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加强农药助剂管理

答:科学使用农药是提高农药防治病虫效果的关键。农药品种很多,剂型、功能、用途不同,有的农药只具备一种功能,如杀虫剂,只能用来防治虫害而不能防治病害。近年来为方便使用和提高防治效果,复配农药品种增多,如有机磷与菊酯类农药复配,扩大了杀虫范围,提高了防治效果,延迟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只有了解农药的性能、特点,才能做到农药使用正确、适时、适量。

如何加强农药助剂管理

为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除了保护天敌,实行生物防治病虫外,必要时采取农药防治病虫仍是目前生产无公害果品可行的应急措施。因此,根据农药的特性和病虫为害特点选择相应的药剂非常重要。如防治红蜘蛛、绿盲蝽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就必须选用有内吸和触杀作用的药剂才能奏效,用有胃毒作用的农药效果不好。相反,防治桃小食心虫、棉铃虫、刺蛾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就要选用有胃毒作用的药剂来除治。再如,有的农药只杀成虫、若虫,不杀卵,因此,当某种害虫成虫和卵同时存在时,就要选择既杀成虫又杀卵的药剂,才能收到良好防治效果。再如有的农药对温度敏感,如双甲脒防治红蜘蛛,在20℃以上效果好,但超过32℃易产生药害,使用双甲脒时应避免早春使用,夏天使用时应在傍晚时喷药。

适时用药是提高防治病虫害的关键:如防治病害要在病菌侵染期用药,后期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喷药保持其防治效果,如发现症状再防治,只能控制不蔓延,已丧失根治的用药期。如防治棉铃虫,抓其幼虫1~2龄用药效果最好,到5龄再防治不仅增加用药量,提高了防治成本,加重了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了防治难度。此外,还要根据药性决定施药时间。如采用灭幼脲3号防治1~2龄棉铃虫,因其药效慢,必须提前3~4天使用。适时用药还含有选择喷药时间的问题,如防治绿肓椿象,最好在傍晚喷药,因为绿盲蝽喜欢傍晚、夜间活动,白天在黑暗处藏匿,傍晚喷药可直接喷到害虫身上,再是夜间蒸发量少,药液保湿时间长,害虫出来活动,粘上药液即可死亡,从而提高了防治效果。

交替使用农药:延缓病虫耐药力的产生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的重要原则。如已禁用的一六〇五防治红蜘蛛,在20世纪60年代用2000倍防治效果很好,到80年代用800倍防治基本无效,多菌灵也不如刚开始使用时的效果好,其原因是多年连续使用造成害虫、病原菌耐药性提高的结果。为减少病虫耐药性的产生,每种农药不能连续使用,要与其他类型农药交替使用,同类型的农药交替使用无效。如多菌灵不能与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因二者属于同类型药物,与波尔多液、代森锰锌交替使用,可以减少其耐药性的产生。

正确地混合使用农药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又一技术: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使用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成本,治虫、防病效果不减。杀成虫效果好与杀卵效果好的农药混合使用,可以起到药效互补的作用。如红蜘蛛发生期一般是成螨、若螨、卵同时存在,单用阿维菌素防治就不如和四螨嗪一起混用的效果好,因为阿维菌素防治成螨和若螨效果好,但不杀卵;而四螨嗪杀卵和若螨的效果好,二者混用药效互补,提高了防治效果。

目前,农药大部分是触杀和有渗透作用,内吸农药较少,只有将农药喷到病斑或虫体上防治效果才好,因此要了解病虫为害部位,如防治山楂红蜘蛛,该虫主要是为害叶背面,因此喷药重点是叶背面。再如防治会飞的害虫,采用挤压式喷药,对一株树要从树冠的最上面依次向下喷药直至地面,连树下的作物一起周密喷洒;对一片果园最好从园边缘同时向园内喷,防止害虫的逃逸,保证防治效果。目前生产上也存在用药的误区,有的农民朋友认为农药混合得越多越好,将5~6种农药混在一起使用,既增加了用药成本,效果又不好。如把辛硫磷与马拉硫磷一起混用其意义不大,因为同属有机磷农药且作用相同,如马拉硫磷与乙酰甲胺磷混用,虽然同是有机磷农药,但一个是胃毒型,一个是内吸型,二者混用能起到药效叠加的作用,扩大了防治范围。还有的果农认为,用药浓度越浓疗效越高,其实不然,农药浓度高引起人、畜中毒,造成植物药害事例屡见不鲜。在该种农药的要求浓度范围内,只要喷药适时均匀周到,完全能达到防治要求。过高的浓度只能加快病虫耐药性的产生和农药更替速度,增加了病虫防治难度。总之,人们在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地使用农药,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既要控制病虫为害,又不给环境和果品造成污染,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红枣。

