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果禁忌
1、不建议体寒的人食用,平时人们食用之后会让身体内的寒气加重,那些本身是寒性体质或者是脾胃虚寒的人一定不能吃这种食物,不然会造成脾胃虚寒的症状加重,还可能会引起胃痛、胃溃疡等症状。余甘果虽然营养丰富,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但是这种食物对于人的胃部有一定的刺激性,吃多了会引发消化道。
2、余甘果又名牛甘果, 油甘果,也有“油金子”之称。吃起来又苦又酸,过后甘凉,十分正气。市场上也有野生牛甘果和水果型牛甘果两种。与野生牛甘果相比,水果型牛甘果具有果大、肉厚、纤维少、营养丰富、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而且吃起来更加甘甜爽口。
3、形态特征:
(1)生长结果习性:余甘根系发达, 主根有强的穿透性, 能扎入地下4~5m,耐贫瘠、耐干旱, 能适应瘠薄山地栽培。余甘的分枝力强, 幼年树一年可抽生3~4次枝梢, 而成年树主要抽发春梢和少量的夏、秋梢。枝梢的延伸, 主要靠顶芽向前伸长;在顶芽生长过程中, 枝梢上的腋芽也抽发一次分枝。余甘的枝梢可分为永久性枝梢和脱落性枝梢, 其开花部位一般都在脱落性小枝上。开花期在立夏前后, 冬季落叶期脱落性花枝逐渐脱落。余甘根据果实成熟期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福建泉州主栽品种以“六月白”、粉甘、扁甘、秋白和蓝丰等为主, 其中早熟品种“六月白”成熟期在8月中下旬, 中熟品种粉甘、扁甘和秋白等果实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晚熟品种蓝丰在11月成熟。(2)生态习性:余甘抗逆性强, 耐贫瘠与干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红黄壤、沙质壤均可以正常生长。土壤过于肥沃潮湿地带, 余甘反而易表现徒长, 不宜栽植。余甘趋光喜温, 对温度较敏感, 在年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
“个头小小颜如玉,苦尽甘来益寿年。”
这说的就是余甘果。在《中国药典》记载其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咳之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余甘子"九胺轻身,延年长生"。
平南余甘果,有“油金子”之称。入口又苦又酸,但过后口齿甘凉,嚼完喝上一口温水更是齿夹回甜,十分正气。
余甘果在民间用药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云南、广西和福建民间习惯用干油甘果配以蜂蜜,长期服用可控制和治疗胆道疾病。
在平南,只要你不舒服了,老人家总让你吃点余甘果。小时候吃不习惯,又咸又涩,但又架不住它确实有效,只能硬吃。
原来,经盐腌制的余甘果能化气止呕,治疗食积,也可治疗牙痛、喉炎、咳嗽及预防感冒等症。
余甘果的根茎叶均可入药,所以也有着夸余甘果"甘回味甜,越吃越少年"的谚语。
据平南的果农介绍,余甘果新鲜生吃最好,虽然入口涩感较重,但营养非常丰富啊!生鲜的余甘果中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E、B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余甘果入口便刺激唾液分泌,有效成分可以杀菌抗炎,表层开始融于唾液中,迅速缓解口干、嗓子痒、嗓子敏感痰多发炎症状。
最新研究表明,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的14种氨基酸以及大量的SOD和有机硒,其对亚硝化作用的阻断率在90%以上,能起到防治癌症的作用。
余甘果还被医学界称之为“天然维生素丸”,每100克新鲜余甘果中含维生素C500-1841毫克。
VC的作用都知道吧,提高抵抗力、防癌抗癌、抗衰老、预防和治疗血液病,还能解毒促进吸收等等太多啦。
一颗余甘果所含维生素C
=苹果vc含量X100
=猕猴桃vc含量X5
=柑橘vc含量X15
这一颗颗果子里拥有那么多的VC,赶紧吃上两颗补一补!
瞧!这一个个小小的余甘果,跟5毛钱硬币差不多大小,一口一个吃得爽脆。颜色如暖玉一般,表皮光滑,咬开才发现,原来果肉的颜色是半透明的,呈现淡青色或淡**。
不过,入口的时候可要先做好心理准备,余甘果名副其实的“余甘”。入口微涩,有点清苦,但千万别着急扔掉它。细细品尝,甘甜马上从唇齿间绕出,清凉微甜充斥着你的口腔,回味甘甜,余味十足。
平南余甘果果大、肉厚、营养丰富,纤维少吃起来涩感轻,而且,在平南这里生产出来的余甘果产量高、品质还好,吃起来也更加甘甜爽口。
这也让村民们有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余甘果起初是生长在野外的,而且无论土地多贫瘠,它照样可以生长。但是野生余甘果的质量参差不起。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平南县的村民就开始对天然野生长在边远山区、无任何污染的余甘果进行研究。这么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根据土壤、水质、空气等多方研究,最后筛选培育“水果型余甘果”。
有了这样的惊艳,如今平南县的村民们也开始种植这样的余甘果,并团结起来,渐渐发展成了“品种+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助农致富之路。
如今,余甘果饮料生产线、果酒、果脯、果汁生产线等大型设备及果园4万亩,种苗基地250亩。余甘果系列产品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其产值早已破亿元!
从2018年春节开始,平南余甘果生态基地将产业示范基地开发,打造出“观光农业”的旅游区,文体娱乐一条龙发展。吸引了近10多万游客前往,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更好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先有攻坚克难的努力,才有脱贫致富的基础,平南县的村民们也如同余甘果一般,先苦后甘,起初艰难苦涩,如今余味回甘的生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