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建造养殖大棚

做一个类似于圆拱形的温室,用薄膜覆盖,镀锌钢管做骨架,加上通风设备等等,可以控制室内环境。建议找专业的温室公司咨询。

如何建造养殖大棚

 具体养殖温室大棚搭建:

 1、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伤害的地方搭棚;

 2、养殖温室大棚跨度一般为4~5米(可因地制宜),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1~1.2米,棚高一般在2.7~3米;

 3、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或草帘;

 4、大棚建设前留好气眼。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是个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为一个暖圈,冬暖夏凉;

 5、拱棚养殖温室大棚方位和跨度,一般采用南北走向,也可东西走向,大棚跨度7~12米,拱型,棚中脊高度2~3米,棚肩高1~1.8米,棚长可视地块面积而定,一般以80~100米为好。

暴雨水产养殖场注意事项

小龙虾是餐桌美食,夏天小龙虾大量上市,无比受欢迎,不过其它季节的小龙虾却很少见,主要是因为小龙虾很多都是露天养殖,春秋冬不是它上市季节,因此很少见。

但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养殖都可以大棚饲养,可以一年四季吃到,那么小龙虾可以大棚养殖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小龙虾可以大棚养殖吗?

大棚肯定是可以养殖小龙虾的。

小龙虾的适应能力很强,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在三十多度的高温零下十来度的低温下生存,温室水产大棚饲养小龙虾,只要养殖环境满足小龙虾的生长环境,那么基本是可以养活小龙虾的。

大棚主要优势在冬季能够正常出虾,可以做反季节小龙虾,一般冬季小龙虾价格比正常行情高2-3倍,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小龙虾大棚养殖技术

1、彻底清塘

冬棚养虾是全封闭养殖,一般9月份就要晒塘,将塘底的有毒有害物质尽可能彻底地曝晒。

在投放苗前一个月,可先用活菌,生物降解上一造虾残留的有机质。

2、控制水位

在冬棚养殖前,在安全前提下一次性把池塘水位加到最高,水位在1m左右效果最好。

然后肥水培藻,肥水即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藻相的作用:一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水体中70%左右的氧是由藻类提供的);二是吸收水中有害物质,净化水体;三是种植水草,种植水草的品种为伊乐藻、轮叶黑藻等。

四是注意藻相变化,适时适量追肥,确保淡水小龙虾有充足的天然饵料。

3、投苗管理

温棚养殖所选的虾苗首先应具有抗逆性强的特点,其次是长速快。

建议管理水平一般的养殖户选择适应性更强的虾苗,入冬前要提前搭建好大棚的框架,先不要盖棚顶,在水温还未下降的时候把虾苗投放在露天的越冬池塘,让虾苗在阳光和风吹的自然环境下生长半个月以上,健壮的幼虾有利于过冬。

放养密度比夏季养殖略高,其原因有二,一是水温低,水质不易富营养化;二是冬棚虾可小规格出售。

4、盖膜

待水温降到20℃以下才盖膜。

顶棚,侧棚每天以1/8~1/6的面积逐日封闭,6-8天完成盖膜。

这可避免水温突变,防止虾产生应激反应,覆盖到地面的塑料薄膜用泥袋或泥紧压以防漏水透风。

入冬前期水温比气温高,此时不应把大棚全封闭起来,要留有进、出风口;养殖期间如天气回暖至22℃以上或棚内温度过高,要适当开启窗口或揭开薄膜,让空气流通,在增氧机的作用下增加池水溶氧的含量。

5、养殖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采用投放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进行底质改良。

冬棚是一个封闭的水环境,棚内空气交换少,氧气含量下降,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甲烷和诸多分解中间产物的增加。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定期解毒显得特别重要。

棚内空气不流通,水体溶氧70%来源于浮游微生物,因此要特别注重优良藻相的构建。

冬天水温较低,虾的生长代谢放缓,应减少投喂量,避免浪费,并有利于水体干净。

目前温室养殖场养殖的小龙虾亩产可达1000斤,一般外养殖只有200斤~300斤。

而且相比一般小龙虾,温室养殖的肉质甜、鲜美、有弹性、壳薄,深得市场青睐,养殖经济效益总体可观。

1、提前进行防范。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应急预案。加固养殖大棚、生产用房,检修增氧机、水泵、柴油发电机等生产设备。备好池塘养殖应急型化学增氧剂、防涝拦鱼网片、钢绳、竹竿、救生衣、手电筒等应急物资。疏浚池塘进排水口、周边渠首及渠道,加固池埂和防逃网,防范鱼虾蟹漫塘逃逸。

2、严防缺氧泛塘。暴雨前气压低,水中缺氧,容易引发泛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仔细观察水质变化及水产品活动情况,特别是天气由晴转雨时要加强巡塘,发现缺氧立即紧急增氧。

3、科学投喂饲料。根据天气、池塘水质、水产品体重体质等情况确定每日的饲料投喂量,杜绝过量投喂造成水产品消化不良和免疫力下降。定期在饲料中拌入乳酸菌、多维、免疫多糖等,提高水产品抗应激和免疫能力。投喂时间改为早、晚投喂,投喂时间要适当延长。遇短时间强降雨天气时,要少量投喂或者不投喂。

4、加强水质调控。暴雨期间,水体浑浊,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容易引发鱼病。要定期用漂白粉、强氯精、生石灰、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碘制剂等药物进行养殖水体消毒,杀灭致病细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