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怎么养甲鱼

土地养殖是一种将甲鱼放在土地上进行养殖的模式,可以利用大田、果园等空地进行养殖。

怎么养甲鱼

这种养殖模式需要注意,土壤条件和防范捕食者的攻击。甲鱼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动物,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人们对甲鱼的需求不断增加,甲鱼养殖也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产业。

水面养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鱼养殖模式,主要利用池塘、湖泊等水域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模式成本较低,但需要注意水质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土地养殖是一种将甲鱼放在土地上进行养殖的模式,可以利用大田、果园等空地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模式需要注意土壤条件,和防范捕食者的攻击。

深水养殖

深水养殖是一种将甲鱼放在深水区进行养殖的模式,可以利用湖泊、水库等水域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模式,需要注意水深和水温等因素的管理。池塘建设是甲鱼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甲鱼的生长和发育。

在池塘建设时,应该选择适宜的土地和地形,保证池塘的排水和通风。另外,还需要注意池塘的深度和面积,根据甲鱼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水质管理是甲鱼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甲鱼的生长和发育。在水质管理时,需要保证水质清洁、透明,氧气充足,PH值稳定。另外,还需要定期进行换水和清洗,避免水质污染和病菌滋生。

1、调节养殖水体。

通常将养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调节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换水,依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调整养殖密度。

健康养殖过程中,同池投放甲鱼苗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差异悬殊,影响整体生长效果。同时合理分养,也利于管理,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改进。

4、投喂优质饲料,提高饵料转化率,减少残饵、粪便污染。

还要对各种规格、各级养殖池,要分别建立生产档案,对每池在生产中的水化学因素、投饵情况、疫病发生与预防、池内甲鱼的规格、数量等都必须记录建档,以便技术人员参考,用来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和应采取技术措施的依据。

5、定期预防,适当控制浮游动、植物数量,有效调节水质。

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如菌毒双克、三黄散、肝胆康等)、抗菌药(如蛭弧菌制剂、海洋放线菌等)及抗应激制剂(如Vc原粉、免疫多糖、电解多维等)等防病药物。同时,定期采取池水消毒、清池分养时泼洒降应激药物(如高抗应激灵、)等预防措施,定期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如生物底改9+1、双效池底净等)进行池底质、水质改良,必须按生产计划严格执行。

日常管理中,及时抽检各池生长状况。根据进食情况确定群体中是否发病,一旦发现病甲鱼,立即捞出隔离,确诊病症,及时治疗。并对全池进行药浴或药物预防,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遇天气突变、暴雨过后、换水后等养殖环境变化情况应及时使用降应激药物(如Vc原粉、低聚糖+、等)等预防措施来降低甲鱼的应激反应。

6、饲料使用控制。

所选择的甲鱼饲料应首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中华甲鱼配合饲料》(SC/T1047-2001)的有关规定。饲料还要妥善保存,一般养殖场环境比较潮湿,要保持饲料房内的阴凉、通风和干燥。注意饲料的新鲜,要尽快使用配制好的饲料。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的投喂要科学、规范,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原则外,投喂量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尽量使投饵率低于其饱食水平(八分饱即可),以达到提高养殖效率并保持良好水质的目的。

另外为了增加饲料营养价值提高消化率,减少排泄,进而相应地提高甲鱼的质量,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粉状配合饲料。这类饲料一般在临喂前加水和油脂等,制成软颗粒饲料来投喂,软颗粒饲料质地松软、适口性好。

由于甲鱼不同生长阶段生理和营养需求不一样,选用对应阶段的饲料配方是非常重要的,稚甲鱼、幼甲鱼、成甲鱼饲料不可乱用、混用,否则会造成饲料的浪费,成本增加,甚至会引起甲鱼的营养性疾病。

甲鱼养殖除了要做好饲养管理外,还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才能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