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请问,我的黄瓜这是怎么了

黄瓜病害 主要有褐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灰霉病、靶斑病、白粉病等病害。其出现病害主要原因是随天气转暖、气温逐渐回升,管理不当使其出现高温高湿的环境而造成。这些病害的发病症状和很相似。

请问,我的黄瓜这是怎么了

黄瓜褐斑病,多从黄瓜盛瓜期开始发病,一般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发展。初期在叶面生出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不太整齐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有时呈灰白色,边缘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正、背面均生稀疏的淡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相融合,叶片枯黄。

黄瓜霜霉病,一般大棚前沿发病重,症状明显,叶片上有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湿度大时叶背面有灰色或黑色霉层。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上病斑呈浅灰白色,比霜霉病病斑要小,也受叶脉限制,但湿度大时叶背面不是黑色霉层而是白色菌脓,还有一个明显症状是发病后期病斑穿孔。

黄瓜炭疽病,叶片病斑呈灰褐色或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湿度大时瓜条病斑有粉红粘稠物。

黄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和茎基部,很少危害果实。被查害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可产生白色近圆形粉状物小斑,病斑扩大连成片,使叶面布满白粉,随后叶面枯黄, 发脆,但不脱落。此病能否流行主要取决于湿度和寄主长势,湿度大而又没有大量白粉菌时,白粉病就会流行。通风排水不良、潮湿地块发病较重。光线不足,闷热或温度忽高忽低,病势发展快。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症状:叶、叶柄茎卷须、果实均可受害。叶部染病,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木乃伊状。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

黄瓜晚疫病症状:幼苗受害,由子叶和真叶边缘开始,向里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重者茎端部位和各侧芽(包括花)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叶片枯死。植株甩蔓以后发病,叶片由叶缘开始里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大病斑,扩展迅速。天气潮湿时,病斑扩展也很快,常引起全叶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间淡褐色,常干枯脆裂。

黄瓜猝倒病:种子出土前发病造成烂种。幼苗发病,茎基部产生水渍状圆形暗绿色斑,绕茎扩展后,病部缢缩变细,腰折倒伏、枯死。地面潮湿时,病部可密生白色绵状霉。严重时,幼苗成片死亡。苗床低温高湿条件下最易发病。育苗期遇雨连续几日不能揭帘时造成低温高湿环境,病害易严重发生蔓延。

黄瓜是不是发了的病,还能打好那

一,黄瓜霜霉病,各地抗性不同,建议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锰锌,恶霜灵锰锌,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恶唑菌酮锰锌等等成分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严重的情况下),交替使用。

( 如果是保护地大棚注意控制湿度,阴雨天湿度大建议使用百菌清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病害,用量减一减)。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二,建议最好是混合细菌性农药如中生菌素或者噻霉酮或者春雷霉素或者噻唑锌等等,防治细菌性病害。

因为田间情况复杂,不能只看几个叶片的症状,细菌性病害不能忽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常发生在定植到结瓜期,以叶片受害为主。

初期病叶叶脉位置出现水渍状的斑点,而后逐渐扩大,但受叶脉限制。潮湿状态下,叶子背面病变斑比较突出,后期叶片变黄后整株枯死。

防治药剂:精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烯酰·锰锌、烯酰吗啉、氟吗啉等

02

枯萎病

病原菌为黄瓜枯萎病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结果期更为常见。

初期植株似失水状萎蔫,早晚可自行恢复。随病情发展,茎部则会出现严重的变色且收缩开裂,植株最终枯萎死亡。

防治药剂:初期可用甲霜恶霉灵或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灌根

03

白粉病

病原菌为单丝白粉菌,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病,以叶片受害为主。

病片的正面和背面会出现白色圆形的小粉斑,严重时病斑相连,整叶附满白粉。

防治药剂:乙嘧酚、四氟醚唑、醚菌酯、戊菌唑等

04

疫病

病原菌为甜瓜疫霉菌,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在黄瓜定植时较为常见。

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病斑呈不规则水浸斑,湿度大时发展迅速,干燥时并不干枯破裂;茎部发病,会缢缩,上部叶片枯萎;果实发病,软腐,生白色霉状物。

防治药剂:唑醚·代森联、王铜·甲霜灵、烯酰·甲霜灵、嘧菌酯、甲霜霜脲氰等

05

灰霉病

病原为灰葡萄孢菌,主要危害的是瓜条,在花期就会开始发病,花瓣会出现严重的萎缩和脱落,最明显的特征是着色灰霉。

防治药剂:嘧霉胺、唑醚·氟酰胺、啶酰菌胺、腐霉利、腐霉利等

06

炭疽病

病原为葫芦科刺盘孢,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

叶片受害后病斑近圆形,边缘有黄晕,有时相连成块,叶片干枯;瓜条受害,病斑为黑褐色凹陷状,有时可见粉色黏质物。

防治药剂:苯醚甲环唑、苯甲溴菌腈、氟硅唑咪鲜胺、戊唑醇、代森锰锌、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07

褐斑病

病原为多主棒孢霉,常在黄瓜的生长中期或者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

根据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大斑型、小斑型及多角斑型等,上图为小斑型。

防治药剂:氟菌·肟菌酯、唑醚·代森联、苯甲·咪鲜胺、恶酮·锰锌等

08

细菌性角斑病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主要危害叶片。

该病与霜霉病易混淆,一般来说,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斑会小一些且呈多角形,在叶背上少见霉层,干燥后会破裂。

防治药剂:春雷·王铜、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

09

茎软腐病

病原主要是软腐果胶杆菌,可危害黄瓜的果实、茎杆、叶片。

果实发病,初期表面流出白色至浅黄褐色的脓状物,之后果实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或呈开裂状;茎杆发病,流胶开裂严重;叶片发病有多种表型,如“V”型病斑、褪绿腐烂、角斑状、叶脉发病等。

防治药剂:春雷霉素、氢氧化铜、噻唑锌、络氨铜、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等

10

病毒病

常见的如小西葫芦黄花叶病、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绿斑驳花叶病等,在叶片、茎杆、花果上均有一定的表征,如皱缩畸形、生花斑等。

目前无根治方法,应注意保持良好株势,同时防好同翅亚目害虫如蚜虫等传播媒介,发病初期可尝试用盐酸吗啉胍+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叶面型缓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