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1)土壤消毒
采用太阳热消毒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将土壤深翻,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地膜或旧棚膜。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建议在覆盖地膜或旧棚膜的同时扣棚膜,密封棚室。土壤太阳热消毒在7、8月份进行,时间至少为40天。
(2)整地及施肥
先将上茬作物根、草根铲除净,然后浅翻20~30厘米将地整平。每667米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或复合肥30~40千克、钾肥15~20千克。采用大垄双行的栽培方式,垄高30厘米,上宽50~60厘米,下宽70~80厘米,垄沟宽20厘米。株距15~18厘米,小行距30~35厘米,每667米定植8000~10000株。
(3)栽植及管理
栽植:栽植时间以9月上旬为好。根据品种不同,每667米栽苗8000~11000株。栽苗时,将苗的弓背向沟道一侧,使花序着生在同一方向,栽植数量为1穴1株,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宜。前期管理:栽后要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山地沙质壤土可灌一次透水(返青期),但在上棚膜前10天或排水较差的土壤(包括平地),一定不能漫灌。苗返青后,要及时锄草松土,并喷布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布要均匀周到,上棚升温前,要喷药2~3次。
(4)赤霉素处理
赤霉素有促进草莓生长,打破休眠和促进成熟的作用。喷赤霉素时间可在保温后至花蕾出现30%之前喷2次:第一次用1克赤霉素加水90千克,间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喷施,用1克赤霉素加水180千克。喷施时重点喷心叶,喷雾要细匀,喷施后把室温略为提高,促使顶花芽提前开花。喷施赤霉素时一定要掌握准时间,喷施过早,会把腋花芽变成匍匐茎;喷施过晚,起不到促进开花作用,只能促进叶柄生长。尤其注意不能超量喷施。
(5)温度管理
北方日光温室覆盖棚膜是在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的时候。南方塑料大棚覆盖棚膜是在平均气温降到17℃的时候。日光温室草莓从萌芽开始至第一茬果上市,生长期大约需要75~80天,营养生长期适温为30℃左右,开花期22~25℃,采果期20~25℃,各阶段夜间温度不能低于6℃。具体各发育期的温度范围,开花前:白天26~28℃,夜间不低于6℃;花期:白天22~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20~25℃,夜间5~10℃。
(6)水分、湿度管理
草莓是须根系植物,大部分根系分布在20厘米以上的浅层土壤中。由于叶片比较多,更新快,因而需水量较多,开花结果期每株草莓每天可蒸腾1千克水,一般花芽分化期土壤含水量60%为宜,正常生长期70%,结果期80%。浇水时不要直接浇冷水,最好把水放到蓄水池里存几天,待水温与地温接近时再浇。
草莓对空气湿度也有要求,生长期湿度过大容易感染病害;开花结果期湿度过大,影响受精,容易产生畸形果和发生病虫害。一般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
(7)光照要求
草莓虽然喜光,但属于短日照植物。草莓在苗期和结果期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从光合作用角度讲,日照时间越长越好。但草莓在花芽分化期间对日照长度有严格要求,这个时期日照在12小时以下、8小时以上最好。温室草莓覆膜后花芽分化基本结束,初冬季节光照不足,可采用电照补光措施,在前坡后1/3处每2米垂一个60至白炽灯,距地面1.5米,盖帘后照至22时即可。
(8)土肥管理
草莓从移栽进温室到开始结果,生长期很短,需要养分很多,除施足底肥外,还要通过地下追肥和叶面施肥予以补充。追肥:第一次在顶花序现蕾时,第二次在顶花序果膨大时,第三次在顶花序果采收时,第四次在顶花序果采收后期;以后每隔15~20天追肥1次。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肥料中氮、磷、钾配合,液肥浓度以0.2%~0.4%为宜。叶面追肥:喷施的叶面肥可用0.3%尿素或者磷酸二氢钾,喷施3~4次即可,间隔时间10~15天。喷施时间可在下午2时以后,以利于增加肥效,应注意避开花期。
(9)植株管理
每天要巡视检查,及时将匍匐茎和衰老叶、病害叶摘除,功能叶每株留10~12个,防止消耗养分,也有利于通风透光。掰芽: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两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去花茎:采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
(10)花果管理
授粉:草莓属于自花授粉,如能人工补充授粉,果个增大,畸形果减少,可进一步提高产量。补充授粉方式有3种:一是品种搭配授粉,一个温室可栽2~3个品种,互相授粉;二是人工辅助授粉,在开花旺季,可利用放风、人工点授、用扇吹等借助外力授粉;三是养蜜蜂授粉。每667米可养一箱蜂,利用蜜蜂授粉,打药时将蜂箱搬出,以防药害,并在放风口加遮纱网,防止蜜蜂飞走。
疏花疏果:每株草莓一般有2~3个花序。杜克拉最多的可达6个花序,一般每个红花絮可着生7~20朵花。高级次的花开得晚,往往不孕,成为无效花或为小果。所以,在开花前的现蕾期,最迟不能晚于第一朵花开放。把高级次的花蕾适量疏除,使养分集中,让留下的果整齐、果个大、质量高。疏果是指在幼果时期及时疏除畸形果、病虫果。根据试验,1个花序最多留7个果,则产量较高。
果下垫草:果实膨大后逐渐下垂在地面上,容易造成果面不卫生或地下害虫咬果与烂果。在草莓结果期将梳理好的稻草或者芒苇、山草等4~5棵平铺在花下,用来托果。
1、中耕与施肥。中耕松土,利于有机物分解。11月至12月应浅中耕3次。初花期与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5千克。
2、花芽分化前期的管理。9月上旬移栽的草莓苗,除及时补充水分外,应加盖遮阳网遮荫。网离地面1.2 米,便于人员操作。要及时摘除枯叶、老叶及腋芽和匍匐茎,保持5-6片叶。花芽分化需较低温度和短日照,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草帘)。通过揭与盖草苫的操作过程,人工造成短日照的条件及较低温度,促进顶花序和腋花序的分化,时间有月余。
3、灌排方法。在开花与浆果生长初期,分别灌水1次。宜用沟灌,使水灌到沟高2/3处为好,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
若天旱,应5-7天灌水1次。用橡胶管前端套上一段金属管进行穴灌,既省水,又能保持畦土疏松。秋季多雨时,应及时排水。草莓园四周应早做排水沟道,使棚内畦沟水能排尽。
4、加盖塑膜。10月至11月上旬,是草莓花序分化期末,可撤除遮阳网。江准地区,“立冬”后盖地膜,“大雪”前覆盖大棚膜,使棚内气温保持在28-30℃。“暖冬”年份,“冬至”时节加盖中棚塑膜。“冷冬”年份则应同时盖上大、中棚塑膜。总之,“小寒”至“大寒”时节,棚内气温应保持在25℃以上,至少也在23℃以上,只有满足以上气温,草莓才能正常生长。
5、通风操作。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棚内空气湿度以60%--70%为好。因此,当棚内气温超过30℃时,应通风。11月至12月应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揭开大棚及中棚两头塑膜通风。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也应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花期棚内放养蜜蜂,可在大、中棚两头另做尼龙丝网,便于顺利通风。大棚通风的另一作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
6、采收。草莓苗开花、坐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时间约 30天。草莓浆果成熟后,应分批采收上市。一般亩产草莓1500千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