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草剂很常见,如何安全使用化学除草剂?
化学除草剂很常见,如何安全使用化学除草剂?
农作物与杂草同归属于高等植物,有机化学除草剂务必具有有独特的选择性,才可以安全性合理地在田地应用。有一些除草剂对绿色植物的破坏力具备选择性,有一些尽管不具有选择性或选择性不强,但可以利用他们的一些特征或农作物与杂草中间的一些差异,选用适当的喷药方式,也可以做到安全性锄草的目地。
有一些有机化学除草剂,是利用杂草和农作物形状上的差异来化学防治杂草的,如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在外界形状上区别非常大,单子叶植物叶子狭小且站立,表层角质层薄和果蜡层偏厚,面积小,药水无法粘附,即便粘附也不容易消化吸收;双子叶植物叶子宽,表层角质层薄和果蜡层较薄,面积大,药水易粘附,并且消化吸收的药水多,换句话说。
单.双子叶植物因为形状的差异性,为有机化学除草剂给予了那样的选择性,当农作物是单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双子叶植物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撒到叶子上的有机化学除草剂来化学防治杂草。
二.利用微生物化学变化差异有一些农作物和杂草,其形状和习性都十分类似,可利用除草剂在绿色植物身体内的微生物化学变化的差异,做成有机化学除草剂。如稻谷主茎内带有氟苯核糖核苷酸,能尽快将敌稗溶解为无毒性的3.4二氯苯甲醛与己酸,稗草身体内含氟苯核糖核苷酸量非常少,难以溶解敌稗,因此仍能保持敌稗的毒副作用。
三.利用生理学差异植物的茎叶或根茎在对除草剂的吸附与输导上面有非常大差异性。从叶茎的消化吸收看来,除草剂主要是根据叶的角质层薄进到主茎内。角质层薄的基本特征是脂质,在其中也有吸水性较强的果胶原纤维束和开启的小圆孔。针对吸水性除草剂,则是根据含水量的圆球进到主茎内。农作物与杂草在消化吸收与输导上存有差异时,就可以被利用来化学防治杂草。这类有机化学除草剂,主要是利用农作物与杂草对除草剂在消化吸收与传输上的差异性来化学防治杂草,称之为生理学选择性除草剂。
在药材的生产过程中,除草占据了很大的位置,不仅麻烦辛苦,而且费工费时。
因此,除草效率的高低及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农的收益,关系到药材生产的成败。
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中药材除草剂使用方法及中药材除草剂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材除草剂使用方法1、苗前土壤处理:使用药田专用系列除草剂中的苗前除草剂进行土攘封闭处理。
方法是在药材播种后,杂草出苗前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在土层上。
要注意土壤有一定湿度时效果较好,最好是雨后喷施。
可在2-3个月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双子叶杂草。
2、苗后茎叶喷杀:主要是针对苗前除草剂不能防治的杂草,要采用药田苗后除草剂进行杀灭了。
方法是:于杂草3-5叶期,药材苗3-5片针叶(高10cm)以上时用药田苗后专用除草剂20-100ml(具体计量应以使用说明为准)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杀灭。
由于杂草每次雨后就出一茬,因此,药田苗后处理要经过3-5次才可。
使用中药材除草剂注意事项1.注意施药隔离和风向,雾滴不过细,以免飘移造成邻近农田受到药害,同时注意对下茬作物的影响。
2.掌握好施除草剂的时间和技术操作要领,妥善保存好药剂,防止错用,并搞好喷雾器具的清洗,以免误用,使其它作物产生药害。
3.注意环境条件对除草剂的影响,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耕作和整地水平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4.灵活用药。
药用植物基部药土法施药除草,要在无露水条件下进行,以免茎叶接触药液受害。
对作物籽苗、胚芽敏感的药剂,土壤处理应在播种前盖籽后施药,并尽量提高播种质量,适当增加播种量。
一些移栽药材因其苗大,而杂草幼小,可采取苗带(幼苗附近20~30厘米宽)集中施药。
耐选择性差或触杀性除草剂实施保护性施药,即将药液直接喷雾或泼浇于上表,尽量不接触药材幼苗,且不能拖延至苗体旺盛、绿叶面积大时施用。
若茬口允许,可在药材播栽前采取旱地浇灌、水田湿润和盖膜诱发等措施,使杂草提前萌发,再以药剂杀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