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一亩地能产多少斤,附高粱的种植方法
常规种植的情况下,高粱的产量通常为700-900斤左右/亩,具体产量因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管理方法而异。若想增加高粱的产量,可与豆科作物进行轮作,并适期播种(5月份上旬),同时做好大斑病、炭疽病、纹枯病、地老虎、蝼蛄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其中大斑病可用50%福美双粉剂拌种防治,炭疽病可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进行防治,纹枯病可用1%井冈霉素进行防治,蝼蛄可用20%甲基异柳磷乳油进行防治。
一、高粱一亩地能产多少斤
1、高粱亩产量
在常规种植的条件下,高粱的亩产量一般是700-900斤左右,具体产量会受到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2、如何增加高粱的产量
(1)合理轮作
连续重茬种植高粱容易发生病虫害,导致产量下降,所以要采用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比如和豆科作物轮作。
(2)适时播种
高粱的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份上旬(或者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适播期),若错过适宜的播种期,则植株容易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继而使得产量受到影响。
(3)防治病虫害
①防治大斑病,可用50%福美双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
②防治炭疽病,可在流行年份从孕穗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
③防治纹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0.5公斤1%井冈霉素兑水200公斤进行喷雾。
④防治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害虫,可用250毫升20%甲基异柳磷乳油兑水10升做拌种处理,拌种后堆闷4小时以上,待晾干后再播种即可。
二、高粱的种植方法
1、整地
(1)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作为种植地。
(2)前年作物收获后,需将杂草清理干净,再将土壤深翻1-2次,粉碎土块整平地面。
2、施肥
(1)播种前,结合翻耕工作亩施2000-3000公斤腐熟的厩肥。
(2)播种时,亩施8-10公斤硝酸铵,或5-8公斤磷二铵。
3、选种
选择成熟饱满、粒大纯净的新鲜种子作为种植对象,播种前需晒种1-2天,用种量为7-10公斤/亩。
4、播种
(1)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若土壤较干旱,可适当深播,若土壤较湿润,则适当浅播。若进行条播,行距以15-20厘米为宜。
(2)播种后应适当耱地镇压,在土壤墒情较差的情况下可使用镇压器,让土壤和种子紧密接触,便于出苗。
5、田间管理
(1)苗高达到10厘米左右时,中耕1-2次;苗高达到20-30厘米后,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工作。
(2)高粱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若苗期的土壤不干燥,则无须灌水。
(3)定苗后,结合追肥工作浇灌1次水分。拔节至抽穗开花期,根据降雨情况浇灌1-3次,让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70%。
(4)若田间出现积水,应及时排出,避免影响到根系的生长。
高粱的种植管理方法 (1)间苗补植:高粱播种后20~25天,苗高15公分时,实施第一次间苗,到苗高25~30公分,实施第二次间苗,最后株距保持约10公分,如发现缺株时,可挖取间苗中要拔除的健壮苗来补植。
(2)中耕除草:高粱生育期间,按照杂草发生情形,实施中耕除草2~3次,尤其生育初期,特别注意将杂草除净,以免影响发育。若使用除草剂时,应在播种覆土后萌芽前喷施。
(3)培土:第一次中耕除草后,随即施追肥於植株旁,并将土壅培於植株茎部,以防止倒伏, 促进发育。
(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播种后35天左右)、(播种后60天左右)、乳熟期(播种后75天左右)如遇乾旱,影响产量很大,应加以适量灌溉。在多雨季节,应随时排除积水,以免发生病虫害及延长成熟期。
高粱的栽培方法
(一)科学施肥
1、高粱的需肥特点:高粱的需肥从幼苗出土到成熟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生育前期,从幼苗出土至拔节;二是生育中期,从拔节至穗形成;三是生育后期,从开花授粉到籽粒形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生育特点,对肥料吸收需求也不同。
(1)生育前期:苗期生长缓慢,根吸收养分较少,但对养分的缺乏较敏感。据试验,生育前期对N、P、K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12?20%。苗期养分充足,特别是N、P,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增多根系数量,增强抗旱性。尤其是分蘖品种,加强氮素营养,可促进分蘖,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此,定植后,应根据苗期生长情况,适时追肥。
(2)生育中期:高粱生育中期,为整个生育阶段中最旺盛的阶段,植株生长迅速,茎叶繁茂,对营养的需要量急剧增高。这一阶段是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据试验:生育中期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63?86%。此期,充足的氮素供应,可以促便穗形成更多的小穗及在小穗上形成更多的小花;磷素对小花形成为可育花粉和正常的子房以及提高警惕籽粒重量的重要作用;钾素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转运的很大的作用,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促进纤维的形成,使茎杆坚韧,增施钾肥可以防止高粱倒伏。
(3)生育后期:高粱的生育后期,主要是如何能够实现籽粒大而饱满的要求。这个时期的营养特点,除了继续从外界吸收、同化营养物质外,还依靠营养器官中已经积累的物质转化。据试验:开花灌浆阶段,吸肥量占全生育期的2?22%。在籽粒形成期,适当的氮素供给,可以籽粒中蛋白质的形成。磷、钾对籽粒灌浆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营养物质的转移。,以供籽粒形成时所需的大量养分。
2、高粱施肥技术
