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水法规定单位和个人有什么的义务

水法规定单位和个人的义务有:

水法规定单位和个人有什么的义务

1、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2、节约用水的义务;

3、不得侵占、毁坏堤防、护岸、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等工程设施保护水工程的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中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并在规划报请审批前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

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具备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定期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监测质量。

我国水资源80.1%来自地表水源,19.5%来自地下水,0.4%为其他水源,但我国一年的用水量相当大,以2002年为例,这一年全国总用水量为5497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占5.8%,农村生活用水占5.4%,工业用水占20.8%,农田灌溉用水占61.4%,林牧渔用水占6.6%.2002年,全国用水消耗量为298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4%;各类用户的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的比例)差别较大。

全国平均城镇生活耗水率为24%,农村生活耗水率为88%,工业耗水率为24%,农业耗水率为64%。200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31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占61.5%,生活污水占38.5%。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八条 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九条 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请点击输入描述(最多18字)

环渤海(京津唐)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环渤海经济区有以下优势。

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扼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稳固发达,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特别是石油工业、煤化工业、冶金工业、海洋化工、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很发达,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

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全国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件机构、17%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本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

本区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和能源紧缺,此外,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艰难也是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农业建设,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发挥交通发达、科技人才集中和钢铁石油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钢铁、石油化工、重型机械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

京津冀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 而京津冀合作的核心则是京津唐地区,京津唐的区域合作对于京津冀乃至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今年,京津唐地区成为全国关注焦点:京津城市总体规划相继获批,天津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十一

五”发展规划,河北唐山曹妃甸成为国家“十一五”最大的项目集群。以京津唐城市群为代表的京津冀区域协作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期”。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推进区域合作,构建京津唐“金三角”意义重大。

京津冀合作关键在京津唐

在河北省唐山市,一位当地政府官员评价道:“现在推进京津冀合作,首要的是推进京津唐区域。”这是因为,无论是地缘优势,还是产业对接,辐射带动等方面都已具备成熟的条件。

从地理上看,北京市到唐山市150公里,唐山市距天津市120公里,天津市到北京市137公里,处于“一小时经济圈”。京津唐三市互有相邻,覆盖地域4万余平方公里。从历史上看,三地渊源深厚。自古唐山地区就是北京防御塞外游牧民族进攻的重要屏障,而天津则因拱卫京师而设卫,成为海运、漕运重镇。三地同属燕赵大地,具有相同的文化认同感。

从经济发展上看,有专家指出,目前,京津工业已经凸现以开发区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化趋势,而唐山是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距离承接京津产业链延伸或作为生产基地条件最好的城市。唐山经济近几年在河北省一直保持领先。2005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2027亿元,财政收入226亿元。

比较优势 各有所长

京津唐三地在经济发展上各有所长,北京拥有知识经济等优势,天津拥有加工制造业和海运等优势,唐山则拥有重化工业和资源以及港口等优势,三方优势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如果强化京津唐更深层次的合作,将更有利于三方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天津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韩士元认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信息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京津两市因发挥各自优势,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协调。如在制造业领域北京致力于研发,搞关键技术,而天津则进行制造和研发转化。

从第三产业来看,北京有资金、管理方面的政策优势,天津则有物流、仓储、加工、分装等长处,在组织物流上有优势,因此可以把总部设在北京,但仓储等则可设在天津。

唐山在河北省未来发展上肩负重任。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提出,把唐山建设成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领头羊。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向斌介绍说,唐山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冶金业是唐山第一支柱产业,不仅成规模,而且技术在升级换代,为与京津的产业对接提供了基础。目前,首钢已在曹妃甸与唐钢共同组建了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概况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是指首都北京、中央直辖市天津和冀东重要城市唐山之间三角地带的广

大地区。土地总面积4.2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4 %),人口2975.8万人(占全国的2.4 %)。

她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间的结合部。北枕燕山,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湾,

为华北全区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以北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轴,是聚集竞争力最高、发展最快的都市经济圈之一。她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方向,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地貌类型多样,以平原、山地为主。主要河流分别属于海河、滦河水系。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无霜期较长,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这里盛产玉米、小麦、水稻、花生、棉花、蔬菜、干鲜果品等农副产品,素有“冀东粮仓”之称的唐山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以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分布有开滦煤矿、京西煤矿、迁安铁矿等全国闻名的矿产地。 海岸线总长349.8公里,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黄金海岸”有广阔的海岸环境容量,中国四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大港油田、任丘油田,渤海湾的主要渔场均分布在这里,为京津唐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通过技术进步,不断以相对富裕的资源替代短缺的水资源

一.农业生产的耗水量由土壤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水都需要转化为土壤水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土壤水资源量是指储存和运移于地表至潜水面之间土壤中可更新的动态水量。天然土壤水资源量是指通过降水入渗和潜水蒸发补给土壤包气带的总水量扣除其深层渗透补给地下水后的净补给水量。

按天然土壤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区域土壤水资源是地区降水量减去地面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或地区降水量减去地区水资源总量。由于土壤水资源不象地表水、地下水那样集中分布或聚集,也不能由人工直接提取、运输,不能异地引用,只能在田间供农作物生长利用。因此,在计算农业土壤水资源利用量时,一般均采用土壤水深度值。

