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的缩果病是什么症状怎么治
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北方枣区称为“烧茄子”病,重庆永川、四川眉山均有发生,北方枣区普遍发生。
(1)症状 主要侵害果实。果实受害后,多在腰部出现淡**水渍状斑块,边缘呈浸润状,清晰。随后病斑变为暗红色,无光泽。有的病果从果梗开始有浅褐色条纹,排列整齐。剖开果皮,果肉呈浅褐色,组织萎缩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延伸,味苦。后病部转为暗褐色,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故称缩果病。果柄受害后呈暗**,提前形成离层,枣果提前脱落。
(2)病原 欧氏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4~0.5微米×1微米。周生鞭毛1~3根,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3)病害循环及流行 病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果面摩擦造成的伤口侵入为害,害虫为害果实造成的伤口也可使细菌侵入。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果实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果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果实变红时(着色期),果肉含糖量18%以上、气温23~26℃时,该病进入发生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最易流行暴发成灾。
枣树品种不同,其发病程度不同。梨枣、木枣和灵枣最易感病,金丝枣、冬枣、灰枣和鸡心枣较易感病。
(4)防治方法①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枣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增强树势;科学喷洒“天达2116”、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③根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条件,决定防治适期。一般年份可在7月底或8月初喷洒1000倍果树专用“天达2116”+600倍氟派酸药液(或分别掺加1000倍百痢停、1000倍天达诺杀、150单位/毫升的卡那霉素等)后,每隔5~7天喷洒1次。交替用药,连续喷洒2~3次。喷药时可结合防治虫害加入1500~2000倍25%灭幼脲3号,或2000倍天达虫酰肼,或3000倍2%天达阿维菌素药液消灭虫害。
缩果病的发生程度与我们所栽培的枣树品种也有很大关系,像灰枣,婆枣,梨枣,木枣等多发,而九月青,齐头白,马牙枣等比较抗缩果病。金丝小枣虽然发病轻,但浆烂病,黑疔病等与缩果病原相似,只是发病症状不相同而已。
前几天碰到一个顾客,想起他的枣树去年曾经得过枣缩果病,来买过药治疗过,不知道今年还有没有发生。经询问得知,今年他的枣树没有发生缩果病,说他用了我给的法子还行。
像我们这里的枣树不多,仅有零星栽植,主要是一些鲜食枣,由于栽培少,果农在管理上也用心少,每年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病虫害,其中枣缩果病就是常见病害之一。
枣缩果病也叫枣铁皮病,黑腐病,干腰缩果病,褐腐病等,果农习惯称之为雾落头等,是枣树上目前较为严重的果实病害。
1,症状表现
枣子感染病害后,初期在果肩部或腰部出现淡**的斑点,进而呈淡**水渍状斑块,边源并不是太明显,后来病斑逐渐变色,呈暗红色,并失去光泽。
掰开枣果你会发现,里面的果肉已有淡绿色转变为土**,果实干缩失水,萎缩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大量的病果脱落,瘦缩,味苦,没有甜味。
2,发病规律
枣缩果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可在枣树的落果,落吊,落叶,枣股及其他枝条,树皮等部位越冬。
从6月下旬到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到9月下旬,在条件适宜时大量发病,一般是在枣子的白熟期出现缩果的症状,着色期是发病的高峰期。
枣缩果病的发病适宜条件与降雨有很大关系,高温,高湿,阴雨绵绵或晚上下雨白天晴等有利于该病的流行,空气湿度大的大雾天气等也适合发病。
缩果病的发生程度与我们所栽培的枣树品种也有很大关系,像灰枣,婆枣,梨枣,木枣等多发。
,而九月青,齐头白,马牙枣等比较抗缩果病。金丝小枣虽然发病轻,但浆烂病,黑疔病等与缩果病原相似,只是发病症状不相同而已。
3,防治措施
第一,加强枣树的管理,如合理施肥浇水,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等,合理用药,增强树势,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
第二,搞好枣园的清洁管理,早春刮树皮,清扫落叶,落果等,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
第三,药物防治枣缩果病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在枣树发芽前,树体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从幼果期开始,每隔7-10天,树冠交替使用多菌灵,大生M-45,代森锰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土霉素,琥胶肥酸铜,大蒜油等杀菌剂。同时注意介壳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去年那个客户就是从冬季和早春用石硫合剂开始防治越冬病菌,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多菌灵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交替使用,减少病源基数,可有效控制缩果病的发生。据他说,今年看来缩果病是不会发生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2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