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河会出现凌汛现象?
黄河凌汛时期是初春,也就是1~2月间,此时河水开始解冻,河流开始流动,冰与水一起往下流,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就形成了凌汛洪水。
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扩展资料:
新中国建立以来,黄河两岸人民对凌汛危害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主要有防、蓄、分、排四种。防就是安排强大的防凌汛队伍,防守大堤,抗御凌洪;蓄就是把上游来水蓄起来,使上游在解冻前来水小,河槽蓄水少,则不致于造成水位上升。
分就是利用沿黄河的分洪工程和洪闸,分泄凌水,减轻大堤的压力;排就是在容易形成卡冰的狭窄河段,炸碎冰盖,打通溜道,使上游来冰顺利下排,在冰坝形成时,就及时用飞机、大炮和炸药等炸毁冰坝。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凌汛的防治措施如下:
(1)冰凌冻结江河、湖泊、港口,影响航运交通,可采用破冰船破冰,或在港岸和船闸附近采用空气筛等防冻措施。
(2)冰凌冻结水力发电厂的引水渠,或阻塞拦污栅,影响发电出力,可设法抬高渠道中水位,促使形成冰盖,防止水内冰产生的措施。
(3)冰凌冻结各种泄水建筑物的闸门,影响启闭运用,一般采用加热或其它防冻措施。
(4)冰凌撞击建筑物,如桥墩、闸墩、整治河道的丁坝等,多采用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块流冰等措施。
(5)冰盖膨胀时,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力,增加建筑物的荷载,应在设计建筑物时考虑,也可在建筑物临水面设置表底水流交换器防冻,或按放圆浮筒减少冰压力的传递等措施。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