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得知,京津唐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18.8 mm,其中70%转化为土壤水(见表1)。根据研究,京津唐地区农田作物需水量(农田蒸腾蒸发量)为600-650mm,说明该地区农田作物若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可以满足农田需水量的70%左右。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农田土壤水替代农田灌溉用水是北方缺水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课题。

灌溉试验结果证实,冬小麦农田耗水量随灌溉水量的增加成线性正相关增加,如图1所示。同时,被利用的土壤水资源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成线性负相关减少(图2)。根据农田耗水和利用土壤水量的反向变化的规律,采用对作物灌关键水的控制灌溉技术,既减少了农田耗水量又充分利用了土壤水,可达到替代灌溉用水和节约农田灌溉用水。

图 1 灌溉水量与土壤水利用量关系

图 2 农田耗水量与灌溉水量关系

二.在经济学中,决定生产率的因素有四个: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

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假定X1、X2、……Xn顺序表示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Q = ?(X1、X2、……Xn) (1)

该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组合(X1、X2、……Xn)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

农产品的水分或农田灌溉水生产函数表达式一般可以写成以下二次抛物线形式表示:

Y = aET2 + bET + c (2)

式中:a、b ——相关系数,表示水分的转换率;

c——截距。

在一定时期内,假定农业生产要素中只有用水一个要素是可变的,其它要素固定不变及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农产品水分(或灌溉水)的生产函数是固定的,即式(2)中的相关系数(a、b)和截距(C)就是固定的,农产品产量只随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其它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及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函数。新的生产函数可能是以相同的生产要素(水分)投入生产更多或更少的产量。图3、图4展示了不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冬小麦水分及灌溉水的生产函数变化。每个图中有4条冬小麦水分、灌溉水生产函数曲线,其中,吴桥、石家庄和雄县分别是表示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试验场和河北农业大学雄县灌溉实验站的冬小麦生产函数。

图3 不同农业技术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关系

图4 不同农业技术冬小麦灌溉水量与产量关系

在三个实验站的冬小麦生产中,雄县是采用一般的农业耕作技术,分为施肥与不施肥两组;吴桥、石家庄两个试验站采用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选择了高产优质品种;足墒播种;适当晚播;全年磷肥集中施给冬小麦,下茬玉米不再施磷,适当增加基肥氮量;适当增加基本苗,确保播种质量;播后暄土保墒等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从这四组的产量对比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在耗水量或灌溉水量相同条件下,施肥的比不施肥的产量高,吴桥站、石家庄又比雄县施肥的高。

图5、图6分别为上述三试验站四组冬小麦水分生产率(每公顷单方耗水量的产量)、灌溉水生产率(每公顷单方灌溉水量的产量)曲线。从两图的四组的冬小麦水分生产率、灌溉水生产率曲线对比结果同样也可以明显看出,灌溉水量相同条件下,施肥的比不施肥的生产率高,吴桥、石家庄又比雄县施肥的高。

图5 冬小麦水分生产率与灌溉水量关系图

图6 冬小麦灌溉水生产率与灌溉水量关系

综上可见,从生产同样产量农产品用水量减少的角度来看,增加科技及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替代部分灌溉用水。

三.京津唐地区在采用上述措施提高水资源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并通过农林牧副渔业和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实现水资源替代,要在供水量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取得不断增加的农业增加值的产出,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京津唐地区根据自身为大都市群的特点,通过不断压缩一般性、品种单一的大宗粮食作物,如非专用小麦、低质玉米、稻谷等,加大用水、用地较少,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具有生态功能的畜牧业、渔业、林果业等的发展力度,已基本形成了农业与牧业平分秋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据统计,1980年全区农林牧副渔总产值38.3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9.21亿元,占78.2%;牧业和渔业产值8.24亿元,占22.1%。而2000年全区农林牧副渔总产值达853.6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75.92亿元,比重下降到55.8%,下降了24.4个百分点;牧业和渔业产值361.87亿元,比重上升到42.4%,上升了18个百分点。其次,种植业结构本身的调整亦不断深化,减缩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特别是耗水量大的水稻、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了蔬菜、瓜类、水果等的种植面积。根据统计,1980年至2000年作物总播种面积由2813×103hm2减少到2592×103hm2,减少了7.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2341×103hm2减少到1809×103hm2,减少了22.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由215×103hm2减少到144×103hm2,减少了33%;而瓜果、蔬菜播种面积由147×103hm2增加到520×103hm2,增加了

254%。果园面积由59×103hm2增加到312×103hm2,增加了432%。基本实现了从以粮食生产为主向以蔬菜、水果为主的种植业的发展转移,形成了以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为主的大都市群特色农业。2000年粮食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例降到24.7%,减少了45.5个百分点;而蔬菜、水果、饲料等的产值上升到70.4%,增加了45个百分点。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技术进步,农业用水生产效率提高迅速,农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从1980年的31694m3/万元降低到2000年的1563 m3/万元,降低了95.1%;单方农业用水增加值由1980年的0.32元提高到2000年的6.4元,提高了20倍(见图7)。

图7 京津唐地区农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及单方水农业增加值变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4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