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鱼死亡是什么情况
问题一:我问一下鱼池里小草鱼死亡是什么原因 20分 春季为水霉高发季节,描述症状和检查水质
问题二:草鱼死亡多是什么原因 如果是池塘养殖的。建议找专业人员。这个原因很多,必须仔细分析。如果有空可以和我聊聊。
问题三:请问这条草鱼是什么原因导致死亡? 10分 被你杀死的
问题四:养殖鱼类早期大量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一、鱼类发生暴发性死亡的原因
1.病毒性病害
主要由病毒感染而发生暴发性死亡。其中危害最大的要数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弧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危害2.5~15厘米大小的草鱼种,死亡率极高,可达 80%以上,造成大批草鱼种死亡。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27~30℃,流行季节在6月下旬至 9月底,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其它的病毒性病害有:鳖鳃腺炎、虹彩病毒病、弹状病毒病及鳗鱼狂游症等。有些病毒性疾病并不会直接引起鱼类的大规模死亡,但由于感染病毒后,鱼类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也会导致鱼类暴发性死亡。
2.细菌性病害
主要由细菌感染而发生暴发性死亡。危害最大的当数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引起的鱼类暴发性出血病,该病从2月底至11月、水温在9~36℃均有流行,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的高温季节为严重。鱼龄从2月龄至成鱼均可发生此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95%以上,是造成鱼类养殖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它的细菌性病害有: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等。
3.寄生虫性病害
主要由寄生虫寄生而发生暴发性死亡。有车轮虫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小瓜虫病、孢子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等,一般只在鱼类苗种阶段可发生大规模死亡,而在成鱼则不会,但是当寄生虫寄生后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时,则成鱼也有可能发生大量死亡。
4.营养代谢影响
现在的鱼类养殖模式是基本上投喂颗粒饲料,或只喂颗粒饲料,很少投喂天然饲料了。如果一味投喂颗粒饲料,营养就不太全面,长期投喂,会造成鱼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肝脏受到损伤,发生脂肪变性,鱼的免疫能力大大下降,易发生病原性疾病而导致大量死亡。如今年在苏北一带流行甚广、危害甚大的草鱼肝胆综合症就最为典型。
5.水质环境因素
主要是因为水质环境中的某些指标严重超标,当超过鱼类的忍受范围时,鱼类就会发生大量死亡。在养殖池塘中,由于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的累积,而排泄物及残饵都属蛋白质,在水体微生物的作用下经生化反应脱氨,在水体中氨态氮、亚硝酸盐累积多了就会超出鱼类正常忍受的范围,如果此时水体中的酸碱度偏高,氨及亚硝酸盐的毒性就会大大增强,使鱼发生毒性反应而发生大量死亡。
6.毒性物质作用
有农药中毒、消毒剂或杀虫剂应用不当中毒、药物使用过量中毒、摄食有毒物质中毒等。一般来讲,中毒均有明显的毒物接触史,有些毒物可引起鱼类急性中毒,病势发展迅速,可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另外,鱼类摄食了霉烂变质的颗粒饲料或浸出菜饼后,这些物质有较强的毒性,会使鱼类发生食物中毒而大批死亡。
二、鱼类发生暴发性死亡的防治措施
1.病毒性病害防治措施
对于鱼类的病毒性病害,关键在于预防。如危害较大的草鱼出血病,就可在放养鱼种前进行“草鱼出血病疫苗”的注射,一般保护率可达到80%以上。所以养殖业者不能怕麻烦,要尽可能地做好这项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殖过程中做好水质的管理和饲料投喂工作,每10天投喂两天“肝胆康”保肝护肝,每天拌料投喂一次“水产专用vc”,增强鱼体的抗病力,就可以大大减小病毒病发生的机率了。
2.细菌性及寄生虫性病害防治措施
对于细菌性病害,主要是控制鱼塘水体中致病细菌的繁殖,将其数量抑制在发病数量级以内。这就要求平时定期消毒,每7~10天用“鱼菌净”、“鱼菌净2号”、“菌敌”或强氯精消毒一次,阻止致病细菌的过度繁殖。发生细菌性病害后,要用消毒剂连续消毒2次,同时用“出血灵”、“鱼病......>>
问题五:草鱼死亡原因 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登录 水清鱼乐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观赏鱼病种类概述2008-01-15 17:15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 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
(1)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
(2)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万分之零点六(0.6ppm)。
(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size=4]2.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原体] 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其它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红鲤、锦鲤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用红霉素0.4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 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
5、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后,再用呋喃西林0.5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
三、细菌引......>>
问题六:草鱼掉鳞片死亡是什么病?怎么治疗 草鱼有三病:肠炎病、赤皮病、和烂鳃病是为“老三病”;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为“新三病”.一、肠炎病:1、病原体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2、症状识别 解剖病鱼,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 *** 红肿,鳞片松弛,轻压腹部或从头提起,有**黏液或血胸脓流出;肠壁内血管扩张、充血;发病初期,头部色素逐渐国深,直至呈黑色,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3、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其中4-6月份主要危害成鱼,8-10月份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本病常与赤皮、烂鳃、寄生虫等病并发.最先发病的鱼身体均较肥壮,因此贪食是诱发病因之一.另外,鱼池条件恶劣、污染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饵料质量差等均易诱发此病,一旦发病,延缓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4、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加强饲养管理;(2)定期施放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杀灭病原菌;(3)确保投喂不变质饵料.5、治疗措施 (1)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灭菌灵0.1g制成药饵全天投喂,连续2-3天即可控制病情;(2)每天每kg鱼加氟哌酸(50-100mg)或磺胺噻啶(100-200mg)或大蒜(10-30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5-6天,亦可治愈此病. 