(1)基肥:增施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保证高粱苗期的生长需要,为中、后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高粱在整个生育期中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土中摄取所需的养分。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过磷酸钙、尿素或复合肥,通常占总施肥量的70?80%。一般每亩需施人畜粪2000?250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30?40公斤。采取窝施或撒施,于移栽前施入。
(2)追肥:生育期需追2?3次,即提苗肥、拔节肥、孕穗肥。
提苗肥:定植成活后,根据幼苗生长状况,用淡粪水兑少量尿素追肥。一般亩用1000公斤人畜粪,5?10公斤尿素。
拔节肥:拔节肥通常在10叶期施用,每亩用人畜粪1000公斤,尿素20公斤。
孕穗肥:孕穗肥通常在13?14叶期施用,每亩用人畜粪1000公斤,尿素10公斤。
(二)培育壮苗
1、苗床地要求:高粱幼芽顶土能力差,要求苗床地平整、土壤细碎,并且向阳、排灌方便,在播种前施足水粪,清除杂草和残茬等。最好选择菜地作苗床地。
2、种子处理:为了提高发芽率,促进出苗整齐,防治苗期病害及高粱黑穗病,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其处理方法为:在播种前晒种1?2天,用清水浸种12?24小时,沥干后用?粉锈宁?4克拌种1公斤,然后均匀撒播于苗床。
3、播种期:播种过早,气温低,出苗率低;播种过迟影响营养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应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及品种特性、栽培目的来确定高粱播种期。在移栽前20?25天为适宜播种期,进行再生栽培的播种期要求在3月底以前,一般在3月上旬?4月中旬播种。海拔600米以下,前作在4月上旬以前收获或前作为空地的高粱播种期以3月上中旬为宜,可蓄留再生高粱;小麦收获后种植高粱,高粱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旬。海拔600米以上区域,播种期以3月中下旬?4月下旬为宜,具体播种期根据前作收获期定。
4、播种育苗技术:苗床地按要求整理好以后,每平方米播种20克种子,均匀撒播,播后盖细土1?2厘米。实行双膜覆盖,保温育苗。出苗后及时揭膜,避免烧苗。加强苗床管理,及时间苗、匀苗,清除杂草,培育壮苗。
(三)适龄移栽,保证密度
高粱大苗移栽是传统的种植习惯,但栽大苗既影响成活,又容易形成老苗,影响高粱的营养生长,降低产量。适宜的移栽苗龄为20?30天,叶龄4?5叶。
种植密度是影响高粱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密植才能获得高产。确定密度的依据主要有: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制度。泸杂四号的间套种植亩密度为5000?6000株,净作亩密度8000株左右。双株分开栽植,苗子实行分级移栽。移栽成活后查苗补缺。
(四)加强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移栽成活后要中耕除草、培土,防止倒伏和杂草为害,促进根系的形成。
2、病虫害防治:用吡虫啉10克兑水30公斤,或40%氧化乐果乳液喷雾防治蚜虫,喇叭口期亩用5%的杀虫双大粒剂1公斤点心或杀虫丹喷雾,穗期用杀虫双撒上部叶片叶腋间及穗基部和穗部防高粱条螟或杀虫丹喷雾,或亩用50克千胜可湿性粉剂稀释后点心或喷雾。
3、及时收获脱粒,晒干扬净:高粱收获后不及时脱粒,易被条螟危害,因此,高粱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晒干扬净。
高粱的营养成分
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有子粒、米糠、茎秆等。其中子粒中主要养分含量:粗脂肪3%、粗蛋白8~11%、粗纤维2~3%、淀粉65~70%。
蛋白质在子粒中的含量一般是9~11%,其中约有0.28%的赖氨酸,0.11%的蛋氨酸,0.18%的胱氨酸,0.10%的色氨酸,0.37%的精氨酸,0.24%的组氨酸,1.42%的亮氨酸,0.56%的异亮氨酸,0.48%的 苯丙氨酸,0.30%的苏氨酸,0.58%的缬氨酸。高粱子粒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略高于玉米,而精氨酸的含量又略低于玉米。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玉米大致相等。高粱糠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0%左右,在鲜高粱酒糟中为9.3%,在鲜高粱醋渣中是8.5%左右。高梁秆及高粱壳的蛋白质含量较少,分别为3.2%及2.2%左右。
高粱蛋白质略高于玉米,同样品质不佳,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消化率低,原因是高粱醇溶蛋白质的分子间交联较多,而且蛋白质与淀粉间存在很强的结合键,致使酶难以进入分解。
脂肪含量3%,略低于玉米,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熔点也略高些。亚油酸含量也较玉米稍低。高粱加工的副产品中粗脂肪含量较高。风干高粱糠的粗脂肪含量为9.5%左右,鲜高粱糠为8.6%左右。酒糟和醋渣中分别为4.2%和3.5%。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较少,仅为3.6%左右,高粱秆和高粱壳中含量也较少。
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和糖类,是饲用高粱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畜禽的主要能量来源,饲用高粱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于17.4~71.2%之间。高粱秆和高粱壳中的粗纤维较多,其含量分别为23.8%和26.4%左右。淀粉含量与玉米相当,但高粱淀粉颗粒受蛋白质覆盖程度高,故淀粉的消化率低于玉米,有效能值相当于玉米的90~95%。高粱秆和高粱壳营养价值虽不及精料,但来源较多,价格低廉、能降低 饲养 成本。
矿物质与维生素矿物质中钙,磷含量与玉米相当,磷约40~70%,为植酸磷。维生素中B1、B6含量与玉米相同,泛酸、烟酸、生物素含量多于玉米,但烟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据中央卫生研究院(1957)分析,每千克高粱子粒中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4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7毫克,尼克酸6毫克。成熟前的高粱绿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约13.5%,核黄素的含量也较丰富。高粱的子粒和茎叶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尤其是作青饲或青贮时含量较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