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业人士帮我理下中国古代农耕工具的发展
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
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
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古代农业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
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
水利设施的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
4.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和狭隘性:脆弱性:
(二)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农耕经济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小型化,中华大地上出现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关系相应地随之发生变化,土地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战国时期逐步确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以不同形式的土地抽有制为基础,农村劳动力的身份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总体趋势是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究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村劳动力身份的变化。
西汉的灌溉工具是什么?怎么有人说是翻车?翻车不是东汉才有的吗
生产技术,主要耕作方式:
一、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六畜、十二生肖)
二、生产工具的改进:
1、原始社会:石器为主(耒耜)
2、商周时期:农具仍以石器为主(耒耜)
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春秋后期出现、西汉中期得到广泛推广)
4、魏晋时期:灌溉工具翻车
5、唐朝时期:曲辕犁(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水力灌溉)
三、水利设施的完善:
1、原始社会:大禹治水的传说
2、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西汉的漕渠、白渠
4、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5、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西域的坎儿井
四、耕作方式的进步
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
2、春秋时期:个体农耕
(1)产生:工具+技术+私有土地
(2)特征:拥有部分土地、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评价:
A“积极”:(主要体现在古代社会的前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体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落后”:(主要体现在明清时期和近代以后)
“狭小生产规模”+“简单的性别分工”——难以扩大再生产——妨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C“脆弱”:容易破产(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特别是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极易导致是自耕农破产)
五、总评:
1、特点:
(1)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 借用牛耕、工具改良、技术提高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集成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发展集约经济、兴修水利、走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之路。
------------------------
土地制度:
一、井田制
1、产生: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2、性质: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构成:“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私田”≠私田)
4、瓦解:
(1)春秋时期开始:“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诸侯国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战国时期废除:各国变法(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
2、土地兼并:
(1)发展:汉代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宋代“不抑兼并”导致激烈——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导致普遍
(2)危害: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限制:“均田令”
485年北魏颁布:分地给农民,只准使用,不准买卖(权利)
农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 (义务)
隋代至唐初基本精神不变
(4)根源:土地私有制
三、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1、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式经营:聚族而居,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2、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1)战国时期产生
(2)汉代比较普遍
(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重要经营形式、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4)明清时期随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普及全国,契约纳租方式确立——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
西汉时用的是桔槔和辘轳,
东汉时用的是翻车,又称龙骨水车,
曹魏时用的是改制的翻车,
唐朝时用的是筒车,
宋朝时用的是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用的是风力水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9438.html