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的栽培技术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病害,苗木和幼龄树发病后1~2年内枯死,成年树发病后在2~3年内丧失结果能力。其症状在初期表现为个别植株的少数新梢上发病,在浓绿的树冠中掺有少量黄梢,俗称插金花或鸡头黄。病梢上的叶质变硬而脆,从叶片的基部开始叶肉变黄而主脉侧脉仍保持绿色,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状,叶脉肿大,局部木栓化开裂或全叶均匀黄化。
防治措施: 严格检疫,禁止新区和无病区从病区引进苗木和接穗; 培育无病苗木,建立无病苗圃,地点应选择无黄龙病和无柑橘木虱发生的地区,并选用脱毒过的苗木; 除虫防治,及时防治传病媒介柑橘木虱; 挖除病株,加强检查,及时处理病株。 柑橘溃疡病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苗木、幼树受害严重,造成落叶枯枝,树势衰弱,果实受害轻则带有病疤,降低品质,重则落果,降低产量。本病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病斑初为针头大小,**,水浸状,后扩大呈近圆形病斑,在叶的正反面隆起,木栓化,表面粗糙,灰褐色,呈火山口状开裂。
防治措施: 严格实行检疫,对引进的苗木和接穗,用0.3%硫酸亚铁浸10分钟。 加强栽培管理,冬季修剪和清园。做好抹芽控梢,减少发病。合理施肥,以肥控梢。 喷药保梢保果,选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1000倍液、20%二氯异氰尿酸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洒。 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引起落叶、落果。未落病果小而畸形,品质变劣,受害新梢生长不良。本病只能侵染叶、梢、果地幼嫩组织,受害叶片初现水浸状小点,后逐渐扩大,呈蜡**至黄褐色,直径0.3~2.0mm,木栓化。
防治措施: 苗木检疫,新建园从外地引进苗木和接穗,进行检疫。来自外地的接穗和苗木,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30分钟。 加强栽培管理,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叶,收集地面枝叶一并烧毁,并随即树上树下喷药预防。加强肥水管理,促抽梢整齐,缩短幼果嫩期,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药剂喷雾防治,保护嫩梢叶及幼果。可选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络合物1000倍液喷雾。 柑橘炭疽病常造成柑橘树大量落叶、枯梢和落果,导致树势衰弱,产品和品质下降,甚至枝干和植株枯死。
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深翻改土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钾肥,及时排水灌溉,做好防冻、防其他病虫工作。 冬季清园,剪除病枯枝叶和僵果,清除地上落叶和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药剂喷雾防治,在春、夏、秋梢嫩叶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药,选用25%咪鲜胺乳油、24%腈苯唑悬浮剂、43%代森锰锌悬浮剂1000倍液或25%溴氰腈乳油500~800倍液喷洒。 主要危害植株根部,植株受害,轻则引起树势衰退,重则全株凋萎死亡。被害根组织因受刺激而过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根毛稀少,病株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重者叶缘卷曲,叶片干枯脱落,枝梢枯萎以至全株死亡。
防治措施: 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调运苗木。 培育无病苗木,选用前作为水稻的地育苗,育苗地要反复犁耙翻晒,播种前两周开沟施杀线虫剂薰杀处理。 病苗处理,对发病苗木用48°C温水浸病根15min,或用40%虫胺磷乳油100倍液浸根,杀死根内线虫。 病树处理,挖除病根,在1~2月份,挖除病株表层的病根和须根团并烧毁,每株施石灰1.5~2.5kg,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生长和树势恢复。 主要为害柑桔叶片、枝梢和果实。被害叶、果严重时变灰白色,失去光泽,直至枯黄而脱落。4-6月和9-11月为发生高峰期。
防治措施: 加强检查,每叶平均有虫5-6头应进行防治。 做好冬季清园,并在冬季翌年萌芽前选喷机油乳剂100倍液或波美0.8-1.0度石硫合剂。 虫口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用杀螨剂进行防治或挑治,少用广谱性家药,以保护天敌。 潜叶蛾俗称“鬼画符”。该虫以幼虫潜入嫩叶、嫩枝和果实等表皮下取食,形成白色弯曲虫道,使叶片卷曲硬脆脱落,造成新梢生长差,影响树势和结果。夏梢芽萌发后的5月下旬开始为害,7-8月为害最盛。
