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投喂水产饲料?
(1)掌握常规标准春季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夏初每天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盛夏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3%~4%;秋季投喂量约占鱼体总重的2%~3%;冬季在晴好天气时,可少量投喂,以保持鱼体肥满度。
(2)区分养殖种类不同种类的鱼,其潜在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其投饲率也有区别。
(3)把握吃食时间按照常规标准投喂一定数量的饲料后,鱼类吃完时间不足2小时,说明投饲不足,应适当增多。
(4)观看养鱼水色一般肥水呈油绿色或黄褐色,上午水色较淡,下午渐浓。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表明肥度适中,可进行正常投喂;透明度大于40厘米时,水质太瘦,应增加投饲量;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投饵。
(5)区别饲料品种蛋白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也是鱼饲料质量的主要指标。对于同一种鱼类,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可适当减少投喂量,而蛋白质含量低的饲料就应增加投喂量。
(6)讲求投喂技巧合理放养,调节水质,科学投喂,“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投饵。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
本周长江沿线省份又迎来了35度以上的高温,持续高温容易让池塘水体变坏,广大水产养殖户要注意及时调控水质。当出现藻类过度繁殖、水体pH值过高的时候,不少水产养殖户会经常使用消毒剂、除藻剂等来预防疾病和调节水质。但实际上这种处理方式存在不小的风险:剂量小了不容易看到效果,加大剂量后又容易导致水产养殖事故的发生。当然稳妥的方式无疑是进行适当的换水,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采取这个法。养殖户还可以采用另一个法,就是可通过泼洒有机酸等解毒剂产品来改善水体。但是类似醋酸这些有机酸虽然可以快速的降低水体的pH值,但持续时间短,三两天后又会回升。高温干旱时期,究竟该如何调控水质呢?水产养殖专家指出,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如EM菌、酵素菌等来调节水质,是可行的法之一。通过有益菌的繁殖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分解有机质改善水体。EM菌为一种混合菌,一般包括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类。应用在水产养殖上,有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调控鱼池微生物生态结构;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预防病害,增进健康,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促进生长发育、增重,增加产量;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延长换水间隔;减少病原菌,平衡微生态,减少药物的使用,保障环境安全等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