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ddt对人类发展史的贡献

DDT(滴滴涕)学名叫做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属于有机氯农药。它早在1987年就被奥地利的一位名叫蔡德勒(Zeidler)的学生发明出来,但是直到1939年,DDT才开始被广泛应用。

ddt对人类发展史的贡献

20世纪30年代,当时世界各国的农林虫害肆虐,苍蝇、虱子、蚊子等害虫会引起疟疾、霍乱、斑疹等传染性疾病。1935年,瑞士生物化学家保罗米勒为了解决粮食严重短缺以及伤寒疫情等问题,开始寻找“理想的触杀性杀虫剂”。

关于霍乱漫画

到了1939年,米勒发现DDT能够有效灭杀蚊子、虱子和作物害虫。而这一个成果也经过了瑞士政府和美国农业部试验,证实非常高效以及安全,甚至可以直接用在人的身上。

而DDT最高光的时刻,则是在二战时期。在引入DDT之前,因为疟疾,斑疹伤寒,黄热病,等疫病已经导致全球数以百万计人类死亡。

在温热的太平洋战场上,受这些疫病的影响就更大了。所以为了消灭蚊子、虱子等传播源,人们便将DDT应用到战场的消毒中,比如像美国海陆军会让新兵入伍时,全身都要用DDT来进行消毒。

当时人们用DDT消毒

因此当二战结束后,人们不管是在预防传染疾病还是在防止农林虫害,都非常依赖DDT,甚至拥有了“万能杀虫剂”的称号。

为了表彰保罗米勒在防止传染病方面的重要贡献,1948年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