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春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要点(春季大棚黄瓜管理技术)

春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要点(春季大棚黄瓜管理技术)

春季气温较低,种植大棚黄瓜宜选用早熟、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如:白丝条、湘黄瓜2号,渝早黄瓜2号等。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春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育苗

早春栽培在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黄瓜育苗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和药剂消毒。温汤浸种即用55℃温水浸种5分钟后,冷却到30℃左右,继续浸种3-4小时;药剂消毒一般是采用甲醛100倍液消毒30分钟,洗后浸种3-4小时。消毒后的种子在28℃-30℃的温度下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后到开始出苗,应控制温度为25℃-30℃,促使快出苗。一般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2天左右就开始出苗。

2、苗期管理

从部分出苗到第一片真叶显露,即破心。这段时间要及时降温,控制较低的温度,一般白天在20℃左右,夜间为12℃-15℃。从破心到移栽定植前7-10天,白天可保持到20℃-25℃,夜间为15℃-18℃。

黄瓜苗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要控制浇水次数,浇水过多易降低苗床温度和引起病害发生。如果苗床干旱需要浇水时,要选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要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苗床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一般不必追肥。

3、肥水管理

每亩施tbs复合肥70千克-75千克,其中:60%做基肥,40%做追肥,定植后要控制肥水的施用,促进幼苗的成活,开花前少施轻施氮肥防止徒长,坐果后施一次追肥,促进瓜的生长。

大棚栽培施二氧化碳肥料对黄瓜增产有明显的效果。一般从果实膨大期开始施用,可以用50个大气压的二氧化碳钢瓶,在早上6-7时施放二氧化碳3分钟左右,维持浓度在800微升/升-1000微升/升。

4、田间管理

①光照管理。黄瓜喜光,春季光照不足时,适当增加棚温,增加光合作用,注意保持棚膜清洁,减少灰尘污染,以增加透光度。

②温度管理。大棚内气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幼苗定植后,棚内温度也逐渐升高,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要敞开棚门或四周通风,棚内温度降到26℃左右关闭通风口。

③湿度管理。大棚内湿度比露地高,根据黄瓜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经常刮去棚膜内侧的水珠或在棚内放置一些石灰等吸潮物质,降低棚内湿度。

④增加雌花数,提高坐果率。黄瓜幼苗2-3叶1心时,喷施乙烯利诱导雌花的形成。浓度为1.0克-1.5克乙烯利兑水10千克,每隔7天左右喷1次,一般喷2-3次。

和露地栽培相比,由于不受季节的限制,温室大棚的黄瓜种植已经成为当前黄瓜的主流栽培方式,题主提的冬季北方温室大棚黄瓜的水肥管理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广泛的问题,因为温室大棚的黄瓜栽培分为秋冬茬、越冬茬和冬春茬种植,种植期不同在冬季所处的生长期也不同,水肥管理也不同,因此应区别对待。

一、秋冬茬黄瓜的水肥管理

温室秋冬茬黄瓜一般在8月中下旬~9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旬开始采摘,元旦后拉秧。

秋冬茬种植的黄瓜前期气温较高,光照时间长,水肥供应要及时,以促进瓜秧生长。定植后9~10天浇1次水,我们称之为缓苗水。根瓜坐稳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5㎏;以后每隔5天浇1次小水,10天追1次肥。11月下旬后要控水控肥,以免因地温低、根系吸收能力弱、连续阴天低温、寡照天气等因素诱发黄瓜出现沤根现象,如果遇到此种情形,可以通过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等进行根外追肥。

二、越冬茬黄瓜的水肥管理

温室越冬茬黄瓜种植是温室黄瓜栽培的主要茬口,一般在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11月上旬定植,12月上中旬开始收获,第二年5~6月拉秧。

从采摘开始,每间隔10~15天浇水1次,结合浇水每亩冲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5~6㎏,或优质冲施肥10㎏左右。进入产瓜盛期,每亩冲施速溶复合肥8~10㎏,叶面喷施光合微(菌)肥或叶面肥1~2次,以防止叶片早衰。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在晴天上午9点~11:30追施二氧化碳气肥。具体浇水时间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植株长势确定,并把握好浇水时机,选择连续的晴天上午膜下浇温水,宜小水勤浇。浇前喷杀菌剂,浇水后几天应及时通风散湿。

冬季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傍晚和连阴天浇水,以免增加空气湿度,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以上就是秋冬茬黄瓜和越冬茬黄瓜两个不同季节种植的水肥管理,不同的茬口温度、光照等条件也使不一样的,因此在水肥管理上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