防治措施: 结合冬季清园,剪除受害枝梢,并予烧毁。 摘除零星过早或过晚抽发的新梢,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新梢抽发整齐。 新梢萌发达50%,或多数牙长2-3厘米,或嫩叶受害率达5%,开始喷药,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 主要以幼、若螨群集在柑桔的枝、叶、果上为害被害果皮或叶片背面变成黑褐色。
防治措施: 勤细检查,每园抽查5-10株,每株用扩大镜检查10-20片叶子或果实,平均每叶、果有虫2-3只或个别叶、果呈现灰状物时,应立即进行防治。 冬季至早春喷波美0.8-1.0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体。盛发期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 达到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或挑治,以杀螨药剂为主,喷药做到细致均匀。 为害柑桔的枝梢、叶片和果实。成虫和若虫刺吸组织的液汁,被害组织不能充分发育,树势衰弱,引起落叶落果,影响果实品质,并能诱发煤烟病。南丰桔区主要有吹绵蚧、黑点蚧、糠片蚧等。
防治措施: 加强检查,切实掌握在若虫盛孵期和第一令若虫期喷药防治。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喷药2次和8-9月喷药1-2次加以防治。 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剪除病虫枝、枯枝,并彻底烧毁。冬季喷8-10倍的松碱合剂或100倍液机油乳剂加3000倍液有机磷农药。
(1)合理施肥。
春季新梢生长和开花消耗大量养分,使树体养分不断下降,到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叶的含氮量下降到最低水平,如果开花前和开花多而谢花后不施氮肥,叶色就会显著转淡,引起落果,故必须及时追施肥料。具体做法是:春梢萌发前15天左右根据树的大小与长势施一定数量的速效肥又叫芽前肥,壮旺的青年结果树可施较少量的速效肥,以免引起春梢过旺难于保花。据调查,4年生暗柳橙结果枝长度1~3厘米的结果数占17%,4~6厘米的点36%,7~10厘米的占34%,10~15厘米的占10.6%,15厘米以上的仅占2.5%。由此可知,在栽培上通过施肥来培养短壮的结果枝很重要。谢花后要看叶色和原开花量的多少来决定施速效肥的数量。花少、叶色浓绿的可不施,避免萌发过多夏梢。开花多、叶色不青绿的可施一些。对成年结果树来说,春梢萌发前15天应施速效肥,谢花后再施1次谢花肥保果。若是施饼麸类沤水肥,则谢花肥提早在盛花施。
此外,还可进行根外追肥,及时满足果实发育的需要。根据各地经验,在花蕾期、开花期和幼果期各喷1~2次0.3%~0.5%的尿素或10%~15%的人尿加0.1%的硼酸(或0.1%~0.15%的硼砂),可提高坐果率。据试验,在甜橙幼果期喷0.1%钼酸铵加0.1%的硼酸,比对照可提高坐果率10.7%。甜橙在种子充实期(5~7月)需要较多的磷,用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混合0.4%的尿素喷施1~2次,或喷0.2%的磷酸二氢钾1~2次,也有保果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马培恰等1989年应用美国的绿旺氮、绿旺钾、绿宝ZBK和绿宝镁等于红江橙花蕾期试验,坐果率比对照提高13.3%~18.6%,增产19.7%。(2)及时排灌,满足开花结果对水分的要求。
结果树对土壤水分要求尤为严格,柑橘园积水或干旱都会引起大量落花落果。因此,必须在关键时期及时排灌水。春梢多是结果枝,春梢萌发时如遇干旱,会影响春梢生长,造成短弱叶片扭曲,花蕾萎黄,花瓣干枯,雌、雄蕊受到影响,开花坐果率低。为保证春梢生长好,开花正常,遇干旱要及时灌溉。5月落果期时值春夏之交,气温变化大,如遇高温干旱连续7天以上,天气闷热,落果就会严重,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应5~7天灌溉1次。如雨天水多则要及时排除积水。(3)控制过旺的春梢以及早夏梢,减少生理落果。
初期结果树萌发春梢营养枝和夏梢会引进梢果矛盾,养分供求不平衡,造成大量落果,甚至一果不留。因此,要因树制宜控制施肥,减少抽吐过长的春梢营养枝和早抽发的夏梢,如春梢营养枝过多可疏去一部分或进行摘心。夏梢抽吐后要及时抹除,每5天左右抹1次,直至抽梢不会引起落果为止。一般谢花后80天左右,甜橙的果实横径在2.5厘米以上,抽吐夏梢不会引起落果。多次抹除夏梢后,应补充少量肥料以稳定树势,若树势随着抹芽而下降,也会引起落果。(4)及时防治造成落花落果的病虫害。
花蕾蛆、卷叶蛾、红蜘蛛、锈蜘蛛、角肩椿象、夜蛾等虫害,以及溃疡病、炭疽病、日灼病等病害严重发生时,也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必须及时防治。(5)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保果。
脐橙在谢花后生理落果前喷20~40毫克/千克BA(细胞分裂素)+30~70毫克/千克的GA(赤霉素),能起到良好的保果作用,温州蜜柑、马水橘、紫金春甜橘等无核品种,喷50毫克/千克GA保果效果也很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