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北方竹笋怎么种植

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夏季短暂,但是种竹笋并不是一项难事。以下是北方种竹笋的基本步骤。

北方竹笋怎么种植

1. 竹笋品种选择

北方地区因气候干燥,不利于竹子萌发,所以要选择适合北方地区种植的竹种。北方气候较为适合种植草木竹种。如果您刚刚开始尝试种植,建议选择南山竹等易于生长的品种。这些竹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产量,可供您在北方地区生产竹笋。

2. 竹笋苗木的选购

在选购竹笋苗木时,您应该选择有品牌、信誉较好的苗木种植基地进行选购,以确保购买到质量优异的苗木。竹笋苗木要购买健壮的苗木,叶子上没有蚜虫或病虫害,根系发达的竹苗。

3. 竹笋种植的时间

北方地区的气候寒冷,竹笋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北方的竹笋种植用苗木要在春天或秋天种植。如果种植标准地区的竹笋和有机竹笋的种植时间因地区和时间略有不同。

4. 林地选择和处理

竹笋栽种地宜选择土壤良好、排水性好、较阴凉通风且肥沃的地方。若选在靠背风、水分不足或土壤排水不良的地方,虽然可以生长,但营养价值和口感不能达到运作标准。

建立竹林时,要先清理杂草、树枝及其他障碍物,保证栽种的竹苗周围一定的空间,方便竹苗正常生长,并要在栽植前肥壤改良。

5. 竹笋的种植技巧

(1)准备土壤

在准备土地时,地面要平整,并且必须深耕和施用足够的肥料。如果土质较差或者缺乏有机物,可以在种植前进行肥沃改良。

(2)栽种

用锄头或手动铲挖一个深度约十公分,长度约为二十公分的沟。把竹笋苗插入沟中,与地面齐平。中间应该给足够的宽度,以便不断增长的竹笋。

(3)浇水

种植后,在竹苗根部与土壤之间孔隙中浇水。为了保持湿润,可以覆盖一层草皮或覆盖杂草。

6. 常见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竹笋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病虫害、干旱等。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可以进行预防和处理。

(1)病虫害的预防

应注意竹笋和竹苗的健康情况。特别要保持干燥和清洁的环境,不要堆置杂物并妥善清理。

(2)干旱的预防

在竹笋生长期间,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如果环境干旱,需要增加水的浇灌量。如果长时间没有雨水,可以采用滴灌或喷雾来供水。

总之,北方地区的气候虽然不同于南方,但只要掌握正确的竹笋种植方法,就能在北方地区种植出优质的竹笋。

北方竹笋种植主要分为选地、施肥、栽植、管理和收获等环节。

首先,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因为竹笋对土壤要求较高。其次,在土壤中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竹笋的生长。然后,选用健壮的竹笋苗进行栽植,将其根部埋入土壤中,并保持适宜的间距。接下来,根据竹笋的生长情况进行管理,包括浇水、除草、修剪等,以促进竹笋的健康生长。最后,在竹笋生长期间,根据需要定期采摘成熟的竹笋,注意保持竹笋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竹笋种植的关键在于选地和施肥。土壤肥沃和良好的排水能提供竹笋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竹笋的生长发育。施肥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满足竹笋对养分的需求。选择健壮的竹笋苗能保证栽植后的生长状况良好,间距的合理安排有利于竹笋的通风和光照,有助于竹笋的生长。管理工作的做好,如适时浇水、除草和修剪,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竹笋的健康生长。定期采摘成熟的竹笋不仅可以保持竹笋的品质,还能为种植者带来经济效益。

此外,北方竹笋种植还需考虑气候因素。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需选用适应寒冷气候的竹种,或采取保温措施。竹笋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日照,因此种植时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块,并注意防止霜冻和寒害。综上所述,北方竹笋种植的关键在于选地、施肥、栽植、管理和收获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和操作,以确保竹笋的良好生长和品质。

在竹林底层清理出一定面积的地面,然后挖坑或铲土,放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后,种植母竹笋。竹笋生长过程中也需要及时除草、松土,同时进行适量施肥。要注意的是,竹笋受虫害、病害的影响较大,需要加强防治工作。

竹笋种植适宜在立春前后进行,选好种植园地后要先挖穴,并在穴底施入基肥,之后将适宜品种的竹笋母竹栽种进去即可,种植好后要浇一次定根水,养护竹笋母竹时要定期除草松土和施肥,这样到了春天它就能长出竹笋。

生长环境

1.1 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高寒地带,气温-33℃,冻土层厚度达1米时,仍可安全越冬,产量虽低,但质量较好。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 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

休眠期极耐低温。春季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嫩茎开始伸长;15~17℃最适于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细弱,鳞片开散,组织老化;30℃嫩芽伸长最快;35~37℃植株生长受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

芦笋每年萌生新茎2~3次或更多。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茎供食用,其生长依靠根中前一年贮藏的养分供应。嫩茎的生长与产量的形成,与前一年成茎数和枝叶的繁茂程度成正相关。随植株年龄增长,发生的嫩茎数和产量逐年增多。随着根状茎不断发枝,株丛发育趋向衰败,地上茎日益细小,嫩茎产量和质量也逐渐下降。一般定植后的4~10年为盛产期。

1.2 土壤

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 为5.5~7.8 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为适宜。

1.3 水分

芦笋蒸腾量小,根系发达,比较耐旱。但在采笋期过于干旱,必然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芦笋极不耐涝,积水会导致根腐而死亡。故栽植地块应高燥,雨季注意排水。

北方竹笋无法种植,竹笋适合南方生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3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