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资料碧螺春
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适合用于家庭办公用茶。
碧螺春属于六大茶类中的绿茶,驰名中外,在唐朝时就被誉为贡茶。好的碧螺春茶叶芽幼嫩,是绿茶中的珍品,在茶叶上也有许多白色的小绒毛,色泽翠绿油润,开水冲泡开之后,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由于碧螺春茶树与果树是间作种植,茶叶还带有天然的花果香。
碧螺春属于绿茶
碧螺春的产地在苏州吴中太湖的东、西洞庭山,这里是碧螺春茶的原产地以及主产区,所以被称为洞庭碧螺春,且只有洞庭山山生产的碧螺春才叫洞庭碧螺春。注意不是湖南的洞庭湖。
碧螺春分级
洞庭碧螺春的品级和采制时间有着极大关系,如果遇到温暖的早春,采摘得到春分之前的碧螺春,被称为分前茶,此时的分前茶尤为名贵。
过了春分,在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被称之为上品。
在谷雨之前采摘的虽然比清明前的稍微逊了点,但是也还是属于佳品。
过了谷雨之后,温度开始升高,之后的碧螺春茶叶就生长的很快,绒毛较少,且体型也变得粗大,都被称之为炒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