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水资源调查报告
水资源调查报告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党政机关要率先行动起来。切实强化节水措施和管理责任,配备节水龙头,杜绝长流水和跑冒滴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争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推动者。
工业企业要大力推进节水技术进步。广泛推广和使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工艺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污水的排放,努力将用水大户变为节水大户。
农业要做节水 的主力军。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广渠道防渗和田间节水技术,积极发展高新节水技术,普及旱作和生物节水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服务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推广运用节水器具,改善高耗水的消费结构,提倡水资源的合理消费。
社区和家庭要全面行动起来,坚持一水多用,节约厨房一盆水、浴室一缸水、洗水一桶水,真正做到节水在身边。
学校要不断强化节水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传播节水理念,学习水情知识,树立节水意识,努力培养科学、文明、节约的用水习惯。
新闻媒体要发挥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功能,淇深入持久地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培养和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要增强节水意识,从小处做起,共同行动,坚持不懈,节约每一滴水,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水却越来越脏了;我们楼房越盖越高了,地下水却越来越深了;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了,水源却越来越少了;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的命脉、农业的命门、人类的命根。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6位,但因人口基数大,我国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却很少,仅为世界的人均值1/4—1/5,排在世界第121位,被联合国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水资源保护意识、节约意识淡薄,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全国75%的地表水污染严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率仅为发达国家57—63%,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许多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器具损失率高达20%以上。在不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我国年缺水量约300亿—400亿吨。我国668个城市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全国2000多万人饮水十分困难。这足以说明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程度,节约用水刻不容缓。在全国第十个节水周到来之际,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节约用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人人要把节约用水放首位,充分认识节水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树立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杜绝长流水。
二、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爱水、惜水、节水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倡刷牙少用一口水,洗脸少用一杯水,选浴少用一盆水,不时少用滴水;洗浴时适量使用洗涤剂,不向水中倾倒剩饭、剩菜等污手。要求大家对发生在身边的用水浪费现象,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共同保护利用好水资源。
三、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今,功在千秋。面对世界缺水、中国缺水、淄博严重缺水的严峻形式,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积极行动起来,珍惜、节约每一滴水吧。人类失去水源,世界将会怎样?但愿人类的最后一滴水,不要成为自己的眼泪。
四、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要避免将水环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强制措施完全等同起来。应该在整治的过程中更多地彩经济手段,调动排污单位的内部积极性,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成为企业主动的自发的自愿行为。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行政强制执行的费用,而且可以减少以至杜绝企业弄虚作假、追求形式上的达标和保留实质上的污染行为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在通常意义上的引进经济激励措施、奖励达标先进单位、为其提供政策优惠的做法之外,是否可以将水环境治理与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市场开发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停产、关闭数以千计的污染企业的同时创立和新建于环境保护有利的新企业新市场,使水环境整治工作同社会经济其它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环保工作不再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只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肯定与否定相结合。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工业走向环境健康化是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利用将在不久的未来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应该把握时机,争取利用后进优势,在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获得经济的更大发展。
五、水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还应避免将水污染防治与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等同起来。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到70%的农业大国,且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美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蕾切?卡逊在上个世纪60年代所关注的农业污染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当我们对于人国大多数流域污染情况寻根求源的时候都发现干流和支流沿岸的农药化肥及其它农业废弃物肆意地向水体抛弃是构成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往往正是这些不经任何处理就排向江河湖海的大量农业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须对水体的毒化问题负责。然而在水环境治理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几乎看不见有关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举措,更没有像“零点行动”那样富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治污行为发生。当然并不否定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与农业污染控制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15小”企业的治理一定范围内断绝了农业的面源污染较之工业企业通常情况下的点源污染而言,控制的难度大得多,甚至近乎不可操作,然而不能因为该问题解决起来有极大困难而视其不存在。这样只能造成对农业污染的默认,从而使问题扩大化。
六、水污染治理过程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一点在淮河治理过程当中已经获得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其次,水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万分对于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因而将水资源整治与水权概念的一筹莫展发相结合,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于水淘汰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七、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和繁衍,今后也将同样依赖于水资源而继续存在和发展。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不可以水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那将造成人类无法承受的恶果,并最终导致一切人类文明化为有。如果说过去的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无知导致的,那么今天,我们已经逐渐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说已经造成的水污染及水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我们疏于管理的结果,那么今天,我们已经在水环境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果说已经完成的治理工作在遏制水环境恶化方面起到了可喜的积极作用,那么今后的工作将更加艰巨和繁重,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水环境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懈地坚持治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绩激励我们更有信心地将治理工作开展下去。
八、水污染治理比防洪、抗旱难度更大,因为洪水的发生在时间上偶然性、在地域上有局限性,而水污染则是每时每地都存在。洪水、干旱是天灾,面对天灾,人类更能团结一致,更能吃苦耐劳,更能相互帮助,更能激起一股热情,1998年长江大水就是一个例证。水污染是人祸,是人引起的,治污会影响到部分人的利益,会涉及到社会中的方方面。
总之,节水从点滴做起!
