柳雪镇圣泰农场第二届树莓采摘节,整个采摘节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市民驱车沿220国道(北外环到马堡路向北1.5公里到林家油坊村西侧300米就是农场所在地。

农场负责人梁花瑞介绍:“树莓从外形上看有点像草莓,红红的颜色,味道酸酸甜甜的,但树莓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E。树莓又称覆盆子,即可作为水果鲜食,又可加工作为药材。营养丰富,有止渴、祛痰、解毒、美颜等养生保护肝脏、抗衰老等功效,被誉为第三代水果。目前,在长江以北范围内还没有其他成规模的的树莓人工种植产地,作为山东省内独家鲜有农业种植品种,该树莓种植基地不但成为吸引滨州市民,而且辐射吸引周边东营、淄博、济南的市民前来游玩采摘。”

看看我俩谁摘的多?

采摘攻略

走进圣泰农场树莓采摘园,肉嘟嘟、紫莹莹的树莓挂在树梢、藏在绿叶中,随手摘下一颗送进嘴里,酸甜适口、滑嫩多汁、果粒弹牙的树莓瞬间在唇齿间绽放,满嘴香甜中透着一丝丝酸爽,滑进喉咙,整个人立马倍加精神起来。除了鲜果采摘,农庄还有深加工系列产品,树莓果酱、树莓果汁、树莓果酒、树莓蜂蜜等树莓系列产品供游客选择购买。

采摘节为自行车骑行俱乐部的成员提供了游玩的新去处。

圣泰农场积极响应杨柳雪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不断探索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农业的新模式,在成功举办第一届采摘节的基础上,今年又如期举办了第二届采摘节。通过举办采摘节,以果蔬为媒,拓开放之路,兴富民之业,搭建休闲观光农业开拓市场的大平台,构筑展示种植水平的大舞台,吸引更多的市民走进杨柳雪镇,尽享田园采摘的乐趣,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以点带面推动全镇休闲农业大发展,为建设“绿色宜居地、红旗杨柳雪”增添更大动力。

近年来,杨柳雪镇充分发挥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厚、交通区位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农业。农业发展小步快跑,快速转型升级,实现了一产三产化、农业品牌化、销售网络化、种植规模化,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紧密融合发展。目前建成了油坊树莓,安家、南孙草莓,罗家羊角蜜、绿宝甜瓜,辛庄黄瓜、牛奶葡萄,顺和西瓜、豆角,牌家黄瓜、苑家西贝多肉植物等特色采摘园。形成了村村都有产业,村村都有特色,一年365天天天都能采摘的良好态势。

采摘节开始以来,每天接待平均200多名游客,这里成为了市民盛夏享受田园采摘风光的又一乐园!从市区前往杨柳雪镇致圣农庄树莓采摘园,沿220国道,到马堡路向北拐,北行1.5公里到林家油坊村附近,向西走大约300米左右就是了。

整个采摘园占地200亩,2012年该合作社从东北引进并栽植树莓。第一年因为水土不服,种下的50亩树莓发芽后又一棵棵死去。后经过反复的实验并改良土壤,随后又从河南购进树苗,不断补苗扩种,去年有50亩树莓开始产果,今年预计有80亩进入盛果期。采摘期大约1个月,每亩产量预计在2000斤左右。

杨柳雪镇共有贫困户693户、1203人,市定贫困村7个,区级贫困村7个。今年春季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启动以来,该镇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立足产业扶贫、产业兴村、产业富民,因村施策实施产业兴镇强村富民工作,对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安置就业、技能培训、医疗救助和政策兜底等措施帮扶,不丢一户、不落一人,从根本上“挖除贫穷根,修起致富路,栽下梧桐树,养起金凤凰”。

乡村‖双福农场的春天

北京留民营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全农场占地面积142公顷。现有农户260户,人口861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人均收入15000元。

留民营通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生产结构,形成了利用生物能、太阳能,串联种植、养殖、加工、产供销一条龙的生态体系。

