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生物多样性抑制茶园害虫
有机茶的生产过程中是不能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化学农药的!
有机茶园的害虫治理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1)栽培防治:加强茶园的栽培管理,创造一个有利于茶树生长而又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如在采茶季节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减轻蚜虫、小绿叶蝉等为害(这些虫子正好也喜欢嫩叶,及时采摘就是在抢了它们的食物)
2)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例如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种类,从而形成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原始森林里很少能出现某种害虫大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3)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措施与(2)有相通的地方,除此之外,还可以人工释放天敌,来防治害虫.
4)物理防治.例如采用杀虫灯诱杀、用黄板诱杀有翅蚜虫等.
5)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有机茶园不是一点农药都不能用,主要看这个农药是什么,因为现在农药的概念与过去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六六六、滴滴涕呀之类的化学合成农药.现在的出现了一些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成分,能起到杀虫或者驱虫的目的,比如印楝素,就是从印楝这种树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喷上印楝素的叶片,有些昆虫就不喜欢这个味道了,就不会吃这个叶片,从而起到防治作用(如同面包沾了醋也没人喜欢吃一样^_^)
补充说明一点:有机茶园和有机茶是需要相关部门认证的,有一套建园和生产、加工的标准,该标准里规定有机茶的生产过程中只能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一、加强农业防治,优化生态环境
1、选育抗性品种:选品种时,除考虑其产品质量水平,茶类适应性外,还应考虑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程度。如庐山云雾茶区选用的品种是:龙井43、上梅州、庐山群体种等,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虫性强。
2、合理修剪和台刈:修剪和台刈对许多茶树病虫害有抑制作用。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和重修剪,其修剪深度分别是3~5厘米,10~15厘米和离地面40厘米。轻修剪可以把茶蚜、茶梢蛾、茶叶蝉和茶橙瘿螨等栖集于茶冠表面的害虫剪去,每年可在早春惊蛰前后进行。深修剪和重修剪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茶毛虫、茶尺蠖及长白蚧、龟甲蚧等为害严重的茶园,要及时采取深剪和重剪,甚至进行台刈彻底防治,剪下的枝条要及时清出茶园,集中销毁。
3、施肥、深耕相结合:茶园施用基肥与中耕深耕同时进行。每年9~10月在茶行间深耕30厘米,根系培土5~7厘米,同时施用经过充分熟化的有机肥。深耕可以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害虫、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亡。 另外,及时采摘,抗旱保湿,疏枝清园等农业措施,也可以减少茶园的病虫发生。
二、应用物理防治,降低害虫密度
1、灯光诱杀法。茶园害虫趋光性较强的种类 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叶斑蛾等。灯光引诱效果最好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佳多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其次是日光灯和白炽灯。每年在害虫发生期,东方红杀虫灯每50~60亩装一盏,20~30瓦的黑光灯每10亩装一盏进行诱杀,根据诱杀的害虫种类、数量进行测报和分析。
2、嗜色诱杀法。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进行诱杀,如茶尺蠖初孵幼虫对**、茶蚜对黄绿色、茶黄蓟马对**和绿色、茶假小眼小绿叶蝉成虫对琥珀色都有趋性。可以在茶园行中安装害虫喜爱颜色的纸片,每天及时收集纸上的害虫集中杀灭,或在纸片上涂上触杀作用的农药。
3、人工捕杀法。人工捕杀是传统的捕杀方法,利用害虫的栖息场所或特殊习性进行捕杀。如茶毛虫以卵成堆产在茶树叶背越冬,可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摘除叶背越冬卵块,其幼虫1~2龄群集在叶片背面,被害状明显极易发现,可以将带虫的枝叶剪下,就地踩死。又如蓑蛾类常有为害中心,被害状明显,可在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随手摘除虫囊。 昆虫习性还有很多有待开发和利用,如昆虫性激素的利用。
三、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资源
1、以益虫治害虫。如:绒茧蜂防治茶尺蠖和茶细蛾、黑卵蜂防治茶毛虫、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以及异色瓢虫防治茶蚜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2、以有益微生物治害虫。常见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应用广泛。
四、限制化学防治,实现无公害生产 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无公害茶叶类型来确定化学防治方法。
1、绿色食品A级的茶园。防治病虫草害时,应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来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同时,限制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做到:①合理选用农药;②安全使用农药;③提高农药使用技术。禁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等。
2、绿色食品AA级(有机茶或出口茶)茶园。在此茶园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助剂。只允许有限制地使用一些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常见植物源农药有鱼藤酮、楝素、烟碱;微生物源农药有多氧霉素、苏云金杆菌、茶尺蠖、茶毛虫NPV病毒制剂;矿物源农药有硫酸铜、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