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下,考虑需水要求和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计算可供水量时,将供水和用水结合起来考虑,弃水和不能被用户利用的水量不作为可供水量;没有通过工程设施而被用户所利用的水量,如农作物利用的有效降水量也不算作可供水量。
(1)地表水供水预测
地表水的可供水量计算,以流域河系内各类供水工程以及各用水户所组成的供水系统为调算的主体,然后进行自上游到下游,先支流后干流的逐级调算,并且按照50%、75%、95%三种不同的保证率,计算南四湖流域规划水平年(2015年)的地表水工程可供水量。
据《山东省水利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2006年)及《江苏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147号文),南四湖流域地表水可开发利用潜力,主要是配套挖潜现有水利工程设施,增加工程的蓄水和供水能力。目前,全流域有45座病险水库,工程标准低,在丰水年份或汛期不能满负荷拦蓄洪水,在枯水年份又蓄水不足,加之缺乏科学调度与管理,使部分给城市及农业供水的蓄水工程没有充分发挥多年调蓄作用。同时,由于引供水配套工程不完善,部分水库只灌溉少量农田;按蓄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地表水未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故规划水平年(2015年)内通过采取更新改造、提引、截潜等有效工程措施,可使水资源量得到充分利用。
(2)地下水供水预测
目前南四湖流域地下水开采量已相当大,已引发较大规模地面沉降及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50,51]。为避免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对流域内市区自备地下水水源进行控制并逐步取消;同时为解决农村农田灌溉用水以及人畜生活用水,可以适当扩大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力度。
规划水平年(2015年)内,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开通,可补充流域用水量,故限制进一步加大地下水开采量,并逐步缩小地下水开采使用量,以逐渐恢复地下水位。在规划期内,地下水供水能力按现状开采量控制,量值为30.86亿m3/a。
(3)区域可供水量的汇总
根据南四湖流域水资源配置涉及的水文系列数据、水利工程数据和运行规则及《山东省水利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2006年)、《江苏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147号文),采用以上方法预测南四湖流域规划水平年(2015年)各计算分区不同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见表2.15。
表2.15 南四湖流域2015年可供水量统计预测汇总表 单位:万m3
(4)南水北调引江水分析
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及南水北调工程最新建设进展,南四湖流域规划水平年(2015年)新增调水工程考虑2013年开通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是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向北延伸,供水范围是苏北、皖东北、鲁西南、鲁北和山东半岛。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2013年开通调水。据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东线一期工程供水规模为抽江水500m3/s,入南四湖下级湖200m3/s,出南四湖上级湖100m3/s,过黄河50m3/s,送山东半岛50m3/s。工程建成后,南水北调工程利用为非汛期调水,调水的正常运行期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年输水天数200d。
南四湖在南水北调运行过程中,下级湖作为调蓄水库,上级湖只输水不调蓄。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一期工程南水北调入南四湖水量为34.56亿m3,出南四湖水量为17.28亿m3,两者之差17.28亿m3,即为南水北调供给南四湖的水量。东线二、三期工程目的在于扩大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和供水量,供给南四湖水量保持17.28亿m3不变,这些水供给周边多个市县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