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哪个地方产的最好吃
猕猴桃蒲江县的最好。
四川蒲江这个地方,一年中有很长时间是雨季,降雨量比较充沛,且土壤肥沃,给猕猴桃果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人甚至拿它和“世界猕猴桃之都”新西兰的特普克相比,认为这两个地方的水土特点极为相似。
蒲江产的猕猴桃主要包括2个品种,分别是“金艳”和“红阳”。金艳猕猴桃属于黄心猕猴桃,硬度大,肉实汁多,比较耐放。红阳猕猴桃属于红心猕猴桃,种子周围的果肉呈放射状的鲜红色,果肉甜度非常高。
猕猴桃种植方法
1、种植时间
南方地区比较温暖,冬季基本不会出现结冻现象,在秋季雨期的时候进行种植,北方地区一般在猕猴桃苗木休眠期进行种植,即早春3月份之前或猕猴桃落叶后萌芽前种植。
2、整地施肥
整地一般选在雨后土壤比较疏松的时候进行,这时进行深翻的效果会比其他时候好,在深翻过程中施入农家肥作为基肥,每亩地施量在250千克以上,深翻完后挖出深度和宽度在30厘米左右,行距在3米左右的排水沟,将挖出的土壤堆积在垄中间,做成两边低中间高的瓦背形。
3、种植方法
因为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传粉由雄树负责,结果由雌树进行,所以在种植的时候,需要将雄树和雌树按1:6或1:8的比例均匀分散,保持3米株距和4米行距。
4、土壤管理
猕猴桃的土壤管理有深翻改土和中耕除草,深翻改土一般和施基肥结合,种植1至2年后在植株根系外围深翻挖出施肥的沟,等到清园或修剪结束后,将除沟以外的土壤深翻20至30厘米,中耕除草耕作深度在10至15厘米,春季在树盘附近浅耕,夏季6至7月除了在树盘附近浅耕,还要进行除草。
5、施肥管理
对猕猴桃幼树施肥应少量多次、薄肥勤施,最好采用堆肥方式,在与根部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挖浅沟施入并封土,每年施3次肥和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苗木萌芽期,每株追施4斤氮磷钾复合肥,第2次追肥在苗木生长期,按照苗木生长状态施复合肥,在果树采收后施入40斤有机肥和3斤磷肥。
6、水分管理
因为猕猴桃根系分布较浅,所以土壤过于干燥和过于湿润都不利于植株生长,并且猕猴桃喜欢湿润的土壤,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下,如果土壤过于干燥,叶子容易枯萎和凋谢,新梢也会因为缺少水分而停止生长,所以对猕猴桃进行水分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土壤干燥时要进行灌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却不潮湿的状态。
广西梧州藤县和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一、和平县农村土地征地标准是什么?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土地有八类、九类、十类土地三种: 八类区片区片范围:阳明镇。 补偿标准:耕地:38133/亩;园地;29333元/亩;林地:13800元/亩;养殖水面;39600元/亩;未利用地:11733元/亩。 九类区片区片范围:彭寨镇、下车镇。 补偿标准:耕地:35067/亩;园地;27000元/亩;林地:12000元/亩;养殖水面;36400元/亩;未利用地:10800元/亩。 十类区片区片范围:贝墩镇、东水镇、长塘镇、优胜镇、公白镇、俐源镇、大坝镇、林寨镇、上陵镇、合水镇、礼士镇、青州镇、热水镇、古寨镇。 补偿标准:耕地:31333/亩;园地;21733元/亩;林地:10500元/亩;养殖水面;32533元/亩;未利用地:9667元/亩。 爱土 征地拆迁律师 团提醒各位被征收人: 以上补偿标准仅包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不包含被征收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照本地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该标准为保护性标准,根据国家征地相关立法精神,征收农民土地补偿,以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为宜,其次,因对土地利用较好,而使土地年产值远高于区委平均产值的,如在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利用农用地开展特殊种植、养殖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获得更高补偿。 二、征地补偿标准是是什么 征地补偿标准是指在市镇行政区的土地根据政府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范围内,依据土地类型、土地年产值、土地区位登记、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等因素,再依据片区划分用于 征地补偿 综合计算的标准。 拆迁补偿 标准的调整由市县人民政府公布。我国法律规定各地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如今实施的征地补偿标准已超过规定年限的省份如未及时调整,将不予通过用地审查。 各类具体的价格补偿标准由区县物价局依据当地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等情况进行定价。
