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产生土壤盐渍化,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

盐渍化是由于灌溉时没有排水设施,导致地下的盐分随水到达地面,水蒸发后,盐分被留在地表。秦国时期修的郑国渠就是由于缺乏排水设施导致盐渍化,并加上年久失修最终废弃。

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产生土壤盐渍化,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

从这句话上可以理解:

1、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这个很好理解。

2、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由于开采的地下水含盐量相对较高,但不足以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可是没有排水设施,这些盐分不断在地表积累导致土地盐渍化。

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导致土地盐渍化。由于宁夏平原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在地下水浅埋地段,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蒸发而不断向地表迁移聚集。同时由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矿化程度控制着土壤盐分的分布,因此,水文地质条件成为盐渍化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埋深条件下,高矿化水分布区盐渍化程度较重;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埋深是盐渍化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位埋深越浅,矿化度越高,盐渍化程度越重。这是宁夏平原原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盐渍化。目前许多地方大量开垦荒地,利用高矿化地下、地表水资源灌溉,最典型的如民勤一带开采高矿化度水灌溉,使土地不断积累盐分,逐渐发生盐渍化。同时在三大水系流域,灌溉方式仍为大水漫灌,在排泄不畅时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耕地不同程度产生盐渍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