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这座位于河南西南部的城市,凭什么成为河南人口第一大市?

这座位于河南西南部的城市,凭什么成为河南人口第一大市?

-风物君语-

山南水北是为阳,南阳就是这么刚

在河南的一众城市里, 南阳 一定不是最优秀的那个: 历史 不如安阳悠久,文化不及洛阳深厚,经济没有郑州发达,但若是想找一座综合了这几位同胞姊妹优点的城市,则非南阳莫属。

这座位于 南北气候过渡带上的城市 ,以其兼具南北的“混血颜值”,每年吸引近 1亿人次 游客前往。

痴迷 历史 的人,渴望在这里,探寻群星璀璨的东汉和群雄迭起的三国;痴迷 民俗 的人,渴望在这里,邂逅几经流变却依然鲜活不息的民俗风情;而痴迷 美食 的人,则渴望在这里,品尝河南风味的胡辣汤和有热干面气质的邓州窝子面……

面对如织游人,南阳一如面对风云 历史 一样坦然。只有走进去,你才能了解她。

南阳在哪里?

南阳位于 河南西南部 处陕、鄂、豫三省交界之地

武当山、伏牛山、桐柏山 ,分别从 西南、北、东南 三面拢来,将她围成一个南部开口的 倒“U”形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也是她古称为“宛”的原因。

从地形上来看,南阳似乎注定要在中原腹地“孤老终身”了,但山封闭了的,水却一定要疏通——南阳境内河流情况复杂,分属 汉水流域 (长江流域部分)、 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再加上从先秦时起,这里的人就努力开拓道路,“天人合一”,硬是在一个本该闭塞的地方,打造了一张 水陆并臻的交通辐射网 ,使她可以 “控二都之浩穰,道百越之繁会”。

南阳三省交界的区位因素,也因交通的发达得以“大显身手”, “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财货;北据三都,可以遣救援”

而盆地中央,占整个南阳面积约 三分之一的平原 ,则是全国 粮、油、烟的集中产地 ,也是著名的 “中州粮仓” ,粮食种植面积仅占河南全省的 9% ,却将南阳养育成了 河南人口第一大市

上承天时(气候)润泽,下秉山川恩惠,南阳也不负这 天时地利 ——西峡县 40万亩的野生猕猴桃 12万亩的人工猕猴桃 ,让南阳成为 “中国猕猴桃之乡” ,也让河南成为中国猕猴桃产量 排名第2 的省份。同时,苹果、柑橘、大枣、板栗、木瓜等 20多种水果 ;山茱萸、辛夷、杜仲等 10多种中药材 ;松木、杉木、泡桐等 多种林木 ,则为南阳众多县(市)争取到 “中国名优特经济林之乡” 的美誉,也为南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南阳的山川之中,还有多种储量占据 河南首位 的矿藏: 金矿、银矿、铜矿、石油、石墨、矽线石 (高级耐火材料)……然而南阳最出名的矿藏,却是 “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 ,因为主要产于南阳,因而也叫 “南阳玉”

山川形胜,物华天宝。可以说, 南阳从一出场,就闪着“得天独厚”的光芒。

南阳的“阳刚之气”,是怎么炼成的?

“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诗经·大雅·崧高》 里写到的 “申” ,即后来继承了周天子事业、成为南方诸侯国榜样的 申伯 。他被封于 南阳地区 后,以 谢邑 (今南阳市卧龙区)为都,建立 申国 ,成为东周南面的门户和屏障。

春秋时期 ,王室衰微,申国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与此同时,南边的 楚国 日渐强盛,不断向北扩张领土, “灭申为县” ,成为南方霸主。由于南阳区位优势明显,楚国在谢邑的基础上,构筑了 宛城 ,以“北抗中夏”。所以,南阳也是融合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文化的 “楚汉文化”发源地之一

时光荏苒,兴衰交替,到了 战国时期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公元前 292年 ,秦国一举夺取当时被韩国占据的宛城。20年后, 秦昭王 在此设立 南阳郡 。山南水北谓之阳,处于伏牛山南、汉水之北的这块土地,自此便以“南阳”之名,粉墨登场,踏上了 历史 的舞台,开始了她的传奇故事。

西汉末年 ,邯郸人 王莽 “代汉建新”,天下大乱。南阳郡 蔡阳县 (今属湖北管辖)人 刘秀 “起基于南阳”,3年之后,定都洛阳,建立 东汉 ,以南阳为 陪都 ,“时时巡幸其地,文物之盛,他邑地所未有也”。

而辅佐刘秀成就帝业的28员大将,也多为南阳人,南阳因此成为 仅次于都城洛阳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有名的“帝乡” ,人口最多时达到200多万;南北交界、水陆交通便利,又成为南阳这一时期 商业发展 的重要推动力,使得她 “商遍天下,富贯海内”

经济的繁荣和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为南阳 “文化井喷” 提供了基础:

世人皆知 东汉人张衡 改进、发明了浑天仪与地动仪,却鲜有人知,除了天文地理上的成就,他还是精于机械技术的 “木圣” ,是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的 文学家,是南阳人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南阳人, 1970年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 “张衡环形山” 1977年 ,又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 “张衡星”

张衡之后, 东汉末年 ,另一位南阳人 张仲景 ,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之作 《伤寒杂病论》 ,并确立“辨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为 “医圣”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时至今日,依然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

