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化肥会给人带来什么危害

危害之一:削弱庄稼生产能力

化肥会给人带来什么危害

庄稼就和人一样,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成长,反而会不利于健康。据全国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介绍,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的化肥量超过4500万吨,而全国氮肥利用率仅有30%左右。其实,粮食生产中并不需要施用那么多肥料,庄稼的生长就如孩子的成长一样,当孩子还是婴儿时不需要吃得太多,等他在长个子的时候才需要补充更多的营养。庄稼也需要在不同阶段供给不同量的养分,比如北京的冬小麦,10月份播种后的四五个月里的生长量都很小,而传统的施肥方法就是在播种之前把整个生育期的肥料全施下去,在这最初的四五个月里,庄稼能吸收利用的肥料养分较少,因此会有大部分损失浪费,而在庄稼生长高峰期时,化肥又不能满足庄稼生长需要,限制粮食产量的提高。

危害之二:加剧环境污染

专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大气里面随着降雨、沙尘暴等自然现象降下来的氮素,1公顷可以达到80公斤,而高产小麦1公顷才需要160-180公斤氮素。也就是说种在土地中的小麦仅从大气中就获得近一半的养分,如果人们无视这部分养分的作用,仍旧按照以前的肥料用量施肥,就会造成施肥过量。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过量的肥料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原来我们认为这是好事,在20世纪70年代,很多地区的农民都宣扬我们有肥水,这水抽上来一灌,就可以直接长庄稼,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人发现长期饮用硝酸盐多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尽管到目前为止,科学上对硝酸盐是否对人体有危害还存在争议,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我国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的现实看,氮肥的施用量是过多了。

危害之三:浪费大量紧缺资源

氮、磷、钾是庄稼所需营养的“三要素”。大气中的氮气是绝大多数庄稼不能利用的氮素形态,必须通过高压高温,也就是通过消耗大量能源把它变成氨气态活性氮,再转化成能够被植物利用的其他形态作为肥料。过去生产氮肥主要以石油为原料,现在靠天然气和煤。这些能源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这也正是化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能够把浪费掉的化肥节省下来,就会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2004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了大约1亿吨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的5%;此外,化肥生产每年消耗的高品位磷矿石超过了1亿吨,而磷矿石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紧缺资源之列;化肥生产还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

我们可以算这样一笔账:如果全国所产天然气全部用于生产化肥,也只能满足最大需求量的55%;如果能把发达地区1/3农户过量施用的化肥节省下来,补给化肥施用量不足的地区,将会使全国粮食生产在不增加肥料施用总量的条件下增加更多的产量。据专家推算,如果把发达地区过量施用的肥量减低30%,同时使绝大多数农民朋友做到合理施肥,既不影响庄稼生长,又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农民负担。可见,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多施化肥和使用农药会带来什么后果

随着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作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使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增加农产品产量给农民带来更多收入,然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不仅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土地也会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农药化肥等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耕地污染不断加剧,我国农业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占全球总量30%以上,并且利用率过低造成土地土壤酸化盐化和板结导致地力下降,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污染土壤甚至是水和空气,最后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是对土壤没有破坏的,但是滥用化肥农药肯定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还会加快土壤盐碱化,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对土壤的破坏更加严重,农药残留会长期对土壤产生污染,肥料分有机肥和化肥两种,土壤里氮磷钾的成本是植物生长的条件,如果完全使用化学肥料土壤有机质必然得不到补充导致土壤板结,再就是化肥里有各种重金属成份如果土壤缺少有机肥分解重金属,会使农作物果实吸附这些有害的重金属,人食用重金属超标的农产品对身体伤害很大尤其是镉砷铅这几种致癌的重金属。

也许短时间内,你的收成会很不错。

但是从长久考虑,那样施肥对土地会有毁灭性的损失:土壤板结保水、保肥、透气性不好,土壤粘性大、可塑性强,耕作性下降,这是由于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了。

你说的施肥过多应该是说的化肥吧,长期使用有机肥配合化肥应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那么长期使用化肥为什么会破坏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呢?

首先你要知道团粒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土壤的团粒结构是由土壤中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形成的微团聚体,然后经过一些作用形成的团聚体。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建议你去百科中学习土壤胶体的知识。

但是简单的说腐殖质含量和正价阳离子(AL3+ FE2+ CA2+等)对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影响较大。另外人为的耕作、土壤的冻融及干湿交替、根系的生长所产生的挤压都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影响。

长期使用化肥不使用有机肥,会导致土壤ph降低,一些碱性条件下不易溶于土壤溶液中的盐基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在土壤溶液随雨水流失,这些正价盐基离子是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和保持的物质。

再有就是腐殖质,长期用化肥忽略了有机肥的使用导致腐殖质含量降低,而它是最重要的胶结剂。腐殖质有很多负电荷,阳离子交换量很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