和平镇和平镇位于藤县西北部,东、南面与蒙江镇相邻,西与平南县丹竹镇交界,北连太平镇。1957年前属第九区(曾称蒙江区)管辖。1958年成立和平乡,又名和平公社。1963年改称和平区,1968年复称为和平公社,1984年改称和平乡,1990年10月又撤乡设镇沿至现今,因镇驻地得名。 镇政府驻地离藤县县城 55公里,至梧州市 85 公里,距南宁市36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人口面积 全镇现有1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8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75223人, 辖区总面积17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41亩,其中水田32,208亩。 自然环境 和平镇地属丘陵,和平、石桥两个小盆地,土地比较平坦,土质肥沃。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发源于蒙山县的屯江(蒙江)从太平镇安福村入境,流经新良、木依、石桥、屯江、志成、新平、平竹、榄莫、都坡等十一个村街,然后流入蒙江镇,境内流程25公里。较高的山北有皇帝殿,海拔414.4米;西有鸡笼崖,海拔438.9米。 水利设施 较大的水利工程有和平电站,有发电机6台,电站装机容量6750千瓦,每小时发电7000瓦。还有1970年兴建的罗意滩“七一”泵站,两站有效灌溉面积11000亩,座洞水库蓄水量为315万立方米,可灌溉屯江、座洞、志成、新平、陈塘、龙塘、双垌等七个村的农田6000多亩。境内另有星罗棋布的山塘水库43座,田头水井1760口。 经济情况 农业 农业是全镇的主要经济来源。90 年代中后期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优化种植结构,采用“立体种植技术”,实施“万亩亿元工程”,使全镇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种植面积广,产量高,质量好。2006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为41600亩(两造),总产量达2080 吨,优质稻种植比例达80%以上。还有特色农产品香芋、粉葛、肉姜、西瓜。香芋个大皮薄,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甘香醇美;粉葛肉粘稠细腻,清香爽口,营养健身;肉姜色泽鲜亮、肉质细嫩、辛辣弥香、爽脆可口;无籽西瓜外型美观,汁多渣少,爽脆蜜味。这四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形成了和平的品牌。另外,屯江鱼苗、鸡咀坡养鳖、双垌杨桃、平溪萝卜、练村冬瓜、官罗蜜柑等,也各有特色,深受广大顾客商家的喜爱。 畜牧业 以养殖猪、牛、家禽为主。和平镇千家万户饲养的咀黄、毛黄、脚黄的三黄鸡,体形美观,体重适中,肉质香甜可口,是和平一大名产,是两广和港澳餐桌席上佳肴,是藤县活鸡出口的主要基地。和平镇的养猪业,品种优良,防疫保障,饲养得法,肥瘦得当,猪源充足,客户欢迎。镇食品站、畜牧站、个体收购户外运广东等地的活猪,每年都有三四万头。近年来,由于政府大力宣传推广科学饲养方法,扶植专业养殖户,畜牧业迅速发展。2006年生猪存栏 7.8万头,牛存栏 0.3万头,家禽存栏 28.4万羽,水产品年产量2175吨。 林业 主要以松树、杉树为主,至2006年年末,全镇有林山地 9316.8 公顷,林木蓄积量11.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61.8% ,年产松脂可达130 万斤;竹子主要种植篙竹,每年产竹10万根。龙眼、荔枝种植面积2.8万多亩,每年盛产龙眼、荔枝 160万斤。 乡镇企业 70年代以前,乡镇企业主要是林场、红砖厂、罐头食品厂等社队企业。1991年以来,随着建筑、养殖、交通运输业的兴起,成立了农牧公司、饲料厂、建筑公司、加油站等集体企业,引进外资改建红砖厂,开发重晶石矿。同时,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等非公有企业,积极引导农民从事第三产业,商品流通队伍不断壮大。 现已形成了以实用油、豆奶、水酒等为主要产品的农副食品制造业;以粉葛、姜干、桂圆肉(干)、白菜干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重晶石为主的矿山开采业;以红砖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以贩运香芋、西瓜、粉葛、生姜、生猪等大宗农副产品和建材、百货、杂货、五金、布匹、成衣为主的商品流通企业。全镇现有大型沙砖厂一间,红砖厂一间,竹业制造厂一间,电子厂一间,石场四个,商业、饮食、服务、加工业等方兴未艾。 