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种植时有什么技巧吗?如何种出质量好的土豆?
每一个玉米窝里面,放一个马铃薯种子,在放一把,也就是二两混合肥料,但是,肥料相隔马铃薯一寸远的距离,以免烧伤种子,因为饼肥要在土里面发酵。不能随便去切,不能按照薯芽切,薯块底部的芽不可以作为种薯,为了能利用薯块的顶端优势,以顶芽为中心,纵向将薯块切成4至6块。土豆又叫马玲薯,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蔬菜,也是我们餐桌上的一种美食。土豆养价值高,块茎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土豆的生长是靠茎繁殖的。
我国土豆主产区为西北、东北、西南部分地区、内蒙古等。近年来我国种植土豆面积约为4600万亩,独居世界之首。这么大面积的土豆种植面选择土层深厚、肥沃、透气良好、水分充足的沙质半沙壤土种植土豆。深翻深耕土地,把杂草清理干净,再把土块精耙细嵌平整,让土地风干两天后再种植。切好的土豆种块,需要在切割面沾上草木灰,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病虫害的作用。另外,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钙元素和钾元素以及磷元素,也能很好的满足土豆在生长过。
土豆根据成熟时间的不同和土壤气候等的不同,一般可亩产2000-3000公斤,高的甚至达到5000公斤/亩。而土豆种植想高产根据土豆的生长发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选择稻田深沟开种植时要挖出排水沟,不能漕水,可穴种也可以挖墒种。种时底肥要足,可以在沟底离土豆种十厘米的地方放入猪粪,或者放入适量复合肥。土豆,我们那里叫洋芋蛋,书面语叫马铃薯,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家家户户都吃土豆,这里再说明一下,不是我们甘肃人穷的顿顿只吃土豆,而是我们甘肃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生长优质的。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在3月份时,选择阳光充足的场所,做一个50厘米间隔的畦,放入堆肥,挖30厘米深的洞,将做种用的马铃薯放入,深度约为马铃薯的3倍。马铃薯和马铃薯之间放化学肥料。
①切成两半,切口撒上一层煤灰。
②种植时将切口朝下。
小知识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大陆的安第斯山脉,1500年左右扩展到墨西哥一带。1570年时从墨西哥传到西班牙,1590年时有传到英国。
此时期正是欧洲人将领土扩展到亚洲、美洲的时期,而马铃薯也随着欧洲人传到各个国家。
养分储存在地面下的根、茎等部位的植物称为薯芋类植物。这类植物含有丰富的淀粉,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①于2月或者3月时先做秧畦,然后将做种用的番薯植入。温度高达30-35摄氏度时才会发芽,待茎长到30厘米时,切下来当苗来种。
②5月或者6月时,在日晒充足的场所做成间隔60-90厘米的垄,将枝插入,也要放入堆肥。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
1.1 杂交育种
⑴品种间杂交
品种间杂交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的育种方法。它一般包括品种(系)间的杂次、自交、回交和杂种优势(指纯自交系间的杂交)等四种方式。 我国于40年代中便开始了马铃薯的品种选育工作,50多年来已育成了100多个品种,其中大多数品种都是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的,少部分品种由自交方法育成,如克新12号、克新13号等。回交方法主要用于亲本材料的改良方面,很少用于培育新品种,现阶段主要利用回交手段进行新型栽培种的群体改良工作。至于杂种优势的利用,早在7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立项研究,但是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进展不大,只获得一些优良杂交亲本。这主要是由于马铃薯遗传基础极为复杂,必须经过几代,甚至10几代的自交,才能获得纯合的自交系。而马铃薯这种作物,经过几代自交后,往往会出现自交亲合现象,且产量和生活力下降,致使自交无法进行。尽管如此,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在世界上还是领先的。
⑵种间杂交(远缘杂交)
我国马铃薯远缘杂交,50年代就有人开始研究,经过40多年积极探索,仅仅在近缘栽培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对新型栽培种的群体改良,筛选了一批有价值的优良亲本,并利用这些亲本培育出一些不同用途的优良品种,如东农304、克新11号、内薯7号、呼薯7号等。在野生种的利用方面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则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而国外如欧美、前苏联等国育成的品种中,有60%的都是通过远缘杂交方法育成的,都具有野种的血缘。如大家比较熟知的白头翁、卡它丁、米拉等品种。
1.2诱变品种
⑴辐射诱变育种 一般包括电离射线(如X、γ、Co60)、紫外线、激光等离子束诱变等几种方式,还包括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太空辐射育种。我国马铃薯的辐射诱变育种取得的成就很小,进展也很慢,远不如其它作物(如小麦、水稻、大豆等)发展迅速。迄今为止,只有鲁马铃薯2号等极少数品种是通过辐射方法育成的,而且仅局限于Co60的照射,其它如紫外线、激光等照射,以及等离子束、太空诱变育种等则未见报道。
⑵化学诱变育种 50年代曾有人利用秋水仙素人工处理马铃薯块茎,希望获得诱变材料,但收效甚微。目前主要利用化学诱变剂来进行染色体加倍方面的研究,而用于育成品种方面尚无报道。 ⑶芽变育种 可分为自然芽变和人工芽变 自然芽变作为一种育种方法,从未引起过我国马铃薯育种家们的重视,从40年代至今,仅有坝丰收一个品种是河北坝上所从沙杂1号中通过芽变方法选育的。而国外的一些名牌品种,如麻皮布尔斑克、红纹白、男爵等都是利用芽变选育出来的。关于人工变芽,我国尚属空白。
1.3生物技术育种
⑴ 基因工程育种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在马铃薯育种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①高必须氨基酸转基因马铃薯已在呼盟农科年进入田间试验阶段,这是中科院植物所林忠平研究员主持的863计划项目;
②转PVY外壳蛋白基因马铃薯也已进入田间试验;
③马铃薯青枯病抗菌肽基因工程已获得成功;
④转抗马铃薯PSTVd的核酶基因工程马铃薯也已问世,目前已进行批量生产。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核酶控制类病毒获得成功的例子;
⑤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工程也获得重大突破,现已获得抗病植株;
⑥外源DNA导入方面正在试验当中,现已得到变异材料。
⑵染色体工程育种 也称“倍性操作”育种,这是1963年由Chase提出来的育种方案,即将四倍体降为二倍体,先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选育、杂交和选择,然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使杂种恢复到四倍体水平。这就为野生种的利用展示了美好的应用前景。我国如今已在诱导双单倍体和一单倍体、染色体加倍及2n配子利用等方面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一些“双单倍体-野生种”四倍体杂株,这些杂株已在育种中应用。
⑶细胞工程育种 主要是指利用花药组织培养究、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融合与杂交等技术进行育种的方法。
①花药组培培养:甘肃农大戴朝曦等报道,已利用花药组织培养技术选育出了一些具有不同特点的优良品系,现已正在育种中利用。
②原生质体培养:只有甘肃农大、吉林农大等少数单位开展了此项研究,并获得了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植株。
③体细胞融合与杂交:我国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目前国内只有甘肃农大戴朝曦等报道过此项研究,现已获得了体细胞杂种植株。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