另一位东汉末年的名人,虽非南阳人,但他日后闻名天下的起端,却在南阳。面对三顾茅庐的刘备,他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并帮助刘备建立与吴、魏鼎足而立的蜀国——他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诸葛亮 ,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是娴于韬略、多谋善断的 “智圣” ,备受中国人推崇。

即使到了宋代,南阳因不能通漕而地位有所下降,也依然是历代帝王分封功臣的首选之地。

明代时,朱元璋封第13子定王朱柽于此,世袭罔替239年,将南阳治理得井井有条,“邸第相望”。清代时,由北京至南方的驿道,多取道于此,城南的 白河码头 成为水陆交通的连接点。南船北马,商贾云集,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南阳,中国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南阳人在回顾 历史 时,总喜欢以汉时的“帝乡”为参照,容易生出“今非昔比”的慨叹,但其实,南阳一直都很重要。

古代时,沟通中国中部南北地区之间的重要通道 “南襄通道” ,历经千年发展,将南阳、襄阳、老河口、方城、唐河、赊旗、邓州、新野等著名城镇囊括在内, 陆路、水网交织成一体 ,北达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京畿要地,南通荆州、汉口、长沙等物阜民丰之地,甚至伸向了巴、蜀、云、贵地区,是 中国古代最为活跃的政治、经济要道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通道之一

1969年 ,纵贯南阳的 焦枝铁路 动工建设,后来成为中国“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中 焦柳铁路 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起了中国 华北、华中、华南 三大区域;它与横穿南阳东西的 宁西铁路 ,在南阳中心交织出铁路“十”字中心。

而途经南阳的 沪陕高速、二广高速 等国家级高速公路,和311、312、207、208、209、345、241等 7条国道以及8条省级高速 ,将南阳交织为河南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 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民俗,让南阳的春天更美

交通的便利与商业的繁荣,对南阳的 民俗文化 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汉时期 ,这里有 百戏乐舞 唐宋时期 ,这里有 “做场”、“看棚” ;元代时,曲艺艺术在我国各地开花,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到 明代 时, 南阳鼓子曲 已经成形,而 清代 时,融合了诸多曲艺的南阳鼓子曲,发展成为风格独特的 南阳大调曲

随着曲艺的发展,又生发出 南阳三弦书、南阳鼓词 等艺术形式。南阳三弦书,曾一度进入湖北、陕西、安徽等地,深得百姓欢迎。清代时,各地的100多名三弦书艺人,多次自发聚首南阳、搭棚演唱,成为当时一大盛事。至若 鼓词 ,在当地也是深入民心,因为融入了地方的乐汇、词汇,每句唱腔结束时,都带“哼”音,所以过去南阳也把鼓词称为 “鼓儿哼”

这些来源于民间、来源于 历史 的艺术,也称为南阳人重要的精神粮食和 娱乐 活动。

南阳每年都有 赶庙会、春会 的习惯。 正月十六 ,有 诸葛庵庙会 正月十八 ,有 医圣祠庙会 三月三, 独山祖师庙会 三月二十八 ,有 东关古路沟春会 四月初八 ,有 魏公桥春会 ……此外还有 天妃庙、三皇庙、太山庙 等,都有盛大庙会举行,届时各路民间艺人齐聚南阳,各显身手,说不出的热闹。

多彩的民俗,让南阳的春天格外热闹,感受南阳的 历史 文化、风俗人情,最佳时节无疑就是春天了,这时的南阳,暖风骀荡、百花竞放,经过一个特殊而漫长的冬天后,她将自己的“得天独厚”,转化为人间喜庆,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春天。

- END -

文丨十四

图编丨DCzhang

地图编缉丨Paprika

封图摄影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参考资料

任崇岳 《南阳》 旅游 教育出版社 2001

李瑞 《南阳地缘交通古今变迁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聂银超 《南阳盆地东汉墓研究》

余骞 《古南襄古道上城镇商业空间与会馆建筑研究》

花生是我国最大的油料作物,河南省一直是花生种植和生产大省,现在是全国第一大花生生产地。据相关资料显示,其中南阳市、驻马店、开封市花生种植面积最大。

即使花生种植是最有名的体现,也属于遥远而广为人知的驻马店正阳县。正阳县位于亚热带温带的过渡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土壤肥沃,日照和水分充足,非常适合农业发展。

正阳县种植170万亩左右花生,平均亩产300多公斤花生,年产量50多万吨,连续多年成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荣获“中国花生之都”称号。另外,“正阳花生”也因国家地理标记保护产品而著名商标。

正阳县不仅花生种植面积大,花生品种也多种多样,优秀。为了进一步改善花生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正阳县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推广新品种,采用统一管理模式,提高花生质量和产量,带动地方经济规模化增长。

不仅如此,正阳县还以花生为中心,发展乳制品产业、花生油产业等相关产业链,使花生产业链多元化、品牌化,大大提高了当地花生的知名度。正阳县可以说是河南省花生人工林的大典范地区。

家乡和正阳县毗邻,虽然只有十多公里,但在种植花生方面,正阳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我们家乡种植的花生只是普通的,正阳地区种植的花生颗粒饱满,产量很高。

正阳县使花生种植这一优势产业变得更大更强!经过种植结构调整,正阳县已成为全国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该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72万亩,年产量达到53万吨,居全国花生种植大县首位!因此,正阳县被称为“中国花生之都”。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河南,河南花生看驻马店,驻马店花生看正阳。这是花生园里大部分人都知道的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河南种植花生的地位和驻马店正阳的全国地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