农药助剂中是否含有甲苯、二甲苯

农药在种植上的使用也有些年头了!但是目前看来,还是有不少菜农朋友不会使用农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现药害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那为什么药害这么多呢?今天和大家详细的分析分析。

1、 不按说明用药,用上一遍没效果,接着又打上一遍,或者是加倍药量使用!有时加量固然有好效果,但更多是产生药害!特别是乳油剂农药,内吸性好的农药,植株吸收超过吸收的临界值,就会出现药害的症状!

2、 打药的温度过高,当下温度白天正常超过27度,对于绝大多数农药来说,都会出现药害!一般是建议农户朋友用药时温度在15℃~27℃之间,且要保证打药后2个小时内的温度也在这个区间。

3、 农药混配数量过多,或者是起了反应!有的菜农朋友混配了四五种的药剂一起使用,不出药害才怪哩!一般混配3种就不少了!而且混配农药若是起反应,出现沉淀、冒泡、变色、浑浊等现象,都是不可以再使用,减轻药效是小事,就怕出药害!

4、 药剂隔夜使用!特别是复配的药剂,当时效果可好不起反应,但是有的反应需要时间,隔夜就恰好提供了这个反应时间,所以农药注意现配现用!

5、 内吸性好的药剂添加农药助剂一起使用!我们知道有机硅是很好的农药助剂,号称加上有机硅,一袋能比两袋强!那么我们本身吸收效果就非常好的农药,再提高药效,那么植株就受不了,就会出现药害的症状!所以,大家切记,乳油剂等内吸性好的药剂不可加助剂!

当有药害出现时,有什么好的补救方法吗?

植株有药害或者肥害时,可以喷洒赤霉素或者碧护,再加上葡萄糖、尿素,去混合喷施,调节剂要按照说明的浓度去使用,来缓解药害,促进植株的生长。

另外,比起缓解药害的方法,我们在使用农药时,如何避免药害的发生?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现在我们在打药时,往往是几种药剂或者肥料混合在一起喷施。在这种情况下,药剂和肥料要分别稀释,然后再去混合,混合药液时也有先后顺序。一般来说,是先将晶状体的肥料充分溶解,比如说磷酸二氢钾、硝酸钾这种肥料,溶解时一定要充分溶解开。

肥料稀释之后,然后再去溶解杀虫剂或者杀菌剂。有的农户是直接使用已经复配好的药剂,有的是几种杀菌剂共用,但是为了保持药效,在混合时,一般药剂种类不超过三种。所以,农户在使用之前要注意一下药剂所含的成分。

在配制时,还要注意溶液的农户,最好按照说明的稀释倍数来配制。有的农户说按低浓度配制时没有药害,但用药效果差,所以才会加大用量。在打药时,要提高用药效果,也要注意喷洒的时间,比如冬天棚内温度低,湿度大,最好在上午打药。晴天上午温度高,适宜蔬菜的生长,吸收快,不会加重棚内的湿度,这时防治的效果也不错。

在种植蔬菜过程中,药害的确会存在,但彻底不用药又不现实。我们应注意,第一,几种药剂混合时,最好分开稀释后再去混合。第二,提升药效,盲目增加用量不是好方法,应注意打药的方法和时间。第三,当有药害发生时,要及时缓解药害。

农药助剂即在农药剂型的加工和施用中,使用的各种辅助物料的总称。分:填料、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等等。楼主问的是哪一类助剂呀?

如果是溶剂(溶解和稀释农药有效成分,使其便于加工和使用的有机物)的话,常用二甲苯、甲苯、苯等。加工乳油(一种农药剂型)的时候多用到。所以这个是有二甲苯或甲苯的。

但是其他的助剂的话,一般是用不到甲苯和二甲苯的。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