交通 和平镇有省道、县道、乡道纵横交错,陆路水路交通繁荣。容(县)太(平)三级油路横贯境内北部,蒙(蒙江镇)大(和平镇志成大平岭)公路从全镇中心地带穿过。90年代以来,全镇大力发展交通事业,至今共投入资金125万元,投入6.6万工日修路。全镇修筑四级公路3条共21.5公里,等外公路5条共26.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水路交通主要是沟通屯江两岸的横水渡船。全镇现有渡口九处共16条船。义渡有练村、都坡、广村、五屯共四只船。竹村还建有联营渡口码头,可载中拖以下机动车过江。 邮电通讯 1992年起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在和平街开始有有线电视,累计投入资金70多万元,覆盖率达到80%,普及率达60%以上。至1999年末,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有电视主干线路共65.5公里,放大器161只,发展有线电视2000多台(户)。1993年,开始通程控电话、无线电寻呼。1994年有移动电话通讯。至1999年,全镇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至 2006 年,移动通讯网已覆盖全镇;全镇固定电话用户有7054 户;电信宽带用户也已达到158 户;全镇的大多数村,已经开通宽带上网业务。 科教文卫 教育 解放前,全镇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和平中心小学,下辖和平、新平、陈塘、龙塘、双垌、新塘、都坡、榄莫、平竹等小学。各村小学一般都设在破庙或私宅里。 1969年秋,各村小学均办成完全小学。全镇办3所中心小学,即和平中心小学、石桥中心小学、新塘中心小学。1958年,办起第一所中学——和平农中。1960年秋,又办起和平初中,1969年将和平农中改办为和平高中,1979年又改为和平公社初中。1981年增办和平联中,石桥联中和新塘联中。 为了更有利于“普九”和人才的培养,1997年和1998年分别撤消了和平三中和和平四中,只开设2所初中,即和平一中和和平二中。全镇现有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2所,小学18所,成人中心校1所,在校初中生 4000多人,小学适龄在校生14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中小学教职工824人,具有本科学历 58 人,大专学历275 人,中师以上学历475 人。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起中小学教学楼43栋,宿舍楼7栋,共5万多平方米,全镇52个教学点。1979年扫盲工作通过梧州地区验收1986年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1998年4月该镇普九已通过自治区验收,1999年12月,该镇“普九”再次通过自治区验收。 卫生 解放前,群众求医多为民间医生。1958年成立和平卫生院,当时有职工12 人,资产约3000 元。目前,和平镇卫生院下属有石桥分院、街门诊分部,在编职工28 人,其中医生 17 人,护士6 人,技师 1 人,药剂师1 人,工人3人。设有内、外、妇、儿科门诊及留医部,医技部(包括化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X光室),防保科注射室,中西药库及药店等医疗、预护、妇幼保健科室。 全镇18个村街均开设有卫生所,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0%以上。自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来,我镇参保农民人数连年递增,2005 年,参保人数为 42308 人,占全镇农村人口的 60 %,至2006年,我镇参加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农民达到了51752人,占全镇农村人口的82%。 文体 传统民间艺术舞狮、采茶、山歌、牛歌戏、木偶戏等异常活跃,拥有民间业余剧队5个以上。全镇设有文化站1个,广播站1个,各村设有文化室,镇、村开设有篮球场、桌球室、乒乓球台等各种文体活动场所。逢春节、元旦、国庆等喜庆节日,都会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桌球赛、文艺晚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风土 有都坡文笔塔一座,坐落在都坡村练村自然村。此塔形似写字的毛笔,故称文笔塔,是全县唯一保护完好的塔文物,该塔建于公元1783年(清代),塔高6米,为3层青砖木结构的尖顶宝塔是和平镇的一大景观,有“文远宏开创伟业,笔花大放育英才”之感。塔第一层门匾书“文远宏开”,第二层门匾书“文昌阁”,第三层门匾书“魁星楼”,均配对联。塔内雕梁画栋,绘以壁画,每层飞角重檐,雅观别致。塔矗立屯江河畔,瞻赏别有情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3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