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大豆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一、种植技术

大豆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品种,以吃鲜荚为主,选择荚宽、品质好、风味早的品种;收获后以加工豆制品为主,应选择生长潜力大、内外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

2.种子处理。一般每亩用种量在4公斤左右。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和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种衣剂进行包衣,部分种子还可以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进行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3.合理耕作和整地。根据整地深松原理,深松耙茬,用深松旋耕机进行耙耙,以增强土壤通透性和抗旱耐涝性,耕深约15~20cm。垄作大豆整地应与起垄相结合,使垄体和垄沟深松。

4.适时播种。6月中旬播种,可适当提前播种地膜大豆,用大豆播种机播种,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cm。垄作大豆采用窄行密植技术。一般有两排60cm的小垄和四排90~105cm的大垄,行距12cm左右。每公顷密度增加到37.5~45万株,增产15%~20%。雨后和土壤潮湿时不要播种,否则大豆吸水膨胀无法发芽,容易导致根腐死苗。

5.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当地气候条件的差异,确定化肥的施用时间和用量。一般采用分层深施,即基肥施在垄下16~18cm处,基肥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种肥施于种子下4cm,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根据生长情况,从花期开始到结束进行叶面喷施。能满足大豆不同生育期的肥料需求,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现场管理技术

1.苗木管理。大豆出苗后,检查苗情,缺苗补苗,及时疏掉疙瘩苗,使整个苗壮实。补苗的时候可以补种或者移植芽苗。

2.加强土壤的培养。耕除草应在间苗后立即进行,耕作深度随根系生长由浅入深再由浅入深。整个生长期至少进行三四次,扶土到根,逐渐筑起土埂,有利于抗旱、抗倒伏和排水。

3.开花结荚期的管理。要争取多花、早花甚至开花,防止花荚脱落增花增荚,看苗期管理,保护防治结合。要对高产田进行控制,避免过早起垄收垄,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具体措施:封垄前继续除草,看苗时适当喂水施肥。弱花期前期追肥,壮苗期不追肥防止过度生长,开花结荚期追肥磷肥。中午叶子深绿色萎蔫时,要及时浇水。盛花期结束时,摘下先端,拍打先端,防止倒伏。

4.营养施肥。在大豆初花期和结荚期喷施叶面肥,可增加荚数和粒重,促进大豆正常成熟,防止早霜危害。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每亩用量为尿素350-700克,磷酸二氢钾150-300克,根据土壤养分缺乏的情况,可同时添加微肥。一般钼酸铵用量25g,硼砂100g,加水混合后喷洒。喷施时间以下午4点后为宜,结荚开花期可喷施2~3次。

5.害虫控制。(开花-结荚期)这个时期,除了抗旱排水,主要是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包括灰斑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和蚜虫。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可根据当地条件用种衣剂包衣,按种子量的0.4%用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拌种。采用熏蒸控制方法减少农药用量。

6.除草方法。播种或出苗前,应结合中耕进行土壤化学封闭除草,花期再喷除草剂。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喷施化学调节剂。化学除草应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并控制农药的施用量。过量使用会造成农药残留,损害农作物,或者深入地下水,对水源造成污染。

7.收获与保存:大豆收获后,应代树晒干,防止豆炒腰褪色。当种子含水量下降到12%以下时,及时脱粒,放在太阳下冷却,入库保存。大豆种植后注意防雨防霉。

皮蠹是一种影响家具的害虫,因此在处理皮蠹时需要使用杀虫剂。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品牌的皮蠹杀虫剂,但是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杀死成虫和幼虫来防止它们繁殖和侵害家具。针对有很多种皮蠹杀虫剂可供选择,我们可以首先选择一些应用广泛,使用者口碑较好的品牌来进行参考和优选。其中可以推荐欧洲和亚洲市场上较为知名的品牌,例如“百乐Spray”、“特比Other”、“多霸”等。这些品牌都经过多次实践证明具有相对高效和稳定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皮蠹杀虫剂使用需谨慎,因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在使用时需要细心严格地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来使用,不要过量或者误伤人体或食品。同时也应该注意除虫后通风和清洁,以避免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总之,选择一款好的皮蠹杀虫剂对于防治皮蠹害虫、保护家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用户首先在正规销售平台上购买知名品牌的杀虫剂,并且按照说明严格使用和保管,切勿盲目选择或自行混合杀虫剂使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