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发现茶叶的神农氏

神农氏在《 经》里的登台,早在《六之饮》中就开始了,在这一章里,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发现茶叶的神农氏

<img p=""

神农氏是谁,为什么说饮茶是从他开始的?

我们中国人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其中的“黄”是“黄帝”轩辕,而“炎”就是“炎帝”神农氏,那个发明了饮茶的先祖。他不光发明了饮茶,还教会了先民们进行农业种植。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几乎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可见,这位炎帝对整个华夏民族文化的建立起到的作用有多重要。

传说中的神农氏,为太阳神,火德王,因此叫作炎帝,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炎帝神农氏是个人身牛首的人,三岁即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而且有一个透明的肚子。这个透明的肚子,为他尝百草,鉴定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可以用来人工种植,哪些植物可以当作药物提供了方便。据说他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每次将新发现的果、草吃下去后,从那个透明的肚子里就能看到不同的颜色,根据那些颜色就能判断出,吃下的东西是有毒的,还是可以治病的,还是可以作物粮食种植的。

后人依托他的名字写的《神农本草经》即记述了他发现茶的过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就是茶。

<img p=""

不过,对于茶是由神农氏发现的说法,还是有叫人质疑的地方的。先可以抛去神农氏身上的神话色彩不去管。作为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神农被赋予神话的特殊力量是可以理解的,这一点在黄帝身上同样有,甚至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身上还都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能力。

最主要的疑点就是,神农氏作为华夏祖的一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也就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所代表的区域。虽然,5000年前,这些地方的气候要较现在温润得多,却是历来不产茶的,那么神农氏怎么可能在这里“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后来,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于是,“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而炎帝神农氏则率众向东南方转移,现在的炎帝陵在湖南,正说明了炎帝后来确是到了南方。

<img p=""

我们知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中华文化,大致上可以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炎帝南迁所定居的地方正是苗蛮的势力范围,炎帝到了这里以后,很快就成了“三苗”、“九黎”的部族首领。如果说神农氏是在这里发现了茶叶的,应当还是比较可信的。

《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记载:“三苗氏,衡山在其南,岐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这个区域正是今天的大神农架的地域,这里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神农在这里尝百草后发现茶叶就完全可能了。

你好

茶作为世界几大饮品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对人身体具有一定保健功效。茶水也可以对人体过多脂肪进行消解,并清理肠道垃圾。茶叶益处多多,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茶树的种植管理技术,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探讨交流。

1、土壤条件

茶树属于喜肥的树种,所以种植的土地一般要肥力充足。通常在种植茶树前对田地翻耕两次,第一次翻地深度达到10~20cm,然后以农家肥来养土,第二次深翻在40cm以上,再次施氮、磷、钾复合肥料。此外,还要清除田地中的杂草和埋在土壤中的石头及瓦砾等杂质,这样才不会影响到茶树根部吸收营养。当清理完杂质后就将土地挖成垄状,即长条形,宽度约为1~1.2m,为后期茶树幼苗种植做好准备。

2、幼苗管理

茶树一般种植的幼苗会同时种植3~4种,按面积大小来选择,50亩以下就3种,50亩以上就是4种。幼苗在移植的时候最好将根部沾染一些稀土,利于保证存活率。3种苗按收获时间的早晚分区种植,比例在1:1:1。一般幼苗在初次种植时都需要进行防寒,即在根部加上一些干草之类的东西,给幼苗保温保湿。种植后一定要浇透水,这个对前期茶树的生长很有好处。

3、后期肥水管理

茶叶树由于根系偏浅,所以队医干旱和湿涝抗性都不强。一般夏季一定要经常施水,但是尽量不要从顶部喷洒,一般建议是从中间的过道往两边甩水,这样会直接淋到根部,雨季要时刻注意防水。施肥以多次少量为主,最好是能以混合肥的形式进行。一般施肥时间在每次采摘前3天左右,这样有利于新芽的再次成长。

4、日常管理

除草一般是茶叶树常需要做的,不过这里的除草一般是清理比较旺盛和长的比较大的草,毕竟几十亩的草不能完全清理的过来。其次对于一些落叶尽量的都清理走,因为茶叶树的叶子不是很好的肥物,最后就是一些病害的植株,一般处理不了的话最好移植走,避免感染更多的茶叶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