在利用新型清洁能源方面,沼气成为留民营村应用最为普遍的生物能源。现在,全村的家家户户日常生活离不开沼气,沼气已经成为留民营循环经济的核心。沼气原料来源于家禽养殖场中的鸡粪。产生的沼气用于村民日常炊事,沼渣沼液还田,用于有机农作物生产。既解决了禽畜粪污的污染问题,又实现了村民的用气和有机农作物生产的良性循环。1980年留民营村按照人厕、猪圈、沼气三结合的办法,为全村240户各建了一个8立方米的家庭用沼气池,结束了村民做饭烧秸杆的历史。之后,村里又购置180个太阳灶,165个太阳能热水器,分装在每户家庭。1982–1993年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和留民营村合作,实施留民营生态农业系统建设与研究的课题。自此,留民营的生态农业建设由自发实施转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实施。1992年美籍华人生态专家为留民营村设计了大型高温沼气池,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援建,技术属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沼气池年产气1-30万立方米,沼气管道通往各农户和集体单位,替代小型家用沼气池,解决了农村城市化用问题。1997年实施二期沼气工程,兴建200立方米的沼气灌,全村规模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全部用于生产沼气,产气量可达3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发电,可以满足工业、生活用电以及楼房取暖的需要。农作物的秸杆、养殖场的粪便都成为沼气池的发酵物。沼气池的渣液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还田,残渣可当饲料还回养殖场。沼气的应用有效地净化了农民生活区和畜牧区的环境,同时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现在,留民营沼气三期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工程主体占地1500平米,配套87000米的管道,实现以留民营沼气站为中心,辐射周边6个村的沼气联供模式,将有1650户村民用上新能源,推动生物质清洁能源在京郊的应用,为北京的蓝天工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留民营还在策划太阳能体验别墅、污水再处理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既有科普教育意义,又可以带动旅游发展。

种植区内,1500亩蔬菜已经通过国家“OFDC”有机食品认证,并荣获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有机种植者大奖”,产品销售到京津地区70余家超市(沃尔玛、家乐福等),并取得进出口贸易认可。在畜牧养殖区内,蛋鸡饲养量达到20万只;年出栏商品猪达到5000头;奶牛饲养量发展到100多头。每年向国内外市场提供有机蔬菜3800吨,鲜蛋2880吨,牛奶25万斤,肉类90万斤,鲜活家禽20万只。

优美的生态环境、整齐的现代农业温室、系统的能源利用设施和淳朴的乡风为观光农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留民营生态农场早在1987年6月5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保“五百佳”称号,几十年来坚持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坚持科技兴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近几年,荣获了“全国绿化美化千佳村”和“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殊荣以及“北京最美丽的乡村”、“全国绿色村庄”等称号。

初具规模的生态庄园、有机农业示范区、能源转换站、生态农业科普公园、垂钓园、风情家园、农民培训中心、旅游接待大厅成为留民营亮丽的风景,是集生态农业参观、有机食品采摘、讲座和科普教育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基地。

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双福农场热情的主人,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活动,一下子吸引了我。让我们随着作者娓娓道来的笔,近距离领略双福农场的风土人情。本文让我想起了老舍先生经典散文集里的《内蒙风光》,可做范文。理事会乡村专栏推荐!

说到农场,我的脑海里蹦出的画面仿佛就是大片的田地,成群的鸡鸭,一处处田间地头开着机器正劳作的工人们。手机搜索农场有两个解释:一是打谷场,一是使用机器,大规模进行农业生产的企业单位。

画面很美好吧,我的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农场:双福农场,冬月的一天我随市作协采风团一起走近她。

1

一行人半上午到达“双福"农场,农场主戴双杰、佛国星夫妇满面春风迎接上来,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像老熟人一样打着招呼。

佛国星安庆人,中等身材,嗓音很有磁性,长得富富实实的,他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拉着音箱给我们讲解他的“双福”,戴双杰按照人们对产品的兴趣逐个介绍。

