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DDT有哪些副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有效地消灭了传染病的媒介——体虱和跳蚤等,防止了疾病的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控制意大利那布勒斯城斑疹伤寒的流行,和在地中海地区、印度、东南亚等地区防治疟蚊方面都战功赫赫。

DDT有哪些副作用?

在农业上,DDT能杀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和蔬菜等的许多害虫。它还能杀灭蚊蝇,在医疗上也有极大的用途。

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发现了因大量使用DDT之后的一系列副作用了。

首先,一些害虫、病原菌对包括DDT在内的许多药物产生了抗性,这就使用药剂量要加倍甚至加几倍,而且还要重复防治。这样,就造成对环境更大的污染和对生态更大的破坏,因为DDT对热较稳定且挥发性小,不易被生物分解,容易残留积累下来,通常最多可在土壤中存留20年。

其次,它杀死了许多害虫的天敌,从而使某些本来危害不严重的昆虫或螨类,上升为重要害虫。

再次,它的长期残留性致使农产品、水产品、家禽家畜都有不少的残留积累,而由此可进入人体危害人的肝脏、脂肪等组织,使人慢性中毒。例如,1976年美国洛杉矶动物园的小河马突然全部死亡,就查明是农药厂排出的DDT废液造成的。又如,1997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DDT具有与雌激素相似的作用,可使男性“非男性化”,从而出现雄性退化。再如,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在中国一些地区妇女的乳汁中含有DDT、六六六等有毒物质。DDT还可使胎儿畸形、发育不良或死亡。

最后,污染土壤和水域,严重破坏生态。

为什么近年来开始停止使用和生产有机氯农药?

鉴于DDT的副作用,人们终于决心告别这把双刃剑:自美国率先在60年代起禁止用它作杀虫剂以后,包括瑞典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从1970年起陆续禁止;中国也在1983年颁布法令,把它列入禁用农药。而在2004年5月17日联合国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通过了“禁用化学药物黑名单”(即“肮脏的12种化学物”),其中就有DDT。

有机氯农药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以苯为原料的有机氯农药包括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六六六的高丙体制品林丹,DDT的类似物甲氧DDT、乙滴涕,也包括从DDT结构衍生而来、生产吨位小、品种繁多的杀螨剂,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杀螨酯等。另外还包括一些杀菌剂,如五氯硝基苯、百菌

清、稻丰宁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有机氯农药包括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碳氯特灵等。此外以松节油为原料的莰烯类杀虫剂、毒杀芬和以萜烯为原料的冰片基氯也属有机氯农药。

常用的有机氯农药有下列特性。(1)蒸气压低,挥发性小,所以使用后消失缓慢。(2)一般是疏水性的脂溶性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大多低于0.000001,个别象丙体六六六,水溶性虽较大,但也小于0.00001。这种性质使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不可能大量地向地下层渗漏流失,而能较多地被吸附于土壤颗粒上,尤其是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因此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滞留期均可长达数年。(3)氯苯结构较为稳定,不易为生物体内酶系降解,所以积存在动、植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分子消失缓慢。(4)土壤微生物对这些农药的作用大多是把它们还原或氧化为类似的衍生物,这些产物也象其亲体一样存在着残留毒性问题,例如DDT的还原产物DDD、环戊二烯类的环氧衍生物、DDT的脱氯化氢产物DDE等。个别的如丙体六六六由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它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比DDT、环戊二烯类、乙体六六六等异构体都短。(5)有些有机氯农药(例如DDT)在水中能悬浮于水层表面。在气水界面上DDT可随水分子一起蒸发。在世界上没有使用过DDT的区域也能检测出DDT分子便同这种蒸发有关。

有机氯农药由于具有这些特性,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作用,造成农药公害。目前有机氯农药的危害主要是指DDT,六六六和各种环戊二烯类等品种。

有机氯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能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大,所以在脂肪中蓄积最多。蓄积的残留农药也能通过母乳排出,或转入卵蛋等组织,影响子孙后代。

出自----安全工程大辞典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