二、赤皮病:1、病原体 为荧光假单胞菌.2、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剥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多见.“三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 *** 红肿,肠道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黏液增多;鳞片松动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3、发病规律 全年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水温为25-30℃;因饲养管理不当赞成鱼体损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最易引发此病;在北方地区,因越冬鱼体冻伤,入春后易造成发病和流行.4、预防措施 (1)日常管理措施要恰当,避免鱼体损伤;(2)养殖之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大剂量杀菌清池;(3)鱼苗入池前,用5-8mg/L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或用5%食盐水洗浴5-10分钟;(4)养殖过程中,每月用生石灰30-50g/m水体或强力消毒剂1g/m水体,全池泼洒1-2次.5、治疗措施 (1)内服药饵,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磺胺噻啶0.1-0.2g,或氟哌酸30-50mg拌饵投喂,连续4-5天,一般病情会自然消失;(2)全池泼洒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0.5g/M水体,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1-1.5g/m水体,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0%以上)0.3-0.5g/m水体,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5-7天.三、烂鳃病: 1、病原体 为柱状纤维黏细菌.2、症状识别 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或白色,鳃瓣边缘附着污染或大量黏液;鳃盖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表皮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孔,通常称“开天窗”,常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游泳乏力,逐渐体色变得暗黑,停止摄食,失去活力而死亡.3、发病规律 水温15℃以下时较少发病,20℃以上开始发病,流行最适水温为28-34℃对1-2龄鱼危害最重,终年均可发病,常与肠炎、赤皮和寄生虫病并发.4-10月份为发病流行期,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4、预防和治疗措施,与赤皮病完全相同.四、细菌性并发症: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发病症状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三种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 *** 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
问题七:池塘先死十来斤草鱼,后死十来斤的花鲢,第二天大批死鲤鱼以及小杂鱼是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是池塘里的泥有问题了,要水抽干,从新淘了,
问题八:草鱼磷壳脱落后死亡是什么病用什么药 或许是竖鳞病、松鳞病病鱼鳞片张开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液体,后期鱼腹膨大,失去平衡,慢慢死亡。症状不是很明显,你可以看看兴旺鱼药。
问题九:转塘的小草鱼每天都在死是什么原因 应该是鱼苗体质差、抗应激能力差,受到拉网搬运等操作及养殖水体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应激性反应!处理方法:调整水质环境+抗应激处理
问题十:草鱼突然死亡是什么原因 他要离开这个世界
加州鲈作为水产养殖一个突出的热点品种近年来受到市场的广泛追捧;与此同时以“肝胆综合症”为代表的各类病害问题也愈发严重,成为制约加州鲈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做好加州鲈的肝胆保健是这条鱼能否养好的关键因素。
“花肝”、“白肝”等问题集中体现,这是我们在实地调研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很多加州鲈饲料都是高蛋白、高糖、高油脂的,可加州鲈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率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养殖户在日常的投喂中必须重视保肝护胆,<优胆灵>的出现恰恰针对了这一痛点,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最终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优胆灵>具有保肝护胆和解毒化脂的功效,因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拌料使用,其富含的胆汁酸具有以下两大作用:
01 乳化、激活、促吸收胆汁酸具有油脂双亲性,可以将饲料脂肪乳化至肠道的水环境中,从而有助于脂肪的消化;胆汁酸还可以激活胰脂肪酶,使脂肪酶在pH6-7的小肠前段有更高的酶活;与脂肪酸、磷脂和其它脂溶性物质形成乳糜微粒的胆汁酸,可以被肠上皮细胞的受体识别,从而促进脂类营养物质的吸收。
02 调节营养物质代谢胆汁酸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与法尼醇X受体 (FXR) 、G蛋白偶联受体(TGR5)等结合,调节脂肪和糖类的代谢。
肝胆综合症
但是对于加州鲈养殖来说,仅仅做好保肝护胆还不够,如何更好的从源头保护机体健康、提升免疫力、增加成活率才是养殖的关键。<优青素>作为一款天然虾青素产品在改善加州鲈的健康状况并提升其营养价值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此类产品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01 强抗氧化能力虾青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它能有效清除自由基(自由基是造成体质下降和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因素),起到抗氧化的作用。虾青素通过阻止氧原子与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相互作用,阻止氧化反应的进行,从而保护细胞及DNA免受氧化反应的伤害,保护细胞内的蛋白质,使细胞能高效进行新陈代谢。
02 增强免疫力天然虾青素能促进体内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体内微生态平衡,防止病毒和细菌侵害,提高机体活力及生长速度;充分吸收后能帮助对抗因温差、倒藻、高温、暴雨等环境突变引起的各种疾病,抗应激能力大大加强。
03 提升营养价值虾青素也能提升加州鲈的营养价值,长期拌料投喂含有虾青素的饲料能使机体组织中的维生素A、C、E和类脂含量显著增加。
使用优胆灵和优青素后的肝脏
使用优胆灵和优青素后,加州鲈“花肝”、“白肝”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肝脏颜色红润(恢复到常见的猪肝色)、血管清晰,基本没有肿大、发白发黄、出血等情况,养殖户对此表示满意。
加州鲈的肝脏具有解毒和免疫功能,一旦肝脏受损,鱼体免疫力下降,就极易引发各种疾病。保健工作做得好,加州鲈抗病能力自然就强。针对肝胆综合症应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良好的前提下做到科学投喂,并在饲料中添加<优胆灵>和<优青素>,最终提升养殖效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