人群里我停下脚步,近距离打量着眼前这位充满朝气的女士:她眉清目秀,身材匀称,一件黑色马甲套在红色运动衫外,笑起来能看见一对小虎牙,整个人虎虎有生气,就这么小小的人儿,身体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这是我首次见戴双杰夫妇本人,戴双杰的名字早在微信朋友圈里见过,那时她在农场里举行柴锅灶烹饪美食活动,活动现场热气腾腾,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我的印象颇深。

又见安徽台《法治时空》栏目组采访她的农场,通过镜头一点一滴介绍她的创业史,看她从零基础到年产值一千多万,看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小女人,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女企业家、市劳动模范、妇女代表,她的经历更是让人敬佩不已。

戴双杰是范岗镇棋盘岭村人,她的“双福",就坐落在家乡范岗镇棋盘岭村。80后的她与丈夫同是安庆农校毕业生,2005年经人介绍相识,由于兴趣相同,专业相同,他们相互倾慕,情愫暗生,从相识相知到在一起,用了两年时间,两年后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前的戴双杰开了一个农资商店,顺风顺水,虽不挣大钱,但衣食无忧。佛国星与人合伙做生意,一不小心赔了,赔了30多万,戴双杰细心打理着自己的小店,没有埋怨。

戴双杰是学农业的,她对自己脚下的土地有着不一样的热爱,她觉得一个年轻人学有所成,也要学有所为,要为他(她)的学识在现实中找到发挥的天地。

2011年,她得到村领导支持,流转水田400亩,种植水稻与小麦,小试牛刀的她,初战告捷,信心满满。

尝到土地带来的甜头,戴双杰拉着丈夫佛国星一起往前走,小俩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白天黑夜,风里雨里共同开垦这些宝地。有了收入,底气足了,眼界宽了,他们召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开始尝试种果树,养鸡鸭,以及种植水稻以外的农产品,扩大经营范围。

老天不负有心人,随着种植的产品不断更新,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戴双杰成功注册自己的公司:“桐城市双福家庭农场”,此后,她的自信心更加高涨。

2

走进双福的展厅,首先看见面对大门的背景墙,绿色造型,居于两排展览柜之间,挺吸睛的:双福农场欢迎您,绿底白字,虹卧农场双福商标,白色圆圈中间镶嵌两个绿色英文字母“F”,双福的首写,也许是取他们各自名中的一个字组合而成。

两个“F”蛮有意思,既像大大的国护着小小的家,又像伟岸的他拢着玲珑的她。

戴双杰站在背景墙前,手提三个簇新礼品包装盒,向参观者征询意见:这几个包装哪一个效果不错?老师们帮我参谋参谋。众人笑了:绿色环保产品,当然首选绿色了!

好,那就绿色,定了!

今天也是怪了,往日的戴双杰可不是这么犹豫不决啊。

记得2016年洪灾,桐城遭遇特大暴雨,阴雨绵绵,她的土鸡饲养场里,稻谷受潮霉变,工人大意将霉变的稻谷喂养土鸡,短短几天,场地里的土鸡相继倒地不起,眼看着马上就有收益的鸡群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最后直至全军覆没,戴双杰懵了。

没想到一场天灾会给自己带来如此惨重的损失,她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清理场地,重建鸡棚,重购鸡仔,对鸡棚进行封闭式管理,将一切不利因素拒之棚外,鸡场再次欢腾起来。

雨水泛滥,洪灾无情,她承包的低洼田大多被淹,颗粒无收,面对现实,被承包人担心今年的田地租金会减少,但出乎大家意料,戴双杰一分不少的把田租金果断交到被承包人手里,她的诚恳果断又一次打动了村民的心,村民表示都愿意为她的农场尽一份力。

当我看见展览厅里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品时,第一感觉就是养眼、舒服,它们一个个包装精美,摆放整齐,一摞摞,一排排,整洁有序,每一处都能显示出场主的细腻、温情。

