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农业抗旱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a 抗旱救灾,一下子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面对裂开的大地,干枯的麦苗时,会不自觉的揪心叹息。警示,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震惊。 中国已经出现了普遍的缺水现象,城市缺水,灌溉缺水,径流也缺。对于水资源的短缺的原因,是不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专家说法不一。但它从一个角度对我们目前的发展方式发出了一个严重警示。 干旱让我们真切的认识到,水资源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观,我们应该把发展节水型行业农业,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 科学发展观不光是一种理念和要求,更应该落实到实处。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更应该落实这一理念。在工业发展迅猛的今天,农业仍然大部分“望天收”生产方式仍沿袭这几千年的传统,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反思。当城市不断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更加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真正让粮食增产。 b 1.正确认识漳州市水资源的状况 . “水多与水少”问题突出,旱涝灾害的发生在所难免。
2.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抗旱功效
充分利用水库、水闸、灌溉等水利工程,根据水资源变化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节水、保水工作,科学配置有限的水资源,
3.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
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实施抗旱打井工程、雨水集蓄工程建设,把打大口井、深水井和建设雨水集蓄工程当作永久性抗旱基础设施来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因降雨时空不均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矛盾。 4.实施人工增雨是缓解旱情的有效途径之一
5.大力推广应用抗旱新技术、新材料,发展节水型农业
6.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除险加固工作. 做好水库等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工作,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的利用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防洪抗旱能力。
7.依法加强水事管理,维护用水秩序
8.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地表涵养水源能力
水土流失越厉害、植被覆盖率越低的地区地表含水量越少,水环境往往越差,越容易受旱。做好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涵养水源、缓解干旱至关重要。 c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要时刻在心中牢牢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把节约当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节水节电,节约一切值得我们珍惜的一切资源,但是希望我们的官员们能够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你手中的那“一杯水”不是这样“节约”的。
蔬菜节水技术:
1、依照蔬菜植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灌水和保水。播种前浇足底水,以保证种子发芽;出苗时补一次水或覆几次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齐苗。幼苗期小水浇或不浇,同时注意防止徒长。每次移苗要浇移苗水和缓苗水,待苗成活后松土、保墒、蹲苗;定值时要浇透,以促进发根缓苗。缓苗后浇一次水,同时进行中耕、蹲苗。对有贮藏器官的蔬菜,莲座后期灌一次大水后,中耕进行保墒蹲苗,但蹲苗不能过度,蹲苗期间还必须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产品器官生长盛期要勤浇多浇,以获得高产。
2、依各类蔬菜生长特性进行灌水和保水。对大白菜、黄瓜等根浅、喜湿、喜肥的蔬菜,应做到肥多、水勤。对茄果类、豆类等根系较深的蔬菜,应先湿后干。对速生菜应保证经常肥水不缺。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果菜,避免始花期浇水,要"浇菜不浇花";对单纯生殖生长的采种株,应见花浇水,收种前干旱,要"浇花不浇菜"。
3、根据土质、幼苗形态进行灌水。
(1)土质特点:砂性土宜增加灌水次数,并施有机肥改良土质以利保水;粘土地采取暗水播种,低洼地小水勤浇,排水防碱。
(2)幼苗植株表现:温室青韭,早晨看叶尖溢液之有无。温室黄瓜要看茎端(龙头)的姿态与颜色;露地黄瓜,早晨看叶的上翘与下垂,中午看叶子萎焉与否或轻重,傍晚看恢复得快慢。番茄、黄瓜、胡萝卜等叶色发暗,中午略呈萎焉,甘蓝、洋葱叶色蓝蜡粉较多而脆硬表现缺水,需立即灌水;否则叶色淡,中午毫不萎蔫,茎节拔节,说明水分过多,需要排水和晾晒。
4、推广关键时期灌水和覆盖保墒技术,优先满足处于开花座果期果菜类作物的水分供应。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
5、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可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有机肥不足的地方推行秸秆覆盖,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6、深耕深松。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
7、有条件的采用喷灌。喷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能节水50%~60%。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适宜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8、蔬菜节水栽培技巧:
(1)将菜地整成宽约75厘米、高约10厘米的畦,并在畦面中间纵开一条上宽15厘米、下宽10厘米、深约10厘米的小沟,小沟上面每隔50厘米左右,横放一根长约20厘米的小竹枝(或小木枝),然后将其两端分别埋入小沟边的泥土中压紧。
(2)种菜前,先施足基肥,然后取宽度适当的地膜将整个畦面覆盖好,并将其拉紧,避免垂贴于小沟壁上,四周封压严实,再在畦面小沟的一端留出一个能开闭的"活口",供灌水或施水肥用。
(3)种菜时,每畦两行,即在畦面小沟的两侧各种一行,株距依不同蔬菜类的要求确定。种植方法可在畦面的地膜上直接开种植穴,将菜秧(或种子)栽入穴内,并用泥将穴边空隙封实。此后在蔬菜生长期间,若需灌水或施肥时,可将畦面小沟一端的"活口"揭开,然后从该"活口"灌入水肥,灌毕再重新封实。
水稻:
1、过输水把水源水转化为稻田土壤水;
2、通过水稻根系吸收把土壤水转化为水稻水;
3、通过水稻体内的生理过程,由水稻吸收的水参与代谢活动形成水稻产量。在这3个过程中都存在着水的无效耗散。
如何减少这些无效耗散的水量并加以有效利用,是水稻节水的潜力所在。关于第一个转化过程中的节水,主要通过输水、配水等水利工程及管理措施,减少输水损耗,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果树:
l、选择抗旱树(品)种及砧朩。果树树种不同,耐旱力有所不同,应依据不同树种的需水量和耐旱力来判别栽培树种。目前,栽培树种中石榴、枣、无花果及核果类果树耐旱最强。核桃、李、葡萄等耐旱力中等。苹果、梨、柿等树种耐旱力最弱。砧朩根系抗旱力大小对果树的耐旱力影响很大,因此,果树抗旱栽培中应选用抗旱砧朩嫁接的品种,乔砧中的山定子、西府海棠、新疆野苹果、海棠果、山梨、山桃、山葡萄等,矮砧中的m7、毫米l06等比较抗旱。
2、加强栽培管理。采取合理的栽培技巧对果树的抗旱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密植。在少雨缺水的立地条件下,合理密植可使果树获得充分的水分、养分,实现优质丰收,通常进行中等密度栽植,即株行距2.5—3米×4米,园地尽量平整,要大坑(l米见方)栽植。
(2)合理修剪。抗旱较为理想的树形是自由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同时在修剪上少造伤□,多留保护桩,修剪后要用封剪油或润肤油及时涂抹剪、锯伤□,避免树液蒸发,春季及时抹掉多余的萌芽和夏季疏掉无效生枝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