大米,菜籽油,红薯粉,黑白芝麻,好多年没见的五谷杂粮,在这里见到了,色、香、形,可闻可见,满满的给人儿时记忆。

3

有人提意去挖紫薯,有人开口去看鸭群,都只为戴双杰在抖音上发布的精彩小视频,她把自己日常生活记录成段子,分享在朋友圈,发布在抖音上,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力。

戴双杰捋了捋被风吹乱的头发说:我带你们去看鸭群吧。

鸭群被饲养员赶到稻田里寻食去了,我们顺着机耕路往前,机耕路是原始的土路,耕田机械驶过的路面,还保留着深深的车辙印,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顺着辙印向前走。

双福农场处在丘陵地带,田地之间落差大,高的地方修有水塘,种有果木,平坦的地方种植水稻。在合适的季节,水塘可垂钓,果木能采摘,目前,戴双杰已经成功举办过多次垂钓采摘休闲娱乐活动,游客好评如潮。

我们下完坡,再一个折弯,看见放鸭人手持长长的竿子,招呼鸭群的动向。

收割后的稻田里,一茬一茬枯稻桩还是那么有序,数以千计的麻鸭看见来人,“嘎嘎”乱叫着,前呼后拥转着圈远远地躲避,友仓兄弟拿着手机想悄悄地接近拍照,鸭群却毫不领情,你挤我拥地远离,再远离。

天阴着,有风吹过,同行美女的丝巾与头发一起翩翩起舞,戴双杰指指这里,戳戳那块,语气里满是自豪与希望,这里是她带着村民们挥洒汗水的地方,是她梦想起飞的地方,也是见证她青春韶华的地方。

转回头,已是午饭时分,餐厅距展览室不远,一溜土锅灶,几张大圆桌,厅堂宽敞,可容百十人同时就餐。

我第一次见农场举行活动的小视频就是在这里拍的,游客们系着围裙,各显身手,洗、拣、切、调,煎、炸、煮、焯,有人歌,有人笑,更有人端着菜品在“炫耀”,场面温馨又热闹。

戴双杰说有多所学校组织孩子们前来体验农耕生活,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现在的孩子大都独生子女,在家不是小皇帝,就是乖宝宝,自小娇生惯养,远离乡土气息,连韭菜和小麦都傻傻的分不清,很有必要来体验体验。

适合孩子们的活动有采摘果木,挖紫芋头,辨识各种农作物,午饭可以体验土锅灶的香,餐厅外有一小院,青草坪,木桌椅,小秋千,可供孩子们游戏娱乐。

午餐内容丰富,食材全是出自农场自家的,清蒸鱼,红烧肉,土鸡蛋,山粉圆子,还未动筷就叫人爱饱了。

4

茶足饭饱,要回去了。

戴双杰、佛国星夫妇送我们上车,这对年轻的夫妇,站在冬日的午后,看不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而办公室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奖牌证书,则又时时刻刻提醒着与我们确实有不同之处。

不远处的库房门头,一行醒目大字表现了他们的决心与希望:辛稻、锌米、心米、新希望。佛国星站在戴双杰身后指着那些字对我们说:这些“xin”字,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动力和宗旨,辛稻的辛,辛苦种植的意思;锌米的锌,桐城地区特有的一种让人聪明矿物元素;心米的心,用心做好米;新希望的新,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

几句话把我们逗乐了。

车子徐徐开动,戴双杰在窗外一直挥舞着双手:老师们,时间仓促,招待不周,多包涵,欢迎下次再来啊!

我们也频频向她挥手,车窗外,一排排景物向后丢去,采摘林、紫芋地、大片农田,而这些仅仅是双福农场4000亩田地的一部分,多希望身边有更多的“戴双杰”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脚踏实地,带着乡亲们在致富的道路上向前飞奔。

车窗外,一地绿油油的茶花,璀璨地开着,景色好美。

这是双福的冬天呢,她的春天应该更美,到那时,我们再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